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77904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210348347.6
申请日:2012-09-18
Applicant: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靳北彪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进排同口配气机构,包括进气道、排气道和内开进排共用配气座口,所述内开进排共用配气座口设置在活塞式发动机气缸包络上,所述排气道与所述内开进排共用配气座口连通,在所述排气道内设进气导管,所述进气导管与所述进气道连通,在所述内开进排共用配气座口处设内开进排共用配气门,所述内开进排共用配气门与所述内开进排共用配气座口相配合,所述内开进排共用配气门受进排共用正时配气控制机构控制。本发明结构简单、配气流动损失小、气门使用寿命长。
-
公开(公告)号:CN102536369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110405577.7
申请日:2011-12-08
Applicant: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13/0257 , F01L1/053 , F01L1/08 , F01L1/344 , F01L2001/0473 , F01L2001/0537 , F02D13/0207 , Y02T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带有多模凸角的凸轮轴的发动机组件。发动机组件可包括发动机结构、第一阀、第一阀升程机构和第一凸轮轴。发动机结构可限定第一燃烧室以及与所述第一燃烧室连通的第一端口。第一阀可位于第一端口中,第一阀升程机构可以与第一阀接合。第一凸轮轴可以旋转地支撑在发动机结构上并可包括与第一阀升程机构接合的第一双凸角。第一双凸角可限定包括第一顶点的第一阀打开区域和包括与第一顶点旋转地偏离的第二顶点的第二阀打开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518041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280015974.6
申请日:2012-01-27
Applicant: 史古德利集团公司
Inventor: 里卡尔多·梅尔多莱西 , 约翰·施沃雷尔 , 约瑟夫·帕图尔佐
IPC: F01L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L1/344 , F01L1/3442 , F01L3/22 , F01L13/0005 , F01L13/0063 , F01L2003/258 , F01L2013/0089 , F02B33/22
Abstract: 公开了装置及相关方法,其通常涉及发动机阀的可变制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分开式循环内燃机或空气混合动力分开式循环发动机的阀机构,该阀机构包括凸轮相位器、同心凸轮、用于执行可变阀制动功能的可调机械元件和/或阀座控制装置。这里所公开的装置和方法还具有在常规内燃机中的应用并且可以制动向内打开和/或向外打开的阀。
-
公开(公告)号:CN102536369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405577.7
申请日:2011-12-08
Applicant: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13/0257 , F01L1/053 , F01L1/08 , F01L1/344 , F01L2001/0473 , F01L2001/0537 , F02D13/0207 , Y02T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带有多模凸角的凸轮轴的发动机组件。发动机组件可包括发动机结构、第一阀、第一阀升程机构和第一凸轮轴。发动机结构可限定第一燃烧室以及与所述第一燃烧室连通的第一端口。第一阀可位于第一端口中,第一阀升程机构可以与第一阀接合。第一凸轮轴可以旋转地支撑在发动机结构上并可包括与第一阀升程机构接合的第一双凸角。第一双凸角可限定包括第一顶点的第一阀打开区域和包括与第一顶点旋转地偏离的第二顶点的第二阀打开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191428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710193313.3
申请日:2007-12-03
Applicant: 诺信公司
Inventor: 大卫·R·杰特 , 罗伯特·J·伍德利夫
IPC: F01L1/00 , F01L9/00 , F01L13/00 , F01L25/00 , F01L25/08 , F01L31/02 , F01L31/06 , F01B25/10 , F01L23/00 , F01L29/06 , F04B7/00 , F15B15/20
Abstract: 一种流体压力操作活塞发动机设备,其大体包括活塞单元、构造成有选择地引导加压流体进入活塞单元的阀、阀转换机构和磁性掣子装置。磁性掣子装置包括联接到阀中的阀元件的阀致动构件。阀致动构件可在第一磁性保持位置和第二磁性保持位置之间移动,分别将阀元件保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阀转换机构包括可操作地连接于与活塞单元相联的轴的偏压装置。当轴接近冲程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时,偏压力至少部分地用于克服保持阀致动构件的磁吸力。这样,阀致动构件在第一磁性保持位置和第二磁性保持位置之间移动,从而导致阀元件转换,并使加压流体改道进入活塞单元的活塞腔中,以实现轴的行进方向的反向。
-
