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扁平电缆
    1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65228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210541499.8

    申请日:2012-12-14

    Inventor: 近藤快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柔性扁平电缆。相互平行配置的多个线状的导体(11)从上侧以及下侧由第一以及第二绝缘体层(12、13)所被覆。在第一绝缘体层(12)的上表面,从扁平电缆(1)的端部起空开规定的间隙地设置有第一调整材料层(14)。在该间隙设置有增强板(18)。设置有覆盖增强板(18)的上表面和第一调整材料层(14)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的屏蔽构件(19)。从屏蔽构件(19)的上表面遍及第一调整材料层(14)的上表面,以使屏蔽构件(19)的增强板(18)所位于的部位的上表面露出的方式设置有第一屏蔽层(16)。第二绝缘体层(13)以在扁平电缆(1)的端部侧使导体(11)露出的方式构成。屏蔽构件(19)具备阻抗调整单元(30)。

    印刷电路板和用于制造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32193B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010217836.9

    申请日:2010-06-23

    Inventor: 渡边裕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印刷电路板和用于制造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方法。所述印刷电路板具有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绝缘衬底,所述绝缘衬底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沿轮廓的端面,所述轮廓垂直于连接端子的插入方向;至少一个引线配线层,所述至少一个引线配线层形成在绝缘衬底的第一表面上;绝缘保护膜,所述绝缘保护膜覆盖引线配线层;至少一个引线端子层,所述至少一个引线端子层构成引线配线层的端部,所述引线端子层被形成为条,并具有沿轮廓的端面;加强体,所述加强体在引线端子层的背面位置处粘附在绝缘衬底的第二表面上;其中引线端子层的外表面与加强体的外表面之间在轮廓侧的距离小于其之间在引线配线层侧的距离。

    用于制造电连接结构的方法及电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934532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180029510.6

    申请日:2011-06-06

    Inventor: C.阿伦斯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柔性扁形线缆(12)与至少一个具有端面(28)的金属触点对偶(18)、特别是至少一个接触销之间建立电连接(20)的方法,该柔性扁形线缆具有多个设置在两个绝缘层(14、16)之间的带状导线(10)。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至少一个接合区(26)的范围内将至少一个凹部(30)设置到所述绝缘层(16)中;b)在至少一个接合区(26)的范围内将能用激光束(40)穿透的至少一个加固元件(36)安装到对置的所述绝缘层(14)中,以用于进行机械稳固;c)所述至少一个带状导线(10)借助所述至少一个加固元件(36)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触点对偶(18)的端面(28)进行定位;以及d)所述至少一个带状导线(10)和所述至少一个触点对偶(18)通过所述激光束(40)进行热接合、特别是进行焊接或钎焊,其中所述激光束(40)穿透所述加固元件(36)。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按本发明建立的电连接(20)。

    电路板结构
    13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730385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810304860.9

    申请日:2008-10-10

    Inventor: 曹昌湋

    Abstract: 一种电路板结构,其包括一软性电路板及与所述软性电路板相粘接的硬质板材。所述软性电路板包括一用于与电子元件连接的第一表面以及一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用于与印刷电路板连接。所述硬质板材粘接于所述软性电路板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硬质板材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露出软性电路板的第一表面上与电子元件进行连接的部分区域。所述硬质板材对应所述软性电路板需要弯折的位置设有折断线。所述硬质板材加强了所述软性电路板的强度使得所述软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可通过表面贴装技术直接与印刷电路板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