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425148A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810921978.X

    申请日:2018-08-14

    Abstract: 冷凝器(1)的受液器(4)由受液器主体(20)和从下方装拆自如地嵌入受液器主体内的插塞(25)构成。在受液器主体上形成有供制冷剂从冷凝部(2)流入的制冷剂流入孔(27)和供制冷剂流出到过冷却部(3)的制冷剂流出孔(28)。受液器具有与插塞的上端相比形成于上方且制冷剂流入孔与之相面对的第1空间(29)、和与插塞的上端相比形成于下方且制冷剂流出孔与之相面对的第2空间(30)。在插塞上形成一端向第1空间开口且另一端向第2空间开口的流路(31)。流路的第1空间侧开口处于比制冷剂流入孔靠下方的高度位置。在流路中设有截面积小于制冷剂流入孔的孔面积的节流部分(32)。

    热交换器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902948U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20613604.X

    申请日:2012-11-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提高两种流体间的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1)具有:具有流体流通部(3)的基板(2);卷绕在基板(2)上并且供与在基板(2)的流体流通部(3)内流动的流体不同种类的流体流动的铝管(4)。基板(2)由相互层叠状地接合的两张铝板(5)构成。通过使构成基板(2)的两张铝板(5)中的至少某一方的铝板(5)向外侧鼓出而在两铝板(5)间形成流体流通部(3)。流体流通部(3)为蜿蜒状,由并列状地配置的多个直线部(6)以及将相邻直线部(6)彼此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交替地连结的弯曲部(7)构成。以铝管(4)的一部分位于基板(2)的流体流通部(3)的相邻直线部(6)间的方式将铝管(4)卷绕在基板(2)上。

    受液器及使用受液器的冷凝器

    公开(公告)号:CN209926659U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20256463.2

    申请日:2019-02-28

    Abstract: 提供一种筒部件与基部件的钎焊性提高的受液器及使用受液器的冷凝器。受液器(4)由筒部件(24)、基部件(23)和插塞构成,其中筒部件为上端被封闭且下端开口的筒状,并且内周面为圆筒面,基部件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筒状,插塞嵌入于基部件内。在基部件设置外周面为圆筒面且插入于筒部件内的插入部(33)、和与插入部的外周面相连且位于筒部件的外部的平坦面。在插入部的外周面上形成平纹状的滚花纹(29)。将插入部压入于筒部件的下端开口内,在筒部件的下端面与基部件的平坦面之间形成间隙,并且在插入部的滚花纹的槽部(29b)与筒部件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间隙(40)。在两个间隙中形成钎焊材料角焊缝(43)。

    冷凝器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066247U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20595353.0

    申请日:2015-08-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凝器(1),其具有冷凝部(1A)、过冷却部(1B)以及受液部(2),从冷凝部的第1热交换通路(P1)的热交换管(3)流出的制冷剂经由受液部(2)而流入至第2热交换通路(P2)的热交换管(3)内。在受液部内设有:供制冷剂从第1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流入的第1空间(20);与第1空间相比位于上方且供制冷剂从第1空间内流入并分离为气相和液相的第2空间(21);和位于第1空间的下方且供制冷剂从第2空间流入并且向第2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流出的第3空间(22)。在分割第1空间和第2空间的第1分隔部件(25)上,且在制冷剂从第1空间流入至第2空间的部分设有成为节流部的制冷剂通过孔(35)。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