公开(公告)号:CN101624936A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910162557.4
申请日:2009-08-03
Applicant: 靳北彪
Inventor: 靳北彪
IPC: F02B75/00 , F02F1/00 , F02F3/00 , F01L1/34 , F01L9/04 , F01L1/00 , F01L9/02 , F02F1/16 , F02F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压缩正时气体占位悬浮活塞发动机,包括气缸和活塞,所述气缸设为由小截面气缸段和大截面气缸段构成,所述活塞设为由小截面活塞段和大截面活塞段构成,所述小截面活塞段非接触悬浮设置在所述小截面气缸段内,所述大截面活塞段密封滑动设置在所述大截面气缸段内,所述大截面活塞段与连杆或与发动机动力输出机构连接。本发明能够实现发动机活塞和气缸在高温状态下既密封又不磨损,在减少氮氧化物的同时,提高热效率,减少燃料的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00449119C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380104634.1
申请日:2003-12-01
Inventor: 王洪泽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L1/08 , F01L1/0532 , F01L1/44 , F01L2001/0537 , F02B2275/18 , F02F1/4242 , F02F1/425 , F02F1/42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燃机的配气机构及其气缸盖和其实现方法,配气机构的气缸盖包括气门、进气道和排气道,所述气缸盖具有分层结构,下层包括气门;中层通过气缸盖体分隔有左部的空气通道和右部的回收通道,其中空气通道中带有空气阀,回收通道中设有回收阀;上层包括左部的进气道和右部的排气道,其中进气道中设有进气阀,排气道中设有排气阀,在其中部形成有进气、排气公用的进排气通道。
-
公开(公告)号:CN100422376C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610073982.2
申请日:2006-03-23
Applicant: 日本活塞环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用于内燃机的铁基烧结合金阀门座材料,其包括一个基质相,其含0.3%-1.5质量%的C和总量为1%-20%的选自Ni、Co、Mo、Cr和V中的至少一种;和分散在基质相中的10%-60质量%的维氏硬度为500-1200 HV0.1的硬颗粒,并且含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金属间化合物:一种主要含Fe、Mo和Si的金属间化合物;一种主要含Co、Mo和Si的金属间化合物;一种主要含Ni、Mo和Si的金属间化合物。这种阀门座材料的密度为6.7g/cm3或更大,径向抗压强度为350MPa或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149000A
公开(公告)日:2008-03-26
申请号:CN200710154322.1
申请日:2007-09-17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有马和贵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L13/0021 , F01L13/0026 , F01L2001/0476 , F01L2820/0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燃机的可变气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轴,该驱动轴与曲轴的旋转操作相关联地旋转,以通过摇臂驱动进气门或排气门打开或关闭;以及控制轴,该控制轴通过驱动控制轴驱动器而转动并使所述摇臂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所述进气门或排气气门的升程特性可连续改变。所述控制轴包括凸缘部,该凸缘部从所述控制轴的外周面突出,用以调节所述控制轴的轴向运动。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控制轴的气缸盖包括与所述凸缘部接触的凸缘支承部。凸缘部包括止动突起,该止动突起从所述凸缘部突出并接触凸缘支承部,从而调节控制轴的旋转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932057A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610153652.4
申请日:2006-09-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9/06 , B22F2999/00 , C22C1/0425 , C22C1/053 , C22C19/07 , C22C32/0047 , F01L3/02 , F16K1/42 , F16K25/005 , B22F2202/13
Abstract: 包括Co合金粒子、碳化物合金粒子、和硅化物粒子的硬质相粒子基本上均匀分散遍及包层部分(14)的由Cu自熔性合金组成的基体。包层部分(14)含有6到15重量%的Co、3到8重量%的Cr和Mo之一、0.3到1重量%的W、0.5到1.8重量%的Fe、8到15重量%的Ni、0.08到0.2重量%的C、1.5到4重量%的Si、0.5到0.8重量%的Al、和0.1到0.3重量%的P、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和Cu作为余量。所述硬质相粒子具有平均粒径为8到20μm和粒度分布宽度为0.1到100μm,并且在包层部分(14)的任意横截面中占10到2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