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
    5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403462U

    公开(公告)日:2012-08-29

    申请号:CN201120456635.4

    申请日:2011-11-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使冷冻循环中制冷剂封入量在较早阶段为合适封入量且高效除去制冷剂中水分的冷凝器。在冷凝器第一集液箱(3)内的内侧部分设置分流控制部件(21),在外侧部分配置干燥剂收纳部件(22)。在第一集液箱的周壁(8a)及分流控制部件与干燥剂收纳部件的周壁(36)之间设置将第一集液箱内上下分隔的密封部(23)。从下端的制冷剂冷凝通路的热交换管(2A)流入第一集液箱内的制冷剂在密封部上方流入干燥剂收纳部件内,在密封部下方从干燥剂收纳部件内流出并经由分流控制部件流入制冷剂过冷却通路的热交换管。在密封部正上方部分设置使第一集液箱周壁与干燥剂收纳部件周壁之间的间隔比此处上方部分的间隔大的制冷剂流入部(41)。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5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247636U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721091301.5

    申请日:2017-08-29

    Inventor: 鸭志田理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能够在抑制通常制冷时的冷却性能降低的基础上延长冷能释放时间。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热交换芯部具有由散热片用间隙、第1制冷剂流通管、容器用间隙、第2制冷剂流通管、容器用间隙、第3制冷剂流通管及散热片用间隙按该顺序排列而成的排列部分。在排列部分的散热片用间隙中配置有主外散热片,在容器用间隙中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在排列部分的两个容器用间隙中设有通风部分,在通风部分上配置有副外散热片。第1制冷剂流通管的一个侧面、第2制冷剂流通管的两个侧面以及第3制冷剂流通管的一个侧面与通风部分相面对,副外散热片与具有与通风部分相面对的侧面的制冷剂流通管及蓄冷材料容器接触。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5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678945U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20509308.3

    申请日:2016-05-30

    Inventor: 鸭志田理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能够使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外表面所产生的冷凝水更顺畅地排水。配置在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全部间隙中的多个第一间隙内的蓄冷材料容器具有蓄冷材料封入部,在蓄冷材料封入部的位于热交换芯部的通风方向范围内的部分上形成有:第一冷凝水排水路,其上端向着上方开口且下端向着蓄冷材料容器的上风侧开口;第二冷凝水排水路,其上端向着蓄冷材料容器的下风侧开口且下端向着蓄冷材料容器的上风侧开口;和第三冷凝水排水路,其上端向着蓄冷材料容器的下风侧开口且下端向着下方开口。第三冷凝水排水路的下端位于从蓄冷材料容器的下端向上方隔开固定距离的高度位置。

    蒸发器以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928504U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20287192.4

    申请日:2014-05-30

    Inventor: 东山直久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少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而谋求小型化的蒸发器以及使用该蒸发器的车辆用空调装置。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外壳(1);设在外壳上的温度调节部(3);配置在温度调节部中的蒸发器(20);和向外壳内的通风路(2)送入空气并将在温度调节部中进行了温度调节的空气向车室内吹出的送风机。蒸发器的热交换芯部(23)的通风方向上的宽度与制冷剂出口管的外径的2倍尺寸相比较小,集液箱(21、22)的通风方向上的宽度与制冷剂出口管的外径的2倍尺寸相比较大,集液箱(21、22)的下风侧集液部(21a、22a)以及上风侧集液部(21b、22b)的内部横截面面积的大小分别为制冷剂出口管的内部横截面面积以上。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5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758095U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320866186.X

    申请日:2013-12-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汽车空调中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该车辆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驱动源的发动机暂时停止,配置在该蒸发器的全部间隙的一部分的多个间隙中的蓄冷材料容器(15)具有与制冷剂流通管(12)接合的容器主体部(18)。在容器主体部(18)的左右两侧壁(18a)外表面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分别从上端朝着下端逐渐降低且上下两端开口的多个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各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形成于设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容器主体部(18)的左右两侧壁(18a)上并向外侧鼓出的两个凸部(23)之间。形成一个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的两个凸部(23)中的至少一方的凸部(23)的长度,与蓄冷材料容器(15)的容器主体部(18)的通风方向的宽度相比较长。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5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758094U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320856032.2

