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29360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263997.1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公开属于核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向管内流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本公开将流体速度非线性方程组求解问题转化为在置信区域内的优化搜索问题,由于迭代搜索算法可自动扩展或缩小搜索区域范围,通过置信区域折线法计算得到每次迭代的最优步长,并将每次迭代步长限制在该迭代步的子置信区域之内,使得本公开的方法全局收敛,可获得二阶收敛精度,对环形流道初值扰动误差不敏感,算法稳定可靠,计算精度满足反应堆落棒过程中导向管环形流道内集总流速参数的计算及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6769706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46149.9
申请日:2016-11-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N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核燃料微球颗粒的自动传送装置及自动检测平台,包括漏斗,漏斗的出口端与多段圆管连接;多段圆管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圆管、第二圆管、第三圆管,第一圆管与第二圆管呈V形,第三圆管呈竖直向下排布,第一圆管与第二圆管的连接端设有将核燃料微球颗粒从第二圆管推入第三圆管的气泵,第三圆管的出口端位于用于核燃料微球颗粒数目的检测装置的上端。本发明还公布了一种具有自动传送装置的检测平台,可对核燃料微球颗粒的外形尺寸和球形度进行自动检测,不仅可以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检测时间,而且大幅度减少了劳动人员的劳动强度,接触放射性危害的可能性,适用于批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896620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211427695.2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尹泓卜 , 高士鑫 , 陈平 , 张瑞谦 , 杜沛南 , 段振刚 , 裴静远 , 周毅 , 钟运涛 , 尹春雨 , 侯维 , 杨青峰 , 徐祺 , 何梁 , 王玉容 , 孙志鹏 , 潘钱付
IPC: C22C38/02 , C22C38/06 , C22C38/22 , B21B3/02 , B21B23/00 , B21J1/02 , B21J5/00 , B22F10/28 , B22F10/64 , C21D1/26 , C21D8/10 , C22C3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用核反应堆燃料元件包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腐蚀FeCrAl包壳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适当控制的Cr、Al等主元素和优选Mo、Si、W、Y等微合金化元素的成分,采用小变形、多道次的加工方法或3D打印技术,制备具有优良抗腐蚀性能、抗高温氧化性能、抗辐照性能,且缺陷少、力学性能满足耐事故燃料要求的FeCrAl合金包壳。此种包壳管克服了现有FeCrAl合金包壳管存在的辐照脆化严重、加工困难的问题,且可实现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766483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46086.0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金属环境下材料腐蚀试验方法,属于核反应堆结构材料腐蚀试验技术领域。其包括:将试验样品的表面进行局部标记,并形成标记层,将标记后的试验样品进行腐蚀试验,获得试验周期内的氧化膜厚度和金属减薄厚度;重复进行局部标记、腐蚀,获得对应每一试验周期内的氧化膜厚度减薄量、氧化膜厚度增加量、最终氧化膜厚度和金属壁厚减薄量。本发明提供的液态金属环境下材料腐蚀试验方法,对各试验阶段对样品部分表面的进行局部标记引入标记层,可测得某一试验周期内氧化膜减薄量、氧化膜增厚量、最终的氧化膜厚度、金属壁厚减薄量,可为氧化膜生长动力学的建立提供有效试验数据,为金属壁厚减薄量预测模型提供准确的验证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433881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234124.7
申请日:2022-10-1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Eu铁基中子吸收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含Eu铁基中子吸收体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5.00%~20.00%Eu,10%~40.00%Ni,0.00%~3.00%Zr,0.00%~8.00%Al,余量为Fe;所述含Eu铁基中子吸收体材料在熔炼制备过程中采用了预先制备Eu‑Ni中间合金的方式,可有效降低Eu的挥发,使Eu含量得到准确控制;所述含Eu铁基中子吸收体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90646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27680.6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F17/18 , G06F17/11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料棒堆内辐照行为的数值模拟方法领域,具体涉及计算U3Si2燃料裂变气体热释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计算在当前时刻与前一时刻之间间隔的Δt时间内新产生的裂变气体浓度和当前时刻的裂变气体产生总量;计算当前时刻晶内气体总数和晶间气体总数;计算当前时刻晶间气泡经过生长和聚合后晶间气泡浓度、气泡体积、气泡半径和气泡面积;计算晶间气泡覆盖分数并判断是否达到气体释放开始的条件,达到开启条件时计算当前时刻晶间气体原子总数和气体原子释放数。本发明推导建立了求解U3Si2燃料晶内、晶间气体气泡浓度和裂变气体释放的计算方法,真实反映了裂变气体释放的机理,可用于预测U3Si2燃料在反应堆内的裂变气体释放。
