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堆螺纹连杆式换料水位控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971769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310042979.4

    申请日:2013-0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应堆螺纹连杆式换料水位控制结构,包括设置在出口接管内的隔热内衬套管、传动连杆、连杆端盖、驱动螺纹,以及安装在出口接管远离堆芯吊篮一端的接管端盖,隔热内衬套管远离堆芯吊篮的一端与固定连接在其上的连杆端盖一共同形成缸套,传动连杆的一端通过连杆端盖一的开口伸入缸套并可以卡在缸套内,另一端安装在固定连接的连杆端盖二及驱动螺纹之间,驱动螺纹与出口接管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形成螺纹副。传动连杆伸入缸套内的一端与缸套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本发明实现了换料中吊篮取放同时保持换料水位不变,使换料得以安全进行,并在反应堆正常运行提供良好密封,且结构简单、经济。

    一种适用于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控制线圈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871709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530200.9

    申请日:2012-12-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控制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组线、线圈骨架、砂层、包扎层和引接线;线圈骨架为两端带有外法兰的筒状结构,其两端的外法兰之间形成了环形凹槽;其一端的法兰上开有与环形凹槽连通的出线槽;环形凹槽与一端法兰的结合部位设置有进线槽;一根完整的绕组线从进线槽进入线圈骨架,并缠绕着线圈骨架上,最终从出线槽中穿出;在环形凹槽内绕组线缠绕线圈的和线圈骨架之间的空隙填充有砂层;包扎层包覆粘结在砂层的外侧。本发明满足了驱动机构对控制线圈耐高温、耐辐照、耐冲击和长寿命等多重要求;保证了线圈结构上的稳定性;有效降低了机构存在振动或冲击时引接线对控制线圈绝缘性能的影响。

    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水冷堆双流程堆芯的堆内构件

    公开(公告)号:CN103106931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310042980.7

    申请日:2013-02-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水冷堆双流程堆芯的堆内构件,包括吊篮筒体、堆芯下板、集流腔壳体、压紧筒体、堆芯上板、下部支承板及上围板,其中,下部支承板上方的压紧筒体内区域构成上腔体,上围板、下部支承板及堆芯上板三者之间构成混合腔体,下部支承板设有接通上腔体与混合腔体的通水孔。上围板、下部支承板、堆芯上板及压紧筒体四者共同构成一个环形的出口蒸汽腔,压紧筒体连接有接通出口蒸汽腔且穿过吊篮筒体的出口内套管。堆芯下板与集流腔壳体之间构成有集流腔,集流腔壳体设有多个接通集流腔的开孔,吊篮筒体和压紧筒体两者上部均设有周向的开孔。本发明采用双流程结构,在保证热效率的同时并能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主螺栓孔密封塞及其操作工具

    公开(公告)号:CN102117665A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0910216993.5

    申请日:2009-12-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密封装置及其操作工具,解决了以往各种形式的密封塞密封操作程序繁琐,耗时多的问题。密封塞由上端塞、下端塞、活动板、弹簧、导向螺栓和密封环组成;操作工具由手柄、手柄支柱、固定架、支柱、中心杆、支柱底座、连接板、手柄杆和手柄板组成。密封塞与操作工具之间形成易拆式扭锁配合,当手柄杆被压下时,中心杆驱使活动板沿导向螺栓向下做轴向运动,将下部的弹簧压紧,内外密封环回缩,可将密封塞顺利插入主螺栓孔内;手柄杆提起时,中心杆向上运动脱离活动板,弹簧的回弹力作用于活动板,将内密封环沿周向胀大,致使外密封环与螺栓孔的内壁面紧密接触,从而将反应堆压力容器主螺栓孔密封。

    一种控制棒驱动线缓冲装置
    3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92161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00239.3

    申请日:2024-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棒驱动线缓冲装置,包括沿控制棒落棒方向依次设置的水力缓冲结构和机械缓冲结构,所述水力缓冲结构位于控制棒导管内,所述机械缓冲结构位于控制棒导管下方的缓冲板上,在控制棒落棒过程中,所述水力缓冲结构和机械缓冲结构依次对CRDM连接杆组件实现两级缓冲作用。本发明通过采用水力缓冲和机械缓冲相结合的方案,能够有效减小驱动线运动部件的末速度,解决了因控制棒导管被控制棒组件贯穿,无法形成有效缓冲腔,冲击力过大的问题,充分降低了控制棒驱动线承受的冲击力,确保控制棒落棒过程中不因遭受过大冲击而造成控制棒驱动线的损伤,保护驱动线结构的完整性。

    一种控制棒导管用阻流塞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5475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783976.6

    申请日:2023-12-22

    Abstract: 一种控制棒导管用阻流塞,包括阻流塞,阻流塞安装在控制棒导管上端部,且阻流塞下部的圆柱壳插入控制棒导管内;阻流塞包括螺栓孔、圆形凸台、十字型法兰、流水孔、圆柱壳;阻流塞通过十字型法兰与控制棒导管上端部连接;十字型法兰上开有流水孔;阻流塞顶部为圆形凸台,圆形凸台中心为螺栓孔,阻流塞通过螺栓孔安装吊环。本发明实现了阻流塞的周向和径向定位,并通过在十字型法兰上均布一定数目的圆孔作为流水孔,仅允许少量冷却剂流入控制棒导管内,对控制棒驱动机构进行冷却;在阻流塞的上部圆形凸台中心设置了内沉式螺纹孔,用于安装吊环等工具,便于阻流塞的安装和拆卸。

    核事故应急后的场址补救方案自动生成方法、系统、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57509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96743.5

    申请日:2023-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事故应急后的场址补救方案自动生成方法、系统、设备,方法包括根据场址地图获得场址类型布局图;根据场址地块布局对场址类型布局图划分获得初级污染地块分布图;根据初级污染地块分布图获得初级污染土壤地块分布图;获得初级污染放射性分布图;获得初级污染地块、初级污染土壤地块、场址地块的放射性分布预测图;根据各地块放射性分布预测图计算环境介质放射性核素的预测浓度和/或预测个人剂量;计算采用不同补救方案后环境介质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和/或个人剂量,与预测浓度和/或预测个人剂量比对,以获得满足补救准则的场址补救方案。本发明充分利用放射性核素在场址的自然衰减过程,对场址的侵入性小。

    一种圆管状燃料元件及其应用
    4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2451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80691.2

    申请日:2023-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管状燃料元件及其应用,圆管状燃料元件包括内包壳、外包壳、上端塞和下端塞,上端塞与内包壳和外包壳的一端端部相连,下端塞与内包壳和外包壳的另一端端部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包壳和外包壳之间设置有燃料芯体,所述燃料芯体两端均为厚度渐变结构,燃料芯体的两端分别与上端塞和下端塞冶金结合。通过将燃料芯体两端设计厚度渐变结构,使得应力分散、避免包壳局部厚度过薄,包壳和燃料芯体完全贴合使得结构完整,各组成部分结合紧密,有助于燃料芯体内部热量快速、有效地传递到冷却剂中,能够显著降低燃料温度。适用于压水研究试验堆,作为燃料元件使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