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2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49226B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0810131562.4

    申请日:2008-07-17

    Inventor: 平贵浩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抑制由防水结构产生的进气通道的通道阻力增加并削减制造成本,实现凹部的小型化和结构的简单化,该防水结构用于抑制水滴进入设在进气装置上的抽负压口。进气歧管的上壳体(20)和下壳体(10)相互结合而形成进气通道。下壳体在侧壁(17)的内表面(17a)的一部分上具有凹部(50)。凹部具有开设有抽负压口(42)的深处面(53),并且在凹部的上部在沿铅直方向(A0)与上壳体对置的位置处设有朝上方敞开的敞开口(51)。上壳体具有凸部(60),所述凸部朝抽负压口延伸至比配合面(10a、20a)靠下方的位置,并且穿过敞开口(52)突出至凹部内。凸部在水平方向(A1)上位于抽负压口和内表面之间。

    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49226A

    公开(公告)日:2009-01-21

    申请号:CN200810131562.4

    申请日:2008-07-17

    Inventor: 平贵浩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抑制由防水结构产生的进气通道的通道阻力增加并削减制造成本,实现凹部的小型化和结构的简单化,该防水结构用于抑制水滴进入设在进气装置上的抽负压口。进气歧管的上壳体(20)和下壳体(10)相互结合而形成进气通道。下壳体在侧壁(17)的内表面(17a)的一部分上具有凹部(50)。凹部具有开设有抽负压口(42)的深处面(53),并且在凹部的上部在沿铅直方向(A0)与上壳体对置的位置处设有朝上方敞开的敞开口(51)。上壳体具有凸部(60),所述凸部朝抽负压口延伸至比配合面(10a、20a)靠下方的位置,并且穿过敞开口(52)突出至凹部内。凸部在水平方向(A1)上位于抽负压口和内表面之间。

    进气歧管用的支承结构
    3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3208C

    公开(公告)日:2001-10-17

    申请号:CN97109930.8

    申请日:1997-03-28

    Inventor: 夕永敏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35/112 F02M35/10216 F02M35/10222 F02M35/1036

    Abstract: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进气歧管用的一个支承结构的目的是要减少零部件数目,并改善空间利用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个支承结构是这样构造的:一个减震筒3通过一个支架件23和法兰4互相连接,这样,进气歧管21的刚性就得以提高,并且EGR气经过该支架件23流入减震筒3。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