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67933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564683.9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9/19 , G21C19/20 , G21C17/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床先进高温堆堆芯装载方法,所述装载方法采用一次装料、整体卸载的方式,堆芯活性区采取燃料球和石墨球配合装载的方式,堆芯活性区高度大于核设计程序理论计算的活性区高度,具体装载过程如下:通过实时测量堆芯剩余反应性,确定最终满足堆芯功率和寿期要求的燃料球的装量,将燃料球装载至燃料球实际装量位置,然后继续装入石墨球,直至填满整个堆芯活性区。本发明实现了燃料球装量根据实际要求的可调节性,并避免了排空熔盐时堆芯活性区几何形状发生重大改变,达到精确实现堆芯设计目标的目的,从根本上规避了核设计程序计算不确定性带来的堆芯设计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1128409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406819.7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2 , G21C15/18 , G21C15/25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核反应堆领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热声电的热管反应堆系统,该热管反应堆系统包括形成一体化模块化装置的热管反应堆电源主系统、热声发电机冷却系统、通风空调系统、密封仓底部疏水收集系统、氦气维持系统、应急安全水冷系统、余热排出系统、密封仓。本发明的热管反应堆系统采用固体堆芯设计,热管导热,无系统回路和大功率机械转动设备,具有长寿期甚至全寿期无换料、高固有安全性、低噪音、高功率体积重量比、系统设备简单可靠、热电转换效率高、对冷源需求较小、可以模块化配置等技术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036594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44575.X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内构件整体式反射层的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激光熔化增材制造的整体式反射层的原材料;2)根据整体式反射层的尺寸进行增材制造程序编写;3)对增材用基板进行表面处理;4)以激光为热源,通过送粉熔融方法将增材原料逐层熔融堆积在基板上,以实现整体式反射层的成型;5)对整体式反射层进行固溶热处理;6)对整体式反射层稳定化处理;7)对整体式反射层进行液体渗透检验;8)对整体式反射层进行超声波检验。在围板薄弱环节设置了与围板整体成形的加强肋板,提高了堆芯反射层结构的刚度,使得整体成形的堆芯反射层的结构连续性好、力学性能更好,同时使得制造周期大幅度缩短,制造工艺大大简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00806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08516.8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传热式核电池及其应用,涉及放射性同位素电池技术领域,包括放射性热源,放射性热源外部依次设置有保温层、屏蔽层,放射性热源上连接有高温热管,高温热管穿过保温层和屏蔽层连接热电器件,热电器件上连接低温热管,低温热管上连接散热器。该热管传热式核电池将热电器件布置在屏蔽层外,避免了器件受到放射性辐照损伤;同时利用热管优异的导热性能,将放射性热源的热量直接传导到热电器件上,提高了热源热量利用率,并在热电器件两端建立较大温差,提高了核电池整体热电转换效率;此外,利用热管在一定范围内长度和端部尺寸可调节、形状可弯折等特点,解决了核电池部件布置局限的问题,使得放射性热源、热电器件、散热器等部件的位置布置以及结构设计更加灵活。
-
公开(公告)号:CN113986727B
公开(公告)日:2024-04-23
申请号:CN202111254025.0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1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热力图的函数覆盖率检测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涉及软件测试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采用简单的插桩方式,实现了函数覆盖率的统计;同时通过绘制函数覆盖热力图的方式,实现了集成测试中函数覆盖情况的可视化表示;函数覆盖率未达到100%时,依据函数覆盖汇总热力图中的热力值分布密度筛选出指标函数,并根据所有的指标函数匹配得到新增测试算例,重新执行程序直至函数覆盖率达到100%。