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歧管
    5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44318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310046665.1

    申请日:2013-02-06

    Inventor: 矢野健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35/104 F02M35/10321 F02M35/10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进气歧管,有助于进气歧管的小型化或轻量化,并且能够实现焊接面的密封性以及焊接强度的提高。本发明的进气歧管将腔部件和端口部件焊接而形成,所述腔部件形成有排出口以及腔室,所述端口部件形成有以将所述排出口以及所述腔室连通的方式弯曲形成的构成通气通路的进气槽,其中,在所述进气槽的与所述腔部件相对的外壁面形成有从所述端口部件以及所述腔部件的至少一方向另一方突出设置并且沿所述进气槽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焊接在从所述端口部件以及所述腔部件的另一方的外壁面或者从所述口部件以及所述腔部件的另一方突出设置的加强部。

    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5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49227B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0810131564.3

    申请日:2008-07-17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的进气装置,抑制由用于抑制水滴进入设在进气装置上的抽负压口的防水结构产生的进气通道的通道阻力增加并削减制造成本,实现凹部的小型化和结构的简单化,并避免安装通道壁时设在该通道壁上的凸部破损。进气歧管的上壳体(20)和下壳体(10)结合而形成进气通道。下壳体在内表面(17a)具有凹部(50)。凹部具有开设有抽负压口(42)的深处面(53),并且在凹部的上部设有朝上方敞开的敞开口(51)。上壳体具有凸部(60),该凸部朝向抽负压口延伸至比配合面(10a、20a)靠下方的位置,并且穿过敞开口(52)突出至凹部内。凸部位于抽负压口的上方,且在水平方向(A1)上位于抽负压口和内表面之间。凸部的下端部(63)形成为在水平方向(A2)上的中央部(65)向下方凸出的圆弧状。

    具备共振器的多缸内燃机
    5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57224C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710153349.9

    申请日:2007-09-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缸内燃机。在具备进气歧管和共振器的多缸内燃机中,使内燃机在与气缸轴线正交的方向上小型化,并且易于确保共振器的共振室所需的容积。多缸内燃机(E)具备进气歧管(20)和共振器(50),其中进气歧管具有集合管和多根分支管(22)。分支管在正交方向(A2)上具有从远离气缸轴线(L)的方向朝接近气缸轴线的方向反向转回的弯曲部(24)。共振器配置在相对于进气歧管而与气缸盖及气缸盖罩所处位置一侧相反的相反侧,且配置在与弯曲部的离气缸轴线最远的最远部位(24a)相比靠近气缸轴线一侧,分支部具有将弯曲部和集合部相连接的上游部,在与上游部中的内燃机主体所处位置一侧相反的相反侧的面上,一体地设有共振器的至少一部分。

    进气装置
    5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17794C

    公开(公告)日:2008-09-10

    申请号:CN200610105414.6

    申请日:2006-07-06

    Abstract: 一种进气装置,能够使净化气等气体的气缸分配均匀化。进气装置(70)具有节流阀(91)、进气集流器(51)、第一进气管(53)、分隔部(80)、气体导入管(71)。节流阀(91)设于内燃机(1)的进气通路(50),调节进入进气通路的新空气的量。进气集流器设于进气通路中节流阀的下游。第一进气管(53)设于节流阀和进气集流器之间。分隔部(80)的第一分隔板(81)将第一进气管的内侧空间的一部分分为第一进气空间(53a)和第二进气空间(53b)。气体导入管将净化气导入节流阀和分隔部之间、第一进气管的内侧空间。分隔部的第一分隔板中上游侧部分(81b)相对于节流阀的旋转轴(91a)倾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