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
    5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44512B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0910160311.3

    申请日:2009-08-05

    Inventor: 东山直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5391 F25B39/028 F28D2021/0085 F28F9/0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应用了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蒸发器,包括2个集液箱和配置在两集液箱之间的多个热交换管。通过第1分流板将第1集液箱的制冷剂入口储液箱部内分为2个空间。通过第1分隔板将制冷剂入口储液箱部内的热交换管侧的空间分为2个区间。在第1分流板的与各区间相对应的部分设置分流口。将第2集液箱的第1以及第2中间储液箱部内分为与制冷剂入口储液箱部的各区间数量相同的区间。与制冷剂入口储液箱部的各区间相连通的热交换管与第1中间储液箱部内的各区间相连通,第1中间储液箱部以及第2中间储液箱部的各区间彼此相连通。在将该热交换器应用作蒸发器时,能够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性能。

    热交换器
    5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73670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421604.9

    申请日:2013-09-11

    Inventor: 有野康太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在冷凝器(1)的集液箱(3)的箱主体(7)的周壁(7a)上的周壁(7a)的两端面与两端的热交换管(6)之间的部分上形成有狭缝(14)。将板状的封闭部件(8)从箱主体(7)的外侧嵌入至狭缝(14)中并与箱主体(7)的周壁(7a)接合。在箱主体(7)的周壁(7a)上的与封闭部件(8)相比箱主体(7)的长度方向外侧部分上形成有排水口(18)。封闭部件(8)上的朝向箱主体(7)的长度方向外侧的面的一部分成为排水口(18)的周缘部的一部分。

    冷凝器
    5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542642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10300249.X

    申请日:2013-0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凝器(1)。在冷凝器(1)的第一集液箱(4)上设置冷凝部出口集液部(11)。使第二集液箱(5)的下端与第一集液箱(4)的下端相比位于下方,使其上端与第一集液箱(4)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在第一集液箱(5)中的与第一集液箱(4)的下端相比位于下方的部分上设置过冷却部入口集液部(12)。第二集液箱(5)兼作为蓄液部(2)。使第一集液箱(4)的冷凝部出口集液部(11)内和第二集液箱(5)内的与第一集液箱(4)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的部分经由连通部(21)连通。在第二集液箱(5)内设置使从连通部(21)通过而流入至蓄液部(2)内的液相主体制冷剂的流速降低的流速降低部件(27)。

    带蓄热功能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76009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310166902.8

    申请日:2013-04-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蓄热功能热交换器。在作为带蓄热功能热交换器的带蓄冷功能蒸发器中,在构成蓄冷材料容器(16)的两张铝板(19)的周缘部之间形成有圆筒部(31),在圆筒部(31)内插入有圆筒状铝片材制蓄冷材料注入部件(32)的一部分,并使其钎焊在圆筒部(31)上。将蓄冷材料注入部件(32)的与圆筒部(31)相比外侧的部分,从径向的两外侧压溃而在蓄冷材料注入部件(32)上形成被压溃部(34)。蓄冷材料注入部件(32)的被压溃部(34)具有隔开间隔地形成的两个第一压溃部(35)、和在两第一压溃部(35)之间形成且压溃程度比两第一压溃部(35)大的第二压溃部(36)。在蓄冷材料注入部件(32)的非压溃部的周壁(32a)的厚度为tmm,第一压溃部(35)的厚度为T1mm,第二压溃部(36)的厚度为T2mm的情况下,满足T2<T1≤2t的关系。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52628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310059384.X

    申请日:2013-0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P15/26 B23K1/0012 Y10T29/4939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制造方法,该蒸发器用于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驱动源的发动机暂时停止的车辆的汽车空调中,该方法包括:通过对由具有芯材层及将芯材层的两面覆盖的钎焊材料层的硬钎焊板形成的两片金属材料板施以冲压加工,在两金属材料板(31)中除周缘部以外的部分形成外方鼓出部(25),并在两金属材料板中成为蓄冷材料容器侧壁外表面的部分形成与制冷剂流通管的长度方向不平行的钎焊性提高槽(34)而制作两片容器形成板(24)。将由两片容器形成板构成的多个容器形成用组合体(36)和多个制冷剂流通管配置成宽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将容器形成板彼此钎焊而制作蓄冷材料容器,并将制冷剂流通管和蓄冷材料容器钎焊在一起。

    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却单元

    公开(公告)号:CN102997392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10350349.9

