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90447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759450.8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12Q1/6893 , C12Q1/6844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鼠三毛滴虫可视化LFD‑RPA试剂盒及制备方法,以鼠三毛滴虫16S rRNA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并筛选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鼠三毛滴虫LFD‑RPA的可视化快速核酸检测方法,RPA等温扩增原理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建立鼠三毛滴虫感染核酸检测技术,建立了一种检测鼠三毛滴虫的可视化快速敏感方法,不依赖大型仪器,实现快速、易操作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9211961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1811196697.9
申请日:2018-10-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氧联合作用油页岩热解实验装置及其热解方法,涉及油页岩注气热解技术领域,该实验装置包括:供气装置、空气加热器、电控制系统、双层石英反应釜、注水装置、冷凝与产物收集系统及数据采集系统;水氧联合油页岩热解方法包括油页岩样品处理及装样,管路连接;将常温气体通入空气加热器加热后通入双层石英反应釜中;打开单向阀向双层石英反应釜中加入适量的水;油页岩热解产生的油气通过冷凝装置冷凝收集产物;热解结束后对产物进行分析。本发明可研究不同气氛、热解温度、加水量对油页岩热解影响,为原位开采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将空气加热到指定温度注入双层石英反应釜中的方法,模拟实际原位注气开采。
-
公开(公告)号:CN115838816A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1466593.1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12Q1/6893 , C12N15/11 , C12Q1/68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人五毛滴虫LFD‑RPA的可视化核酸检测试剂盒,根据人五毛滴虫SPO11‑1基因序列设计出可快速有效检测出人五毛滴虫的引物及探针组合,并通过建立RPA扩增技术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法,用于临床上人五毛滴虫的特异、敏感和快速检测,为样品中人五毛滴虫的快速可视化现场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尤其适用于实验设备较为落后的基层检测实验室和疫情突发现场。本发明的引物和探针特异性强,对人五毛滴虫基因组DNA检出限为5拷贝数/ul,操作简单且快捷,无需特殊仪器,反应温度与温室接近,可肉眼观察结果,有利于实现实验室及现场人五毛滴虫的快速检测与监测,在粪便污染防控预警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31272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1020116.2
申请日:2022-08-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1391
Abstract: 一种大尺寸阳离子嵌入的层状二氧化锰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制备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的方法,它属于水系锌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层状二氧化锰层间修饰方法不能大范围扩大δ‑MnO2层间距的问题。方法:一、制备二氧化锰纳米片分散液;二、制备盐溶液;三、嵌入;制备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的方法:将大尺寸阳离子嵌入的层状二氧化锰材料、导电剂、粘结剂和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得到匀浆,将匀浆涂覆于集流体或将干燥后的匀浆压结在集流体上,得到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本发明用于大尺寸阳离子嵌入的层状二氧化锰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制备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
-
公开(公告)号:CN111408749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409766.0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3B29/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金属多孔材料的三维椭圆振动柔性装置,属于光学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刀具通过螺栓固定在柔性基体的T型刀座中间的刀槽中,竖直方向压电叠堆头部与直板型柔性铰链接触、下端通过螺栓拧紧预紧块预紧,电容位移传感器夹紧在传感器夹持上,水平方向压电叠堆头部分别接触直板型柔性铰链,电容位移传感器分别夹紧在传感器夹持上,底座下方与燕尾条螺栓连接。