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驱动系统及差速器总成

    公开(公告)号:CN110056636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339661.X

    申请日:2019-04-25

    Inventor: 俞正才

    Abstract: 一种汽车,电驱动系统及差速器总成,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壳体,其外周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主减速齿轮,套设于差速器壳体的外周面上,主减速齿轮的内环面上开设有与第一凹槽开口相对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围成收容腔;弹性体,呈压缩状的设置于收容腔内,弹性体的第一端与第二凹槽的底壁相接触;限位件,设置于收容腔内,限位件的第一端与弹性体的第二端相接触,且位于第二凹槽内;在弹性体的弹力作用下,限位件的第二端容纳于第一凹槽内,在离心力作用下,限位件的第二端可进入第二凹槽内。当电动机因故障导致转子飞起时,限位件能够自动切断主减速齿轮和差速器壳体之间的动力传递,提高了车辆运行的安全性能。

    汽车及电轴驱动系统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572419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231110.3

    申请日:2018-10-2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轴驱动系统,包括:变速箱,包括第一齿轮和行星齿轮装置,行星齿轮装置包括行星齿轮,太阳轮,第一齿轮和太阳轮通过连接轴连接,且第一齿轮、太阳轮和连接轴一体成型,太阳轮和行星齿轮啮合;支撑板,固定于变速箱的壳体上,支撑板位于太阳轮的轮盘和第一齿轮的轮盘之间;差速器,差速器的壳体的第一端与行星齿轮装置的行星架一体成型;第一齿轮和行星齿轮装置共同支撑于变速箱的壳体及支撑板上,差速器的壳体的第二端支撑于变速箱的壳体上。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及电轴驱动系统保证了整个电轴驱动系统的传动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电轴驱动系统的NVH控制性能。

    一种电轴驱动系统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627120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10732415.2

    申请日:2015-11-02

    Inventor: 章俊杰 俞正才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7/12

    Abstract: 一种电轴驱动系统,用于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其包括电动机、减速机构和差速器,所述减速机构将所述电动机产生的驱动力放大并通过差速器分配到车轮上,其中所述减速机构能够借助同步器有选择地通过两个具有不同的传动比的挡位对驱动力进行放大,并通过输出齿轮啮合传递到所述差速器的差速输入齿轮上,所述驱动力从产生到被传递到所述差速输入齿轮上的过程中,在高挡位经过一组齿轮对放大,在低挡位经过三组齿轮对放大,所述各齿轮对均设置在同一对平行的轴线上。用齿轮对配合空心轴替代行星齿轮组能够减小轴向空间需求,并且可以采用传统的同步器而非特殊的同步器,同时整体结构也更简单,保持性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使制造成本得到降低。

    差速器行星齿轮轴的限位组件及差速器

    公开(公告)号:CN221857449U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23585481.0

    申请日:2023-12-27

    Inventor: 俞正才 朱迪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差速器行星齿轮轴的限位组件及差速器,包括具有第一敞口的第一壳体;以及具有第二敞口的第二壳体;其中,所述行星齿轮轴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径向插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所述行星齿轮轴朝向所述第一敞口的周向外表面开设有卡接槽;所述第二敞口的边沿插接至所述第一敞口中,并且所述第二敞口的边沿与所述卡接槽相配接,以限制所述行星齿轮轴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中的预设位置。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行星齿轮轴的限位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