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装置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420976A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410406480.1

    申请日:2014-08-18

    Inventor: 大岩俊之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抑制进气流路变窄且抑制进气压力损失变大并能良好地保持阀芯与密封面之间的密封性的进气装置。进气装置(100)具有:进气接口(2);配置于进气接口(2),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围绕转动轴(31)转动的阀芯(5);以及与进气接口(2)设为一体,由在阀芯(5)的关闭位置供阀芯(5)进行抵接的内壁面(25)构成的密封面(26)。密封面(26)包含:具有向进气接口(2)的内侧突出的内侧抵接部(27a)和位于比内侧抵接部(27a)更靠外侧的外侧抵接部(27b)的密封面部(27);以及不具有内侧抵接部而分别具有外侧抵接部(28a、29a和30a)的密封侧面部(28)、密封面部(29)和密封侧面部(30)。

    进气装置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00495A

    公开(公告)日:2007-01-24

    申请号:CN200610105414.6

    申请日:2006-07-06

    Abstract: 一种进气装置,能够使净化气等气体的气缸分配均匀化。进气装置(70)具有节流阀(91)、进气集流器(51)、第一进气管(53)、分隔部(30)、气体导入管(71)。节流阀(91)设于内燃机(1)的进气通路(50),调节进入进气通路的新空气的量。进气集流器设于进气通路中节流阀的下游。第一进气管(53)设于节流阀和进气集流器之间。分隔部(80)的第一分隔板(81)将第一进气管的内侧空间的一部分分为第一进气空间(53a)和第二进气空间(53b)。气体导入管将净化气导入节流阀和分隔部之间、第一进气管的内侧空间。分隔部的第一分隔板中上游侧部分(81b)相对于节流阀的旋转轴(91a)倾斜。

    进气歧管用的支承结构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949A

    公开(公告)日:1997-12-31

    申请号:CN97109930.8

    申请日:1997-03-28

    Inventor: 夕永敏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35/112 F02M35/10216 F02M35/10222 F02M35/1036

    Abstract: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进气歧管用的一个支承结构的目的是要减少零部件数目,并改善空间利用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个支承结构是这样构造的:一个减震筒3通过一个支架件23和法兰4互相连接,这样,进气歧管21的刚性就得以提高,并且EGR气经过该支架件23流入减震筒3。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