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50488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725502.5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热工性能的燃料管、燃料套管结构及燃料组件,包括燃料套管,所述燃料套管包括多层燃料管,多层燃料管呈同轴结构套设在一起,相邻两层燃料管上螺旋肋的旋转方向相反,还包括外套管、螺旋肋芯轴、上管座和下管座,螺旋肋芯轴插设置在燃料套管中,外套管和多层燃料管的上端通过紧钉螺钉与上管座固定连接,螺旋肋芯轴的上端插入上管座中,外套管的下端与下管座相连。本发明的燃料组件,燃料管和螺旋肋芯轴均具有螺旋肋结构,能够提高螺旋肋与燃料管内壁接触位置冷却剂流动性,降低螺旋肋接触位置的燃料管温度;同时能够使各层燃料套管之间的定位更加充分,省去定位结构,减小了燃料组件的流动阻力,提高燃料组件热工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386255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622894.4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21C3/07 , G21C3/08 , G21C3/34 , G21C3/352 , G06F111/04 , G06F113/26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燃料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物理场解耦的产品设计法、系统、燃料组件和反应堆。产品设计法包括获取设计要求;设计要求解耦;步物理驱动设计;系统集成设计。本发明通过设计要求解耦、物理驱动设计和系统集成设计,将复杂的工程产品设计问题转化为最基本的物理问题,然后从物理规律上获得基本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案,再进行系统集成获得产品设计方案,避免了直接针对复杂工程产品设计无从入手的问题,显著降低了设计人员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要求;且本发明从物理底层进行原始创新,系统考了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响应设计要求,系统集成后获得额产品设计方案包络范围广,满足产品创新程度和市场前瞻性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03659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77090.0
申请日:2018-08-0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棒控堆芯的反应堆冷却剂水质控制方法,该水质控制方法包括向反应堆冷却剂中加入硼酸,且所述硼酸为富集硼‑11硼酸,且富集硼‑11硼酸中,11B丰度范围为80.2%~100%;冷却剂中,B元素的浓度范围为10mg/kg~300mg/kg。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核电站一回路结构材料腐蚀,改善碱化剂局部浓缩对锆合金腐蚀的不利影响,减少腐蚀产物在燃料包壳表面的沉积和活化,提高燃料组件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可降低对寿期、经济性、安全性等总体指标的负面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994346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888462.1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用同位素堆用耐辐照燃料溶液的设计方法,包括:燃料溶液包括硝酸铀酰和硝酸;控制燃料溶液初始及反应过程中辐照产生的F‑≤1mg/L、Cl‑≤1mg/L、总硼当量≤4.0μg/gU、Ru离子≤0.02g/L、Cr离子≤0.05g/L、Al离子≤11.12g/L,其他杂质满足GB/T 10266标准要求;控制燃料溶液中酸的浓度、铀浓度和温度控制燃料溶液的pH值;控制燃料溶液的运行功率密度不大于2.0kW/L,并使用催化剂使燃料溶液在运行过程中不产生沉淀。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医用同位素堆用耐辐照燃料溶液的设计方法,其燃料溶液能够长期稳定运行,且安全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115588518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211234749.3
申请日:2022-10-1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雷涛 , 廖天誉 , 朱发文 , 李垣明 , 郑美银 , 肖忠 , 李庆 , 蒲曾坪 , 韩元吉 , 任全耀 , 彭园 , 邓霜 , 杜思佳 , 陈杰 , 吕亮亮 , 粟敏 , 张笑天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流线型过滤棒结构的核燃料组件下管座,涉及核反应堆燃料组件技术领域,包括外框体,所述外框体内侧横向设有过滤棒组,纵向设有若干筋板;所述过滤棒组包括若干根过滤棒,相邻过滤棒之间留有间隙,若干所述过滤棒和若干所述筋板之间纵横交错设置。采用本方案,使与下管座外框体连接的过滤棒组不仅起到过滤杂质的作用,也使得下管座刚度得到增强,从而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62620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718306.6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腐蚀多层复合涂层,属于表面防腐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设置的底涂层、中间涂层和表面涂层,所述底涂层为FeCrAl涂层,所述中间涂层包括中间涂层一和中间涂层二,所述中间涂层为FeCrAlY涂层、FeCrAlTi涂层、FeCrAlZr涂层、FeCrAlSi涂层中的任意两种,所述表面涂层为FeCrAlYSi涂层、FeCrAlYTi涂层、FeCrAlYZr涂层、FeCrAlSiZr涂层、FeCrAlSiTi涂层、FeCrAlTiZr涂层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耐腐蚀多层复合涂层与基体结合力好、抗热冲击性能优异、涂层具有优异的耐铅/铅铋合金腐蚀性能,且制备方法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4215833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111371389.7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3/3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燃料组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消除扭矩且均匀承载的导向管连接结构及燃料组件,包括上部连接结构和下部连接结构;上部连接结构包括上管座安装孔、开口悬挂套和承载套管;带有限位环的导向管通过开口悬挂套和承载套管可拆卸连接在上管座安装孔中;下部连接结构包括下管座安装孔;导向管端塞与下管座安装孔连接构成非轴对称配合结构。本发明实现了连接的双向锁紧和均匀性承载,消除了上部连接中导向管的扭矩以及松脱件,使各导向管均匀受载,提高了燃料组件连接结构及导向管的承载能力,降低了运行过程中的应力水平,缓解热蠕变和辐照蠕变,避免了受载不均引起的燃料组件运行弯曲,适应高燃耗长循环燃料组件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050489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734693.1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核燃料组件具有引导冷却剂协调流动的定位格架,包括由多个条带交叉形成的多个栅元,所述栅元的壁面上设置有上刚凸和下刚凸,所述条带的顶部设置有搅混翼,所述上刚凸的出口段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与搅混翼相配合,将冷却剂引导至搅混翼。本发明通过将上刚凸设置为倾斜刚凸,且倾斜方向与搅混翼相配合,能够将冷却剂引导至搅混翼,实现上刚凸和搅混翼二者在结构上相匹配器和功能相融合,冷却剂沿格架栅元轴向流动,流经上刚凸时,上刚凸设置特殊结构引导冷却剂流向其下游的搅混翼,提高搅混翼的搅混作用,使定位格架具有引导流体协调流动作用;同时可保证上刚凸与燃料棒的有效接触长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362972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0625503.8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克服燃料棒磨蚀的场力排斥燃料棒定位结构和燃料组件,本发明的定位结构包括燃料棒横向定位装置和燃料棒轴向定位装置;所述燃料棒横向定位装置通过定位格架条带与燃料棒的场力排斥实现燃料棒的横向定位;所述燃料棒轴向定位装置通过将燃料棒底部限位在管座上实现燃料棒轴向定位。本发明通过消除定位格架与燃料棒的直接接触,从原理上消除了燃料棒磨蚀(统计振动磨蚀和异物磨蚀约占燃料棒失效的70%)这一失效机理,大幅度提升了燃料组件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409963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72496.7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克服芯块包壳机械相互作用的燃料棒及燃料组件,本发明的燃料棒包括包壳和燃料芯块,所述包壳与燃料芯块之间的间隙包含了预设热膨胀差空间。本发明通过在燃料棒中预设热膨胀差空间使其在较大的功率变化幅度下依然不产生芯块包壳机械相互作用,缓解和消除燃料棒的芯块包壳机械相互作用,使其具有适应快速功率变换的能力,进而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同时简化反应堆的操作,减少反应堆的运行限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