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7395243U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721367241.5
申请日:2017-10-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发器,能够将在构成一条通路的沿通风方向排列的两个下降流管组的热交换管内流动的制冷剂量均匀化。在蒸发器的下风侧管列3中设有第1~第3管组,在上风侧管列中设有第4~第5管组。通过沿通风方向排列的下降流管组即第3及第4管组而构成一条通路。使第3管组的上端部与下风侧上集液部的第3分区连通,使第4管组的上端部与上风侧上集液部的第5分区连通。在第3分区的流出部分中设有沿左右方向排列的第1部分及第2部分。第1部分的流入部分侧端部与流入部分的流出部分侧端部连通。使第1部分及第2部分分别通过制冷剂通过部而与第5分区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207247631U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720420291.9
申请日:2017-04-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IPC: F25B3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3227 , B60H1/00328 , B60H1/005 , B60H2001/00092 , F28D1/05391 , F28D2020/0013 , F28D2021/0085 , Y02E60/14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蒸发器(1),其中,作为全部制冷剂流通管(12)的厚度方向尺寸的管高度Ht、以及作为波纹状散热片(17)的左右方向的尺寸的散热片高度HF各自相等。将下风侧管列的制冷剂流通管的下风侧缘部与上风侧管列的制冷剂流通管的上风侧缘部之间的直线距离、即芯部宽度设为W,将位于通风间隙(16)的左右两侧的制冷剂流通管(12)的厚度方向的中心彼此之间的间隔、即管间距设为Tp,将管高度设为Ht,将散热片高度设为Hf,该情况下,成为W=27~32mm、Tp=4.3~5.5mm、Ht=1.3~1.5mm、Hf=3.0~4.0mm、Ht/Hf=0.325~0.500。
-
公开(公告)号:CN203719472U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20041705.3
申请日:2014-01-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使第一制冷剂流路与第二制冷剂流路之间的导热面积进一步增大的双层管式热交换器,其具有外管(2)、和隔开间隔地配置在外管内的内管(3),外管与内管之间的间隙为第一制冷剂流路(4),且内管内部为第二制冷剂流路(5)。沿着内管的内周面配置有波纹状散热片(15),该散热片由波峰部(15a)、波谷部(15b)、及连结波峰部与波谷部的连结部(15c)构成,且波峰部及波谷部朝向第二制冷剂流路中的制冷剂流动方向。散热片的波峰部与内管的内周面接合。在散热片的连结部上通过设置多个百叶窗(16)而形成制冷剂通过孔。设在连结部上的所有百叶窗相对于第二制冷剂流路中的制冷剂流动方向而向同一方向倾斜。
-
公开(公告)号:CN203443178U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20460082.9
申请日:2013-07-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Inventor: 东山直久
IPC: F25B3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发器。该蒸发器具有由沿通风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扁平状制冷剂流通管(13)构成的多个管组(14)。将多个管组(14)沿制冷剂流通管(13)的厚度方向隔开间隔地以并列状配置,在相邻的管组(14)彼此之间形成通风间隙(15)。在通风间隙(15)中,以跨着管组(14)的两制冷剂流通管(13)的方式配置波纹状散热片(16)。在波纹状散热片(16)的连结部(16c)上,沿通风方向并列地形成有多个百叶板(20)。位于上风侧制冷剂流通管(13)的下风侧缘部侧以及下风侧制冷剂流通管(13)的上风侧缘部侧的多个百叶板(20)的长度,与位于上风侧制冷剂流通管(13)的最上风侧以及下风侧制冷剂流通管(13)的最下风侧的百叶板(20)的长度相比较短。
-
公开(公告)号:CN203321842U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20311458.X
申请日:2013-05-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Inventor: 东山直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281 , F04D29/444 , F04D29/5826 , F05D2250/5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冷却功能的离心送风机(10),其具有:在旋转轴(12)的周围设有多个叶片(13),且将从旋转轴(12)的轴向吸入的空气向径向外侧吹出的叶轮(11);涡旋壳体(14),该涡旋壳体将叶轮(11)收纳,且具有将空气沿叶轮(11)的旋转轴(12)的轴向吸入的吸入口(15)、使从叶轮(11)吹出的空气流动的涡旋状的空气通路(16)、以及将在空气通路(16)中流动来的空气吹出的喷出口(17);和配置在涡旋壳体(14)的空气通路(16)内的蒸发器(18)。蒸发器(18)具有:沿叶轮(11)的旋转轴(12)的长度方向以层叠状设置且具有制冷剂流路(25)的多个制冷剂流通部件(20);以及设在相邻的制冷剂流通部件(20)彼此之间的通风间隙(39)。带冷却功能的离心送风机(10)优选适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中。
-
公开(公告)号:CN202902708U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20477706.3
