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泳沉积量子点制备全彩器件色转换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41897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717239.X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泳沉积量子点制备全彩器件色转换层的方法,于透明基板上形成透明电极层,透明电极包括电极总条和若干间隔排列的电极指条,电极指条的末端与电极总条相连;于透明电极层上形成图案化绝缘层来于电极指条形成分隔的量子点待沉积区域,在量子点待沉积区域之间形成不透光导电金属层,然后通过电泳工艺使带电量子点选择性沉积于量子点待沉积区域中。本发明可实现快速大面积量子点的均匀选择性沉积,且通过电极连接吸附相反电性量子点沉积到预设图案化阵列区域,避免了表面残留,量子点图案可控,可靠性高,显示性能更佳。

    用于量子点无损光刻图案化的方法及其荧光色转换层和Micro-LED全彩化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1631454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88414.0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量子点无损光刻图案化的方法及其荧光色转换层和Micro‑LED全彩化器件。本发明方法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量子点发光层表面沉积抗蚀保护层,可有效提高量子点发光层的光电性能和环境稳定性,避免后序因光刻技术和刻蚀技术对量子点发光层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利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高性能荧光色转换层,与Micro‑LED发光芯片阵列相结合,实现性能优异的Micro‑LED全彩化器件。该技术方案要求简单、技术难度低、制备速度快、基底选择多样性,且有利于大规模生产与制造。此外,所制备的荧光色转换层对外界环境变化(光照、湿度、温度等)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可大大提高器件的使用寿命。

    基于微流控和量子点光刻的Micro-LED全彩化显示器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86036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441087.7

    申请日:2022-11-1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和量子点配体工程光刻技术的Micro‑LED全彩化显示器件结构与制备方法,是通过将量子点溶液在衬底上的微通道中通入并沉积后,通过光刻技术实现基于量子点配体工程的色转换层的阵列化,再将其与下面的Micro‑LED芯片阵列,Micro‑LED驱动层和上面相应的彩色滤光片阵列一一对应,实现Micro‑LED全彩化发光器件的制备,突破了传统量子点光刻技术制备色转换层方法造成的原料利用率低和成本高、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色转换层图案化设计方案中的制备过程复杂等问题。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原材料利用率高,提高色转换效率的同时保留了传统光刻技术高分辨率的特点。

    一种发射三基色偏振光的RGB-LED器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40324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110789982.7

    申请日:2021-07-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发射三基色偏振光的RGB‑LED器件制作方法,涉及全彩化器件。将绿色/红色钙钛矿材料分别制成钙钛矿油墨,并使用喷墨打印机喷涂在具有双通纳米级多孔结构的基板上,同时对基板的底面施加真空泵以引导油墨进入纳米孔,经热退火后,纳米孔结构将色转换材料重结晶为有序排列的纳米线阵列结构,制得绿色/红色色转换层;将两层色转换层粘合,下方放置非极性或半极性蓝光Micro‑LED作为激发光源,用紫外光固化树脂将两层色转换层与激发光源粘连,制得发射三基色偏振光的RGB‑LED器件。具有高光致发光外部量子效率,减小光损耗,且均具有较高的调制带宽。

    一种通过发光二极管阵列进行的可见光通信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15339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289498.2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发光二极管阵列进行的可见光通信系统,包括:第一LED阵列、第二LED阵列、接收模块一、接收模块二、控制模块一、控制模块二、接口一、接口二;其中,控制模块一输入端连接接收模块一的输出端,控制模块一控制端连接接口一,控制模块一输出端连接第一LED阵列的输入端,第一LED阵列输出端连接接收模块一的输入端;控制模块二输入端连接接收模块二的输出端,控制模块二控制端连接接口二,控制模块二输出端连接第二LED阵列输入端,第二LED阵列的输出端连接接收模块二输入端。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采用LED阵列作为可见光通信的收发器件,通过在同一平台上集成可见光通信收发器件,简化系统设计,使VLC技术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

    一种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提高微型LED调制带宽的办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51568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0954861.3

    申请日:2021-08-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提高微型LED调制带宽的办法,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来提高微型LED调制带宽的办法;主要通过在Mini‑LED/Micro‑LED侧壁沉积一定厚度的ALD来降低载流子寿命以获得较高的调制带宽,并最终实现提高VLC通信速率的目的;通过修复侧壁损伤,降低载流子寿命同时进一步提高器件调制带宽和发光强度的目的,通过降低载流子寿命以提高Mini‑LED/Micro‑LED调制带宽,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的通信速率;通过改善载流子寿命提高其发光强度,从而进一步增加系统的通信距离。对未来推动这种频谱丰富、高保密性高的通信方式的普遍应用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一种发射三基色偏振光的RGB-LED器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4032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789982.7

    申请日:2021-07-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发射三基色偏振光的RGB‑LED器件制作方法,涉及全彩化器件。将绿色/红色钙钛矿材料分别制成钙钛矿油墨,并使用喷墨打印机喷涂在具有双通纳米级多孔结构的基板上,同时对基板的底面施加真空泵以引导油墨进入纳米孔,经热退火后,纳米孔结构将色转换材料重结晶为有序排列的纳米线阵列结构,制得绿色/红色色转换层;将两层色转换层粘合,下方放置非极性或半极性蓝光Micro‑LED作为激发光源,用紫外光固化树脂将两层色转换层与激发光源粘连,制得发射三基色偏振光的RGB‑LED器件。具有高光致发光外部量子效率,减小光损耗,且均具有较高的调制带宽。

    一种四原色显示屏坏点的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39153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47893.3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四原色显示屏坏点的修复方法,涉及显示屏坏点的修复。1)设计一种四原色像素排列方案,使每个子像素周围具有一个相同颜色的子像素,以确保子像素出现坏点时,能借用周围相同颜色的子像素完成显示;2)计算人眼在一定距离下对像素点的分辨极限;3)利用光学仿真软件搭建显示阵列以及探测平面,显示阵列模拟带有坏点子像素屏幕的显示效果,探测平面以坏点为中心,设置在显示阵列中坏点的近表面处,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移动探测平面,记录覆盖区域内的光通量;4)拟合光学仿真软件中的数据,模拟没有坏点下探测平面移动中光通量的变化,改变坏点周围子像素的光通量权重,实现坏点修复。降低坏点带来的影响,修复方法更加快速便捷。

    一种可以实现冷链运输安全无污染消毒杀菌的手套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289036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555915.9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可以实现冷链运输安全无污染消毒杀菌的手套型装置,涉及深紫外杀菌。为可穿戴手套,设有消杀模块、检测模块、电源模块、智能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消杀模块包括基板和在基板上排布的深紫外光源,深紫外光源的光源方向朝外,用于消毒杀菌;检测模块用于采集消杀距离、紫外光及环境温湿度信息;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检测模块的实时数据和消杀时间模式选择命令输入;智能控制模块用于实现信号接收处理及传递,通过MCU接收检测模块得到的数据和操作者下达的命令进行处理,选择不同的工作时间模式及消杀模块供电大小实时控制消杀模块的功率;电源模块为各个模块供电。具有方便穿戴、杀菌消毒、模式可调、功率可调、节能环保且无化学残留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