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床先进高温堆堆芯装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67933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564683.9

    申请日:2020-0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床先进高温堆堆芯装载方法,所述装载方法采用一次装料、整体卸载的方式,堆芯活性区采取燃料球和石墨球配合装载的方式,堆芯活性区高度大于核设计程序理论计算的活性区高度,具体装载过程如下:通过实时测量堆芯剩余反应性,确定最终满足堆芯功率和寿期要求的燃料球的装量,将燃料球装载至燃料球实际装量位置,然后继续装入石墨球,直至填满整个堆芯活性区。本发明实现了燃料球装量根据实际要求的可调节性,并避免了排空熔盐时堆芯活性区几何形状发生重大改变,达到精确实现堆芯设计目标的目的,从根本上规避了核设计程序计算不确定性带来的堆芯设计风险。

    一种基于热声电的热管反应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128409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406819.7

    申请日:2019-12-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核反应堆领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热声电的热管反应堆系统,该热管反应堆系统包括形成一体化模块化装置的热管反应堆电源主系统、热声发电机冷却系统、通风空调系统、密封仓底部疏水收集系统、氦气维持系统、应急安全水冷系统、余热排出系统、密封仓。本发明的热管反应堆系统采用固体堆芯设计,热管导热,无系统回路和大功率机械转动设备,具有长寿期甚至全寿期无换料、高固有安全性、低噪音、高功率体积重量比、系统设备简单可靠、热电转换效率高、对冷源需求较小、可以模块化配置等技术特点。

    一种堆内构件整体式反射层的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36594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44575.X

    申请日:2018-07-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内构件整体式反射层的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激光熔化增材制造的整体式反射层的原材料;2)根据整体式反射层的尺寸进行增材制造程序编写;3)对增材用基板进行表面处理;4)以激光为热源,通过送粉熔融方法将增材原料逐层熔融堆积在基板上,以实现整体式反射层的成型;5)对整体式反射层进行固溶热处理;6)对整体式反射层稳定化处理;7)对整体式反射层进行液体渗透检验;8)对整体式反射层进行超声波检验。在围板薄弱环节设置了与围板整体成形的加强肋板,提高了堆芯反射层结构的刚度,使得整体成形的堆芯反射层的结构连续性好、力学性能更好,同时使得制造周期大幅度缩短,制造工艺大大简化。

    一种热管传热式核电池及其应用
    4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0806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08516.8

    申请日:2024-08-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传热式核电池及其应用,涉及放射性同位素电池技术领域,包括放射性热源,放射性热源外部依次设置有保温层、屏蔽层,放射性热源上连接有高温热管,高温热管穿过保温层和屏蔽层连接热电器件,热电器件上连接低温热管,低温热管上连接散热器。该热管传热式核电池将热电器件布置在屏蔽层外,避免了器件受到放射性辐照损伤;同时利用热管优异的导热性能,将放射性热源的热量直接传导到热电器件上,提高了热源热量利用率,并在热电器件两端建立较大温差,提高了核电池整体热电转换效率;此外,利用热管在一定范围内长度和端部尺寸可调节、形状可弯折等特点,解决了核电池部件布置局限的问题,使得放射性热源、热电器件、散热器等部件的位置布置以及结构设计更加灵活。

    一种适用于矩形通道的相间阻力分析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221812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0859528.9

    申请日:2022-07-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矩形通道的相间阻力分析方法及装置,包括:根据窄矩形通道,对窄矩形通道的流型进行判断,得到流型判断结果;根据流型判断结果,针对不同流型采用不同的相间阻力模型进行相间阻力的计算;若流型判断结果为泡状流,则采用第一相间阻力模型进行相间阻力的计算;若流型判断结果为弹状流,则采用第二相间阻力模型进行相间阻力的计算;若流型判断结果为环状流,则采用第三相间阻力模型进行相间阻力的计算。本发明适用于窄矩形通道内泡状流、弹状流和环状流下的相间阻力计算与分析,采用曳力模型基本形式,在相界面浓度和曳力系数上考虑了矩形通道结构影响;能够提升热工水力特性的两相流动特性及空泡份额分布等现象的预测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