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74874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110788877.1
申请日:2021-07-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延长堆芯寿期的堆芯结构及运行方法。本发明堆芯结构包括燃料棒、谱移控制棒,任意三根燃料棒呈三角形排列,燃料棒间布置谱移控制棒,谱移控制棒在堆芯内呈均匀对称布置,谱移控制棒沿轴向分为三段,由上至下依次为谱移控制棒中子吸收材料、谱移控制棒中间过渡材料和谱移控制棒慢化剂材料。本发明运行方法,包括快谱运行段和谱移运行段两个部分。本发明用以降低寿期初堆芯反应性控制难度,有效延长堆芯寿期,提高堆芯燃料利用率,进而有效提高反应堆堆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038591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111456131.7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习蒙蒙 , 周科 , 冉旭 , 杨帆 , 李峰 , 鲜麟 , 卢川 , 喻娜 , 初晓 , 陆雅哲 , 高希龙 , 杨韵佳 , 刘晓 , 陈宏霞 , 蔡容 , 邓坚 , 刘余 , 杨洪润 , 彭诗念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核反应堆的一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反应堆、冷却水箱、入口管路、出口管路、换热器、控制单元;换热器位于冷却水箱内,入口管路的一端连接反应堆、另一端穿过冷却水箱连接换热器的进口,出口管路的一端连接换热器的出口并穿过冷却水箱连接反应堆,换热器的进口与出口均高于反应堆与入口管路、出口管路连接的出、入口,出口管路位于冷却水箱与反应堆的部分设有隔离阀A,控制单元连接隔离阀A;还设有稳压器,用于监测反应堆压力值并传送至控制单元;当反应堆停堆且反应堆压力值降低至设定值,隔离阀A开启,形成第一换热循环回路。利用非能动方式即可实现排热,无需借助外力,在丧失电源情况下仍然可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130323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873680.2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F17/1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棒束通道的相间阻力分析方法及装置,包括:根据棒束通道,对棒束通道的流型进行判断,获取流型判断结果;根据流型判断结果,针对不同流型采用不同的相间阻力模型进行相间阻力的计算;流型判断结果包括泡状流、帽状流和环状流。本发明基于曳力模型开发,重点在曳力系数和相界面浓度上考虑了棒束通道内强烈搅浑特性的影响,根据棒束通道结构形式,仅对不同流型下的界面浓度和曳力系数进行修正,确保了不同结构通道内相间阻力模型的一致性;同时通过在曳力系数和相界面浓度上考虑了棒束通道内强烈搅浑特性的影响,使核反应堆堆芯燃料组件中棒束通道的相间阻力计算分析更加精准。
-
公开(公告)号:CN111508623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010356287.7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船用承压安全壳超压保护装置及其应用,超压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安全壳内的双向安全阀、爆破阀和可拆卸排放管,其中,可拆卸排放管与安全壳壁面连接,所述双向安全阀和爆破阀均安装在可拆卸排放管上,且双向安全阀位于安全壳壁面与爆破阀之间;爆破阀的开启定值低于安全阀起跳定值。本发明对内可实现在安全壳内面临超压时受控适当排出壳内流体,保证安全壳的完整性;对外当遭遇沉没等极端工况时,可以连通海水和安全壳,同时引海水入壳,保证安全壳的完整性对内可实现在安全壳内面临超压时受控适当排出壳内流体,保证安全壳的完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6601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011245780.8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王金雨 , 彭诗念 , 柴晓明 , 张卓华 , 张宏亮 , 余红星 , 杨洪润 , 何晓强 , 曾畅 , 苏东川 , 李松蔚 , 李文杰 , 李权 , 向玉新 , 徐涛忠 , 巨海涛 , 倪东洋 , 娄磊 , 谭怡 , 景福庭 , 田超 , 于颖锐 , 王小彬 , 李磊 , 何正熙 , 李垣明 , 邓坚 , 李兰 , 熊夫睿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热管反应堆的带核试验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按照热管堆设计比例通过热管将试验用堆芯与热电转换装置或冷却装置连接,形成热管堆带核试验装置;将热管堆带核试验装置与现有研究堆或中子源耦合连接,无需建设试验堆即可直接进行带核集成试验。本发明采用热管堆局部次临界模块,结合现有研究堆或其他中子源,不建设实验堆即可直接进行带核集成试验,对设计进行快速验证迭代,可有效降低试验成本,提高研发速度和设计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674874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788877.1
申请日:2021-07-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延长堆芯寿期的堆芯结构及运行方法。本发明堆芯结构包括燃料棒、谱移控制棒,任意三根燃料棒呈三角形排列,燃料棒间布置谱移控制棒,谱移控制棒在堆芯内呈均匀对称布置,谱移控制棒沿轴向分为三段,由上至下依次为谱移控制棒中子吸收材料、谱移控制棒中间过渡材料和谱移控制棒慢化剂材料。本发明运行方法,包括快谱运行段和谱移运行段两个部分。本发明用以降低寿期初堆芯反应性控制难度,有效延长堆芯寿期,提高堆芯燃料利用率,进而有效提高反应堆堆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366013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45780.8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王金雨 , 彭诗念 , 柴晓明 , 张卓华 , 张宏亮 , 余红星 , 杨洪润 , 何晓强 , 曾畅 , 苏东川 , 李松蔚 , 李文杰 , 李权 , 向玉新 , 徐涛忠 , 巨海涛 , 倪东洋 , 娄磊 , 谭怡 , 景福庭 , 田超 , 于颖锐 , 王小彬 , 李磊 , 何正熙 , 李垣明 , 邓坚 , 李兰 , 熊夫睿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热管反应堆的带核试验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按照热管堆设计比例通过热管将试验用堆芯与热电转换装置或冷却装置连接,形成热管堆带核试验装置;将热管堆带核试验装置与现有研究堆或中子源耦合连接,无需建设试验堆即可直接进行带核集成试验。本发明采用热管堆局部次临界模块,结合现有研究堆或其他中子源,不建设实验堆即可直接进行带核集成试验,对设计进行快速验证迭代,可有效降低试验成本,提高研发速度和设计准确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