申请日:2012-09-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Inventor: 峰北斗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相对于在高温制冷剂通路内流动的高压制冷剂的、外管的耐压强度的中间热交换器。使用在车辆用空调装置中的中间热交换器具有双重管(2),双重管(2)具有外管(3)及在外管(3)内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内管(4),并且双重管(2)使外管(3)与内管(4)之间的间隙成为供从冷凝器流出的高压制冷剂流动的高温侧制冷剂通路(5),使内管(4)内成为供从蒸发器流出的低压制冷剂流动的低温侧制冷剂通路(6)。双重管(2)在至少一处弯曲,并且,在外管(3)的外径为D,外管(3)的管壁的壁厚为t,双重管(2)的弯曲部分(16)中的、外管(3)外周面的弯曲外侧部分的弯曲半径为R的情况下,满足如下条件:D≥19.0mm,1.0mm≤t≤1.5mm,R/D<2。
-
公开(公告)号:CN202648259U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20297733.2
申请日:2012-06-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Inventor: 渡边纯孝
IPC: F25B3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无助于热交换的空气的量并抑制热交换效率降低的热交换器。在蒸发器的热交换芯部(4)的热交换管(18)的排列方向两端部配置侧板(23)。使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集液部以及制冷剂出口集液部的一端部比热交换芯部(4)芯部向外侧突出,在制冷剂入口集液部的外侧突出部分上形成制冷剂流入口,在制冷剂出口集液部的外侧突出部分上形成制冷剂流出口。在制冷剂流入口连接入口管(25),在制冷剂流出口连接出口管(27)。两个管(25、27)分别具有直线部分(25A、27A)。在配置于热交换芯部(4)的形成有制冷剂流入口以及制冷剂流出口侧的端部上的侧板(23)上设置有遮风部(32、33、34),以阻碍空气从侧板(23)与入口管(25)以及出口管(27)的直线部分(25A、27A)之间的间隙中流过。
-
公开(公告)号:CN202648032U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20338657.5
申请日:2012-07-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Inventor: 鸭志田理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335 , B60H1/005 , B60H1/323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压缩机停止时的制冷能力下降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却单元。冷却单元(6)具有蒸发器(4)、和配置在蒸发器(4)的下方且利用由蒸发器(4)产生的冷凝水来储存冷源的蓄冷器(5)。蒸发器(4)由制冷剂流通管(23)、以及在形成于相邻的制冷剂流通管(23)彼此之间的通风间隙(25)中配置的翅片(27)构成,并且具有在所有通风间隙(25)中的至少一部分的通风间隙(25)中配置有翅片(27)的热交换芯部(13)。蓄冷器(5)具有在上方开口的箱状体(31)、和配置在箱状体(31)内且对从蒸发器(4)落下的冷凝水进行接收的冷凝水容器(32)。在箱状体(31)的通风方向上游侧部分及其下游侧部分上设置有通气口(39)。
-
公开(公告)号:CN209926659U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20256463.2
申请日:2019-02-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Abstract: 提供一种筒部件与基部件的钎焊性提高的受液器及使用受液器的冷凝器。受液器(4)由筒部件(24)、基部件(23)和插塞构成,其中筒部件为上端被封闭且下端开口的筒状,并且内周面为圆筒面,基部件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筒状,插塞嵌入于基部件内。在基部件设置外周面为圆筒面且插入于筒部件内的插入部(33)、和与插入部的外周面相连且位于筒部件的外部的平坦面。在插入部的外周面上形成平纹状的滚花纹(29)。将插入部压入于筒部件的下端开口内,在筒部件的下端面与基部件的平坦面之间形成间隙,并且在插入部的滚花纹的槽部(29b)与筒部件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间隙(40)。在两个间隙中形成钎焊材料角焊缝(43)。
-
公开(公告)号:CN209726577U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20133601.8
申请日:2019-01-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Inventor: 萩原好太郎
IPC: F25B39/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并减少部件数量,并且提高集液箱与侧板的连结强度的热交换器。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的冷凝器包括:一对集液箱(2);配置在两个集液箱(2)之间的多个热交换管(4);配置在相邻的热交换管(4)彼此之间以及两端的热交换管(4)的外侧的翅片(5);以及配置在两端的翅片(5)的外侧的侧板(6)。集液箱(2)包括两端开口的箱主体(7)以及与两端的热交换管(4)相比在外侧固定于箱主体并使箱主体的两端开口封闭的封闭部件(8)。侧板(6)在全长范围内呈通道状。在集液箱(2)的箱主体的周壁(7a)上从其端面起形成切槽(15),将侧板(6)的两端部嵌入在切槽(15)内并钎焊于周壁(7a)。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