-
公开(公告)号:CN11992100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397562.2
申请日:2025-04-01
Applicant: 江苏智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10/42 , H01M10/48 , H01M10/44 , H01M50/572 , H01M50/514 , H01M50/503 , H01M50/509 , H02J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自动更换电芯的电池组件,包括外防护壳和设置在外防护壳内部的工作电芯,所述工作电芯的数量有若干个,所述工作电芯采用先并联再串联的电连接方式,所述电池组件还包括:并联导板,工作电芯通过并联导板实现并联,形成电池并组;本发明电池组件,能够在检测到工作电芯出现故障时,内部自动对工作电芯进行更换,实现简单的自动维护,适用于诸多人工维护频次较低的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60187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25423.X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卧龙电气集团浙江灯塔电源有限公司 , 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244 , H01M50/204 , H01M50/251 , H01M50/267 , H01M50/258 , H01M50/298 , H01M50/5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包电芯模组构成的电源,机壳内分别纵向和横向排布多个软包电芯模组,单个软包电芯模组包括多个软包电芯、电芯框架和汇流排,电芯框架的内部设置多个插槽供软包电芯插入,软包电芯的极耳朝向电芯框架的敞口端,汇流排的主板两端分别间隔开设极耳插口,将汇流排安装在电芯框架的敞口端,每个插槽中的软包电芯的极耳从汇流排的对应极耳插口中伸出并与汇流排连接;机壳内纵向排布的软包电芯模组形成一列且汇流排均朝向面板,机壳内横向排布的软包电芯模组形成另一列且汇流排均朝向纵向排布的软包电芯模组。本发明对电芯框架结构、软包电芯安装方式、形成的软包电芯模组在机壳内的合理布局,实现了结构紧凑化,从而降低电源的高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58168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50318.1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1M10/0585 , H01M10/052 , H01M4/1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50/54 , H01M50/5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全固态电池包括层叠设置的正极片、电解质膜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的材料组成包括锂化过渡金属硫化物正极活性材料;本发明采用干法或湿法制得全固态电池单元,再将多个全固态电池单元通过并联方式组成单极电池或通过双极集流体以串联方式组成多极电池,所制备的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稳定性高、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931567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438950.2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
IPC: H02J7/00 , H02J7/34 , H01M50/509 , H01M50/516
Abstract: 本方案公开了高功率电池领域的一种软包储能器件串并联组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串联时,确保串联支路上每个软包储能器件电压的极差为0~10mV;并联时,确保并联支路的容量极差为0~15mAh。本申请通过对串并联组合调控,保证串联储能器件电压一致,并联支路容量、内阻等一致,进而显著提高软包储能器件组的整体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301804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380043683.6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Inventor: 基斯·布尔朗热 , 瑞安·B·吉普 , 凯尔·C·法斯宾德 , 马修·R·波拉科夫斯基 , 尼古拉斯·A·桑切斯 , 理查德·M·泽布兹达
IPC: H01M50/102 , H01M50/103 , H01M50/105 , H01M50/107 , H01M50/509 , H01M50/204 , H01M50/249
Abstract: 电池组包括外壳体以及布置在外壳体内的复数个袋式电池。复数个袋式电池中的每个袋式电池具备第一电池端、第二电池端以及设置在第一电池端与第二电池端之间的电池侧面。电池侧面包括第一面、第二面以及第三面。复数个袋式电池中的每个袋式电池在第一电池端与第二电池端之间延伸的第一方向上具有厚度,并在正交于第一方向的平面中具有二维投影。
-
公开(公告)号:CN11927563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56700.4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深圳市德兰明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R13/621 , H01R13/639 , H01R13/04 , H01R13/10 , H01R13/44 , H01R24/00 , H01M50/509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包括插座组件和插头组件,插座组件包括安装座和第一导电柱,安装座设置有安装槽,第一导电柱设置于安装槽,安装座用于安装于第一外部设备,第一导电柱用于与第一外部设备电连接,插头组件包括插头主体、第二导电柱和螺栓,第二导电柱设置于插头主体,第一导电柱与第二导电柱相对应,第二导电柱用于与第二外部设备电连接,插头主体设置有通孔,螺栓穿过螺孔螺接于第一外部设备的螺孔,从而降低插头组件相对于插座组件在通电的情况下脱离的风险,进一步降低触电的风险,提升安全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1892000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425599.3
申请日:2024-10-13
Applicant: 常州协创智联电子有限公司
IPC: H01M50/298 , H01M50/244 , H01M50/262 , H01M50/269 , H01M50/209 , H01M50/509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锂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电芯连接组件,包括若干插接配合的底座以及防护罩;底座表面均匀插接设置有若干电芯;电芯顶部设置有正极导电柱、负极导电柱;同一底座上的各电芯之间套设有连接部;环形槽内壁靠近其内顶端设置有第一导电块,且其内壁靠近其内底端设置有第二导电块;环形槽中转动设置有导电部;各导电部之间滑动设置有升降部;环状绝缘板底部固定有第一导电轨,且其顶部固定有第二导电轨,该装置通过控制升降部下降带动各组导电部同步转动,使得各组电芯正极导电柱与相邻电芯正极导电柱相连,对应的负极导电柱与相邻负极导电柱相连,使得同一底座上的各组电芯转换为并联,实现串联放电并联充电。
-
公开(公告)号:CN110911624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1811075009.3
申请日:2018-09-14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509 , H01M50/507 , H01M50/503 , H01R25/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及其汇流组件。汇流组件包括第一汇流构件、第二汇流构件以及第一绝缘体。第一汇流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一主体部,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到第一电池单元,第二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到第二电池单元,第一主体部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汇流构件包括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以及第二主体部,第三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到第三电池单元,第四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到第四电池单元,第二主体部连接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沿高度方向,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部分重叠,且第一绝缘体将第二主体部与第一主体部隔开;第一电池单元、第三电池单元、第二电池单元及第四电池单元被配置为沿纵向依次排列。
-
公开(公告)号:CN118613960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380018930.7
申请日:2023-01-26
Applicant: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IPC: H01M50/507 , H01G11/10 , H01M50/209 , H01M50/213 , H01M50/503 , H01M50/509 , H01M50/55 , H01M50/588 , H01M50/593
Abstract: 电池模块具备:多个电池;集电板,其将多个电池连接起来;以及上保持件,其具有配置在多个电池与集电板之间的部分。多个电池沿与电池的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上保持件具备相对于排列方向倾斜并且供集电板载置的多个倾斜面部。多个倾斜面部配置成一列。
-
公开(公告)号:CN118507995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252952.6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50/502 , H01M50/531 , H01M50/509 , H01M50/516 , H01M50/593 , H01M50/1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转接片、电池极耳转接结构及其连接方式。包括电池转接片可直接与内折后的芯包极耳进行焊接,多层叠芯包外侧芯包极耳和内侧芯包极耳均与电池转接片上的电芯极耳焊接固定;盖板极柱设有凹坑盲孔,凹坑盲孔与电池转接片的盖板转接片焊接部配合嵌套并焊接。由于盖板极柱孔为盲孔,可取消密封圈,无需盖板和转接片压紧密封圈,使得转接片不会压伤极片和隔膜。同时采用优化后的转接片连接,可直接与内折后的芯包极耳进行焊接,无需折叠电池转接片,可节省一层转接片厚度的空间以及两层转接片中间的间隙空间。减少电芯结构的空间占用,提高电芯内部空间利用率,从而提高电芯的体积能量密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