    申请日:2012-09-17

    Inventor: 东山直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335 B60H1/005 F25B3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单元(1),其适合用于构成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驱动源的发动机临时停止的车辆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循环中。冷却单元(1)具有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2)、配置在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2)的下方的排水箱(3)。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2)的蓄冷材料容器(18)及外翅片(19)分别具有以比制冷剂流通管(15)更向风下游侧伸出的方式设置的外方伸出部(24、27)。排水箱(3)具有冷凝水排水部(32),该冷凝水排水部(32)将在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2)产生的冷凝水从蓄冷材料容器(18)的外方伸出部(24)的下端和外翅片(19)的外方伸出部(27)的下端中的至少某一方排出。

    冷凝器
    5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072208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711121598.X

    申请日:2017-11-14

    Inventor: 永藤辉之

    Abstract: 冷凝器(1)具备冷凝部(1A)、冷凝部(1A)上方的过冷却部(1B)、和受液器(2)。在受液器(2)内形成经由制冷剂流入口(26)与冷凝部(1A)连通的第1空间(31)、和位于第1空间(31)上方且经由制冷剂流出口(27)与过冷却部(1B)连通的第2空间(32)。在受液器(2)的第1空间(31)内配置上下两端开口且使第1空间(31)与第2空间(32)连通的抽吸管(33)。在抽吸管(33)的周围配置有为上端开口的筒状且通过使从制冷剂流入口(26)流入的制冷剂与之碰撞来改变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流动控制部件(34)。制冷剂流入口(26)位于流动控制部件(34)的高度方向范围内,从制冷剂流入口(26)流入的制冷剂与流动控制部件(34)碰撞。

    冷凝器
    5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606825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710541035.X

    申请日:2017-07-05

    Inventor: 有野康太

    Abstract: 提供一种冷凝器,其使流动在制冷剂冷凝用热交换通路的全部热交换管内的制冷剂流量均匀化且能够谋求小型化。在冷凝器的冷凝部入口集液箱(12)上接合有入口部件(16),其具有两端开口的制冷剂流入路(17)。入口部件的制冷剂流入路的一端的开口成为从外部流入的流入口(27),另一端的开口成为向着冷凝部入口集液箱内流动的流出口(28)。在冷凝部入口集液箱的周壁中的与长度方向中央部相比偏向一端侧的部分上形成开口(23),在入口部件(16)上设有从开口通过而插入至冷凝部入口集液箱内的插入部(24)。制冷剂流入路的流出口向插入部中的一个朝上的平面(26)开口,使制冷剂向着冷凝部入口集液箱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侧流出。

    蒸发器
    5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253665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711444231.1

    申请日:2017-12-27

    Abstract: 本发明的蒸发器具备:第1下降流管组,其由配置在第1上集液部与第1下集液部之间的多个第1热交换管构成;和第2下降流管组,其由配置在第2上集液部与第2下集液部之间的多个第2热交换管构成,且设于第1下降流管组的上风侧。在第1上集液部设有供第1下降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的第1分区,在第2上集液部设有供第2下降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的第3分区。在第1分区与第3分区之间,在两个分区的全长及全高范围内设有具有使两个分区连通的制冷剂通过部的加强用分流控制部。制冷剂通过部由形成于加强用分流控制部的多个贯穿孔构成。使全部贯穿孔的总面积比第1下降流管组的全部热交换管的制冷剂通路的总通路截面积大。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6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131682B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710066087.6

    申请日:2017-02-06

    Inventor: 鸭志田理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能够抑制以冷凝水的冻结为起因的制冷剂流通管的周壁和蓄冷材料容器的蓄冷材料封入部的侧壁的变形。在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蓄冷材料容器的蓄冷材料封入部的两侧壁上形成有冷凝水排水槽,并由制冷剂流通管封闭该冷凝水排水槽的向着制冷剂流通管侧的开口。在封闭部分的通风方向的范围内存在有制冷剂流通管的两个以上的分隔壁。将内散热片的作为传热部的波纹状带板的连结部仅与蓄冷材料容器的蓄冷材料封入部的任一个侧壁中的成为冷凝水排水槽的封闭部分的底壁的部分接合,并且使连结部与另一个侧壁分离。在将制冷剂流通管的周壁的壁厚设为t1mm,将蓄冷材料容器的侧壁的成为冷凝水排水槽的底壁的部分的壁厚设为t2mm,以及将冷凝水排水槽的深度设为Hmm的情况下,关系成为t1<t2、2×t1>t2、H>t1+t2。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