    申请日:2013-12-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汽车空调中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该车辆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驱动源的发动机暂时停止,在配置于该蒸发器的所有间隙的一部分的多个间隙中的蓄冷材料容器(15)内配置有内翅片(24)。内翅片(24)为偏置状,通过使波状带板(25)沿上下方向排列多个且相互一体地连结而形成,该波状带板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波峰部(25a)、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波谷部(25b)、以及连结波峰部(25a)与波谷部(25b)的连结部(25c)所构成。在内翅片(24)的沿上下方向相邻的两个波状带板(25)的波峰部(25a)彼此以及波谷部(25b)彼此,沿前后方向错开。

    冷凝器
    5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719258U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20043493.2

    申请日:2014-01-23

    Inventor: 大桥日出雄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第1集液箱不具有比过冷却部向外侧突出的部分的冷凝器。冷凝器的第1集液箱包括下端开口的筒状主体、和防止制冷剂从筒状主体内泄漏的防漏部件。在第1集液箱的筒状主体内的与过冷却部对应的高度位置设有内螺纹部件。在内螺纹部件上设有上下两端开口且在内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的圆筒状部。在防漏部件上设有在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的外螺纹部件。将外螺纹部件的外螺纹旋合嵌入于内螺纹部件的内螺纹。在筒状主体的内周面与内螺纹部件的筒状部外周面之间形成制冷剂流通空间。使过冷却部的热交换管的端部向制冷剂流通空间内突出。

    冷凝器
    5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550345U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20425311.3

    申请日:2013-07-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凝器(1)。在冷凝器(1)的第一集液箱(4)上设置冷凝部出口集液部(11)。使第二集液箱(5)的下端与第一集液箱(4)的下端相比位于下方,使其上端与第一集液箱(4)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在第一集液箱(5)中的与第一集液箱(4)的下端相比位于下方的部分上设置过冷却部入口集液部(12)。第二集液箱(5)兼作为蓄液部(2)。使第一集液箱(4)的冷凝部出口集液部(11)内和第二集液箱(5)内的与第一集液箱(4)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的部分经由连通部(21)连通。在第二集液箱(5)内设置使从连通部(21)通过而流入至蓄液部(2)内的液相主体制冷剂的流速降低的流速降低部件(27)。

    蒸发器
    5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518348U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20444347.6

    申请日:2013-07-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发器(1),其具有: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一对集液箱(2、3);和在上下两集液箱(2、3)之间以将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且上下两端部与上下两集液箱(2、3)连接的多个热交换管(14),在集液箱(2、3)的长度方向两端中至少一端的外面上形成有凹部(41、42、43、44)。在集液箱(2、3)中的围绕凹部(41、42、43、44)的壁部的下侧部分上设有从凹部(41、42、43、44)内将水排出的排水口(52、53、54)。

    冷凝器
    6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364512U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20324812.2

    申请日:2013-06-05

    Inventor: 铃木慎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适合搭载于具有涡轮发动机的汽车上的冷凝器,设有冷凝部、过冷却部以及储液器,过冷却部位于冷凝部的上侧,冷凝器具有:多个热交换管;将热交换管的左右两端部连接起来的一对集液箱,在冷凝部设有由多个热交换管构成的三个热交换通路,在过冷却部设有由多个热交换管构成的一个热交换通路,储液器设在右集液箱的左右方向外侧,储液器的下端与冷凝部的最下侧的热交换通路相比位于上方,在储液器的下部设有一端与储液器连通、另一端与右集液箱的与冷凝部的最下侧的热交换通路对应的部位连通的第1接合管;和一端与储液器连通、另一端与右集液箱的与过冷却部的最下侧的热交换通路对应的部位连通的第2接合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