本发明对于覆盖率检测和提升覆盖率的工作来说,具有方便、快捷、可操作性强的优点,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且为增加测试算例提供了基础信息,从而提高集成测试阶段的覆盖率测试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221812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0859528.9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矩形通道的相间阻力分析方法及装置,包括:根据窄矩形通道,对窄矩形通道的流型进行判断,得到流型判断结果;根据流型判断结果,针对不同流型采用不同的相间阻力模型进行相间阻力的计算;若流型判断结果为泡状流,则采用第一相间阻力模型进行相间阻力的计算;若流型判断结果为弹状流,则采用第二相间阻力模型进行相间阻力的计算;若流型判断结果为环状流,则采用第三相间阻力模型进行相间阻力的计算。本发明适用于窄矩形通道内泡状流、弹状流和环状流下的相间阻力计算与分析,采用曳力模型基本形式,在相界面浓度和曳力系数上考虑了矩形通道结构影响;能够提升热工水力特性的两相流动特性及空泡份额分布等现象的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69967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514925.7
申请日:2023-05-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子能谱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固体慢化体的中子测量系统及方法。本发明包括控制电路、球形慢化体、探测器、电子学后处理、反馈电路,所述探测器位于球形慢化体内部中心位置,与球形慢化体同心,所述球形慢化体中心设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探测器与电子学后处理连接,所述电子学后处理分别与反馈电路连接,所述反馈电路与控制电路连接。本发明能够通过旋转对慢化体进行快速调节,进而实现中子能谱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189822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720653.8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吴冰洁 , 杜华 , 张宏亮 , 方才顺 , 王留兵 , 颜达鹏 , 杨方亮 , 王晓童 , 李宁 , 胡雪飞 , 杨洪润 , 罗英 , 卢川 , 朱明冬 , 董元元 , 刘晓 , 饶琦琦 , 李燕 , 何培峰 , 李娜 , 李浩 , 邓朝俊 , 曹立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计算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反应堆结构材料集成计算系统,包括:材料性能数据库、集成计算平台、集成计算操作软件和数据线,所述集成计算操作软件通过数据线分别与材料性能数据库和集成计算平台连接,所述材料性能数据库与集成计算平台之间也通过数据线连接。集成计算平台通过联合调用各个子计算平台实现组合流程运算;材料性能数据库存储反应堆材料关键性能参数以及集成平台组合流程运算结果;集成计算操作软件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用户输入原始材料参数,调用集成计算平台运算,得到的结果展示在软件结果页面中。
-
公开(公告)号:CN116169766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720995.X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H02J9/06 , H02H3/00 , H02H3/18 , H02H3/20 , H02H3/24 , H02H3/04 , H02H3/087 , H02H3/10 , H02H11/00 , H02H9/04 , H02H9/02 , H02H5/04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核能设备电源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源保护和分配单元电路;该电路,包括: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或门控制器和电流保护芯片;两路24V电源输入分别经第一NMOS管和第二NMOS管连接输出通道;输出通道上串联有电流保护芯片;或门控制器通过拉高或拉低第一NMOS和第二NMOS管的G极,控制第一NMOS和第二NMOS管的导通或者关断来实现供电电路的冗余输出控制;或门控制器根据第一NMOS管和第二NMOS管的输入‑输出压降来检测两路24V电源输入的压降情况控制第一NMOS管和第二NMOS管的关断,以防止反向电流。该电路在引入极低功耗的前提下,可实现两路供电通道的无缝平滑切换,同时该单元集成完备的电源保护和指示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128412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1911406798.9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用于多种发电模式的热管反应堆堆芯结构,该热管反应堆堆芯包括热管、燃料棒、堆内构件、堆内隔热层、反射层、旋转鼓、反应堆容器和反应性驱动机构,若干个热管和燃料棒布置在堆内构件内,堆内构件外套有堆内隔热层,堆内隔热层外套有反射层,反射层与堆内隔热层之间沿周向布置若干个旋转鼓,反射层外套有反应堆容器,反应性驱动机构位于反应堆容器底部,反应性驱动机构与旋转鼓的数量、布置方式相同。本发明所提供的热管反应堆堆芯结构简单可靠,寿命长,固有安全性高,具备模块化配置能力,可以和各种类型的热电转换装置匹配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