优点在于:柔性基体既可以有效降低刀尖处的振动传导到机床导轨,保证了装置的运动精度,又实现了机构自润滑效果,提高了使用寿命,能实现多种面型的切削加工,同时四个压电叠堆都配有电容传感器实时监测实际位移并反馈给控制器进行补偿,加工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397103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462812.2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冰颗粒的射流加工装置,属于精密加工领域。加工平台固定连接在主体框架的内部,回收室套接在加工平台外部,冰颗粒生成室固定连接在主体框架的上部,水泵通过输水管与位于冰颗粒生成室内部的喷雾喷嘴固定连接,加工喷嘴与冰颗粒生成室底部联通、并通过固定支架与主体框架固定连接,液氮输入器与主体框架中部固定连接,油泵与输油管一端联通,液氮冷却管外管与液氮输入器联通,输油管另一端与液氮冷却管中的内管一端螺纹连接,液氮冷却管中的内管另一端与冰颗粒生成室联通。优点是结构新颖,加工方便,无购买磨料的费用,加工精度高,易于自动化控制,能够实现持续、低成本、无污染、高精度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09211961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196697.9
申请日:2018-10-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氧联合作用油页岩热解实验装置及其热解方法,涉及油页岩注气热解技术领域,该实验装置包括:供气装置、空气加热器、电控制系统、双层石英反应釜、注水装置、冷凝与产物收集系统及数据采集系统;水氧联合油页岩热解方法包括油页岩样品处理及装样,管路连接;将常温气体通入空气加热器加热后通入双层石英反应釜中;打开单向阀向双层石英反应釜中加入适量的水;油页岩热解产生的油气通过冷凝装置冷凝收集产物;热解结束后对产物进行分析。本发明可研究不同气氛、热解温度、加水量对油页岩热解影响,为原位开采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将空气加热到指定温度注入双层石英反应釜中的方法,模拟实际原位注气开采。
-
公开(公告)号:CN119265334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798492.3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12Q1/6893 , C12Q1/6844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生物学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检测泰泽隐孢子虫的引物探针组合物、试剂盒及方法,引物探针组合物包括上游引物、下游引物和探针,上游引物、下游引物和探针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在实际应用于实验小鼠感染泰泽隐孢子虫的检测中具有切实的实际意义,降低了对检测设备的依赖,缩短了检测时长,同时确保了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对临床样品的测试结果显示,经39℃扩增30min后,将扩增产物滴加至试纸条上,短时间内即可获得结果,且对泰泽隐孢子虫卵囊的最低检出限达到10‑2个。在拥有良好的特异性的同时,该检测方法还实现了检测过程的快速高效以及检测结果的直观可视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46662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99593.8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宫达 , 刘西牧 , 范晓鹏 , 李冰 , 王元 , 李亚洲 , 武威 , 王宇 , 孙宇宸 , 邓志鹏 , 魏贤哲 , 鲜涛 , 李晨熠 , 帕维尔达拉拉伊 , 张楠 , 王如生 , 杨阳 , 韩博 , 洪嘉琳 , 王婷 , 刘昀忱 , 陈艳吉 , 郭沫君 , 刘泽君 , 张旭 , 吴子言 , 杨一凡 , 王良玉 , 杨本涛 , 刘霖 , 崔志豪 , 郑显赫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冰下湖钻孔的电机驱动型柱状振动器,属于极地冰下湖钻探领域,水下电机的输出轴旋转并带动包括联轴器、凸轮传动轴和凸轮的旋转部件与其同步旋转,凸轮为具有重复曲面的圆周凸轮,凸轮旋转过程中其上表面与凸轮随动器接触并上推包括直线推杆、参振质量块、凸轮随动器安装架、弹簧底座、悬臂轴承和凸轮随动器共同组成直线振动部件,此过程弹簧被压缩,直至凸轮随动器越过凸轮上表面曲面最高点后,弹簧被释放并致使直线推杆与框架顶板间配合面发生冲击产生振动并将振动力通过框架侧板传输至框架底板,完成单次冲击。本发明能够很大程度的节约振动器结构的径向尺寸和轴向尺寸,使本发明提出的振动器可应用于小直径钻孔。
-
公开(公告)号:CN11942883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88390.6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2D5/04 , B62D6/00 , B62D1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线控转向冗余控制方法,属于汽车转向的技术领域,包括:判断当前车辆是否启动冗余控制,当启动冗余控制来实现车辆的转向时,车轮进入差动转向模式一,同时判断车辆转角是否与车辆期望转角一致,若一致,则车轮保持差动转向模式一,若不一致,则判断当前车辆转角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化,则车轮进入差动转向模式二,若变化,则车轮进入差动转向模式三;在车轮进入差动转向模式一、二或者三时,根据车辆期望转角,利用模糊滑模控制器和下层控制器输出对应转向模式下最优的左前轮驱动力和右前轮驱动力。本发明在线控转向系统失效或者转向系统内关键部件出现故障时,使汽车能够平稳转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