-
公开(公告)号:CN11589662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27695.2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尹泓卜 , 高士鑫 , 陈平 , 张瑞谦 , 杜沛南 , 段振刚 , 裴静远 , 周毅 , 钟运涛 , 尹春雨 , 侯维 , 杨青峰 , 徐祺 , 何梁 , 王玉容 , 孙志鹏 , 潘钱付
IPC: C22C38/02 , C22C38/06 , C22C38/22 , B21B3/02 , B21B23/00 , B21J1/02 , B21J5/00 , B22F10/28 , B22F10/64 , C21D1/26 , C21D8/10 , C22C3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用核反应堆燃料元件包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腐蚀FeCrAl包壳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适当控制的Cr、Al等主元素和优选Mo、Si、W、Y等微合金化元素的成分,采用小变形、多道次的加工方法或3D打印技术,制备具有优良抗腐蚀性能、抗高温氧化性能、抗辐照性能,且缺陷少、力学性能满足耐事故燃料要求的FeCrAl合金包壳。此种包壳管克服了现有FeCrAl合金包壳管存在的辐照脆化严重、加工困难的问题,且可实现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171920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667142.8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刘晓辉 , 周毅 , 陈平 , 高士鑫 , 何梁 , 尹春雨 , 段振刚 , 刘仕超 , 焦拥军 , 邱玺 , 张坤 , 孙志鹏 , 秋博文 , 李庆 , 秦冬 , 杜思佳 , 杨青峰 , 孙丹 , 曾孝敏 , 秦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有安全的核燃料用双层复合包壳管、燃料棒及制备方法,包括设置在内层的内管和复合在所述内管外层的外管,所述内管采用SiC复合材料,所述外管采用FeCrAl基合金或NiCr基合金。本发明的双层复合包壳管,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水蒸气氧化性能、耐水侧腐蚀性能和较好的高温强度,在正常工况下抗水侧腐蚀性能要优于传统的锆合金包壳和单一的SiC复合包壳,使燃料能够使用更长的寿期、更高的燃耗或更高的温度;同时在严重事故工况下,提高了包壳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在超高温度下(约1200℃)可确保燃料棒的结构完整性,可提高燃料棒抗LOCA事故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578837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0958721.7
申请日:2017-10-1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21/02 , C04B35/565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体化成型制备板状全陶瓷包覆燃料芯块的方法,解决了现有FCM燃料制备上存在步骤繁杂、难以工程应用、无燃料区与SiC基体陶瓷共烧困难、制备过程中TRISO颗粒分布不均、无燃料区制备困难等的问题。本发明包括:(1)分别制备出SiC/TRISO复合生带和单一SiC生带;(2)制成具有上层结构、中层结构和下层结构的生坯;其中,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均为一层以上的单一SiC生带,中层结构为一层以上的SiC/TRISO复合生带;(3)将生坯进行冷等静压和排胶处理后制成半成品;(4)半成品经过烧结后制成成品。本发明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生产周期短、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121309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111425692.0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全陶瓷弥散微封装燃料和碳化硅包壳的反应堆,以消除堆芯熔化导致的大规模放射性释放风险,实现固有安全,包括:压力容器;堆芯活性区,设于压力容器内;堆芯,设于堆芯活性区,设有若干个全陶瓷弥散微封装燃料元件棒;反射区,设于压力容器内的堆芯活性区外;全金属反射层,填充于反射区,用于反射泄漏的堆芯中子;以及旋转鼓,设于全金属反射层。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全陶瓷弥散微封装燃料元件棒组成堆芯,其熔点高且具有多重有效屏障,裂变产物包容能力极强;通过旋转鼓进行反应性控制,消除了堆芯熔化导致的大规模放射性释放风险,实现了反应堆的固有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