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98263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242897.2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燃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事故容错燃料的大晶粒模拟燃料芯块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CeO2粉末预先烧结以制备CeO2胚料,将CeO2胚料置于填充有氧化锆粉末的模具中,然后在1500~1550℃烧结,使CeO2芯块晶粒长大同时避免被石墨还原为Ce2O3,得到大晶粒CeO2模拟燃料芯块。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大晶粒模拟燃料芯块,致密度高,平均晶粒尺寸101.3μm~165.4μm,具有良好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其致密度为92.9%~93.8%,维氏硬度为6.62GPa~6.89GPa。
-
公开(公告)号:CN115982622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725308.3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唐传宝 , 白晓明 , 崔怀明 , 艾红雷 , 王新军 , 张毅雄 , 曾忠秀 , 曹锐 , 王明利 , 李海颖 , 熊夫睿 , 文毅 , 谢海 , 黄代顺 , 郑连纲 , 刘佳 , 王岩
IPC: G06F18/24 , G06F18/241 , G06F18/22 , G21C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运行瞬态快速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核反应堆运行时关键位置的运行数据;进行瞬态识别;分别提取瞬态开始和结束时的功率值,进行第一次瞬态分类;分别提取瞬态数据中的温度、压力和流量值,并依次计算其与第一次瞬态分类后对应的参考瞬态数据库中的参考瞬态的相似度;对相似度进行排序,并将相似度与阈值相比,如果最大相似度大于阈值,则选取最大相似度值对应的运行瞬态归类为参考瞬态;如果最大相似度小于阈值,则将该运行瞬态标记为未知瞬态。本发明采用两级检测识别方式,能够快速并准确的将冷却剂系统发生的运行瞬态进行识别并归类,同时统计各类瞬态发生的次数。
-
公开(公告)号:CN11968820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626404.1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反应堆燃料破损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判断燃料元件状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燃料包壳与芯块间的气隙内压力进行监测;确定包壳出现不同破口尺寸下的气隙压力变化速率参考值;步骤2:对燃料元件状态进行判断;步骤3:在判断燃料元件出现破损后,对燃料包壳的破口尺寸进行估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基于压力传感判断燃料元件状态,可提升燃料元件状态判断的准确性,即时反映燃料元件状态,缩短燃料元件状态判断流程,并针对每个燃料元件独立进行状态监测,可实现破损燃料准确定位,便于后续维修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967688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523442.4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熔融氯化物的电加热元件,包括:上导电盘、下导电盘、导电柱、绝缘环、电加热组件及热电偶;所述导电柱插接于所述上导电盘与所述下导电盘上,所述绝缘环设置于所述下导电盘与所述导电柱之间,所述电加热组件套设于所述导电柱外侧,所述电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上导电盘与所述下导电盘之间,若干所述热电偶穿过所述绝缘环与所述电加热组件相连接;本发明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将热电偶与电加热组件相连接,使得热电偶能够实时监测电加热组件的温度,实现对氯化盐加热融化的基础上,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设置不同螺径的第一电加热丝及第二电加热丝方式,扩展了加热面,提高了加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64304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626403.7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M3/00 , G01K13/024 , G21C17/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反应堆燃料破损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温度传感判断燃料元件状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燃料包壳与芯块间的气隙内温度进行监测,确定包壳出现不同破口尺寸下的气隙温度变化速率参考值;步骤2:对燃料元件状态进行判断;步骤3:在判断燃料元件出现破损后,对燃料包壳的破口尺寸进行估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基于温度传感判断燃料元件状态,可提升燃料元件状态判断的准确性,即时反映燃料元件状态,缩短燃料元件状态判断流程,并针对每个燃料元件独立进行状态监测,可实现破损燃料准确定位,便于后续维修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9153138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57561.9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焦拥军 , 蒲曾坪 , 唐传宝 , 肖忠 , 陈平 , 茹俊 , 李庆 , 王晓敏 , 雷涛 , 杜思佳 , 郭晓明 , 张坤 , 郑美银 , 李垣明 , 任全耀 , 邢硕 , 邱玺
IPC: G21C3/322 , G21C3/33 , G21C3/07 , G21C17/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燃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协同控流高可靠性燃料组件,包括沿冷却剂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下管座、骨架、上管座,以及插入骨架中的燃料棒、导向管、仪表管;所述的下管座为低出口横向流下管座;在下管座连接板上,设有若干宽度小于燃料棒间距且轴向弯曲的空间贯通细长流道;所述空间贯通细长流道位于下管座连接板外围的四周流道区域出口高于位于下管座连接板中部的中间流道区域出口,以降低组件间出口横向流。本发明对燃料组件整体进行了协同创新设计,保障了燃料组件的高热工安全裕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188556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36082.7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B24B27/033 , B24B51/00 , B24B47/22 , B24B41/06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辐照后检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打磨辐照后核燃料包壳管氧化膜的装置及方法,包括底板、转动机构、升降机构、移动机构、打磨机构及控制系统。升降机构的一端设置在底板上,另一端连接转动机构,用于控制转动机构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转动机构用于夹持待打磨的包壳管并带动包壳管在水平方向上旋转;移动机构上设置有打磨机构,用于控制打磨机构在包壳管长度方向上水平靠近或远离转动机构;打磨机构用于打磨包壳管管口的外表面、内表面及端头;控制系统用于对打磨包壳管氧化膜的过程进行自动化控制。本申请的装置和方法可以安全、快速的去除包壳管表面的氧化膜,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工作人员辐照剂量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67037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697834.2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21C17/00 , G06Q50/06 , G06F119/06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负荷跟踪模拟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手动模拟多时间步连续负荷跟踪面临的巨大工作量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Mode‑C控制与运行模式下的负荷跟踪自动模拟方法,自动控制不调硼负荷跟踪过程堆芯反应性及轴向功率偏差。本申请能实现不调硼负荷跟踪的理论模拟的自动化,减小人工模拟的工作负担,提升模拟准确性并显著模拟效率,能实现初始棒位及目标轴向功率偏差设置的自动寻优,提升模拟计算的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8107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63373.7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7/10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控制棒布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177堆芯压水堆的控制棒束分组布置及其束内布置方法,在保证堆芯安全的前提下,增强控制棒的调节控制能力,满足各类负荷变化的控制要求。该束内布置方法,将4根强吸收体棒分别布置在所述栅阵内坐标(4,4)的位置及其绕仪表管栅元旋转90°、180°、270°的位置;该分组布置方法在177组燃料组件的堆芯中分为T棒组、S棒组和AO棒组布置控制棒束。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在保证堆芯安全的前提下,增强控制棒的调节控制能力,满足各类负荷变化的控制要求。在指定的强吸收体、弱吸收体数量配比下,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控制能力强,对局部功率分布扰动小。
-
公开(公告)号:CN11936118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83068.X
申请日:2024-10-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燃料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结构下管座支撑结构、下管座及核燃料组件,多层结构下管座支撑结构,包括点阵支撑机构,所述点阵支撑机构包括点阵连接层以及镂空栅格;所述点阵连接层包括至少两个相连接的点阵单体,至少两个所述点阵单体平行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点阵单体的端部齐平;所述点阵单体呈多面体镂空结构,且所述点阵单体的两端均与对应的所述镂空栅格相连,能够满足支撑强度要求的同时,便于冷却介质流通。下管座包括下管座本体、管筒以及前述的多层结构下管座支撑结构。核燃料组件包括若干燃料元件、连接组件、上管座、控制棒导向管和定位格架,还包括前述的多层结构下管座支撑结构或前述的核燃料组件下管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