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38594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111333194.3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卢川 , 杨雯 , 何航行 , 冉旭 , 刘余 , 邓坚 , 于颖锐 , 巨海涛 , 李垣明 , 张林 , 黄慧剑 , 辛素芳 , 刘卢果 , 倪东洋 , 王连杰 , 辛勇 , 王浩煜 , 刘松亚 , 张吉斌 , 李鹏飞 , 付冉 , 高希龙 , 陈建国 , 吕新知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水堆堆芯流量和功率四分区控制方法,涉及核反应堆堆芯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压水堆堆芯的横切面沿径向向外扩展依次设有第一流量区、第二流量区、第三流量区,第二流量区包裹第一流量区,第三流量区包裹第二流量区;第三流量区的边缘间隔设置有多个第四流量区,第四流量区朝向第三流量区的中心嵌入设置;第二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大于第一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第一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大于第三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第三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大于第四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本发明通过相关物理、水力学和结构等的精细化协调匹配设计,实现了全寿期内堆芯径向功率的稳定分布以及与流量的匹配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470642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211156793.7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加热元件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表面温度计算模型,计算正常工况下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基准温度;建立加速模型和计算活化能;基于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表面温度计算模型,计算试验工况下对应的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试验温度;根据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基准温度、活化能和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试验温度,计算铠装电加热元件各层材料对应的加速因子;对多根铠装电加热元件开展定数截尾加速寿命试验,根据材料对应的加速因子,计算各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等效寿命。本发明能够获得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等效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66129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51732.6
申请日:2023-06-0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5B1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闸阀的点动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及介质,控制方法包括:确定电动闸阀关阀到位;第1次执行关阀点动命令,并采集此次电动闸阀的电机功率,并获取第一功率峰值P1;令i=2;第i次执行关阀点动命令,并采集此次电动闸阀的电机功率,并获取第i功率峰值Pi;通过功率峰值判断是否完成关阀点动操作,若为是,则结束点动;若为否,则令i=i+1,并迭代执行功率峰值获取步骤;本发明通过将多次关阀点动过程中的功率峰值作为判定条件,实现电动闸阀的自动点动,改变了传统控制方法依托于阀门操作人员经验的现状,能够自适应电动闸阀在流体介质不同工况下的阀门关点动,不需要人工干预点动次数。
-
公开(公告)号:CN115615690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344587.9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M13/003 , F04B5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高压设备动静水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包括试验件、自然循环回路和阀体组件;自然循环回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通过阀体组件与试验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通;自然循环回路包括第一管道与试验件连通,加热管道与第一管道连通,冷却管道与第一管道连通;第二管道与加热管道和冷却管道连通;本发明通过设置多条自然循环回路和多组试验件,并通过阀体组件控制自然循环回路和试验件之间的连通关系,通过相互隔离的自然循环回路实现冷热冲击试验,通过调节自然循环回路的通断实现多组试验件循环试验,并且自然循环回路中利用加热管道和冷却管道产生的压头实现自然循环,解决了耗能高、耐高温能力差以及造价高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470642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156793.7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加热元件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表面温度计算模型,计算正常工况下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基准温度;建立加速模型和计算活化能;基于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表面温度计算模型,计算试验工况下对应的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试验温度;根据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基准温度、活化能和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试验温度,计算铠装电加热元件各层材料对应的加速因子;对多根铠装电加热元件开展定数截尾加速寿命试验,根据材料对应的加速因子,计算各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等效寿命。本发明能够获得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等效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4038595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333210.9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卢川 , 杨雯 , 何航行 , 冉旭 , 刘余 , 邓坚 , 于颖锐 , 巨海涛 , 李垣明 , 张林 , 黄慧剑 , 辛素芳 , 刘卢果 , 倪东洋 , 王连杰 , 辛勇 , 王浩煜 , 刘松亚 , 张吉斌 , 李鹏飞 , 付冉 , 高希龙 , 陈建国 , 吕新知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水堆堆芯流量和功率两分区控制方法,涉及核反应堆堆芯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压水堆堆芯的横切面沿径向向外扩展依次设有第一流量区和第二流量区,第一流量区包裹第二流量区;所述第一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大于第二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本发明采用堆芯功率和流量分两区设计,在堆芯全寿期内中心区域始终保持较高功率水平以及外围区域始终保持较低功率水平,相比于现有的三区控制技术而言,在保证压水堆堆芯冷却剂流量降低性能以及堆芯出口温度的提高性能不削弱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了堆芯设计复杂程度高,实际应用过程中压水堆堆芯流量和功率协同控制的灵活性更强,同时降低实际使用成本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038594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333194.3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卢川 , 杨雯 , 何航行 , 冉旭 , 刘余 , 邓坚 , 于颖锐 , 巨海涛 , 李垣明 , 张林 , 黄慧剑 , 辛素芳 , 刘卢果 , 倪东洋 , 王连杰 , 辛勇 , 王浩煜 , 刘松亚 , 张吉斌 , 李鹏飞 , 付冉 , 高希龙 , 陈建国 , 吕新知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水堆堆芯流量和功率四分区控制方法,涉及核反应堆堆芯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压水堆堆芯的横切面沿径向向外扩展依次设有第一流量区、第二流量区、第三流量区,第二流量区包裹第一流量区,第三流量区包裹第二流量区;第三流量区的边缘间隔设置有多个第四流量区,第四流量区朝向第三流量区的中心嵌入设置;第二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大于第一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第一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大于第三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第三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大于第四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本发明通过相关物理、水力学和结构等的精细化协调匹配设计,实现了全寿期内堆芯径向功率的稳定分布以及与流量的匹配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884334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910280746.5
申请日:2019-04-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P3/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非工作状态下屏蔽电机转子转速测量方法,屏蔽电机上设置有两组及以上的励磁线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非工作状态下屏蔽电机上的一组励磁线圈A输入电信号;检测屏蔽电机上另一组励磁线圈B上的输出信号;从输出信号中提取基波频率,并将基波频率转换为转子被迫转动的转速。本发明还公开了非工作状态下屏蔽电机转子转速测量系统。本发明非工作状态下屏蔽电机转子转速测量方法及系统,解决了屏蔽电机非工作状态下,即不通电的情况下的转子转速测量问题,可以测量不同的被迫转速并检测低转速下的转子转动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1911693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681447.5
申请日:2020-07-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强电离辐射环境下的智慧化阀门系统及控制方法,该阀门系统包括阀门本体、阀门智能探测子系统,阀门智慧控制子系统,阀门信息通讯及防辐射损伤子系统,其中阀门智能探测子系统智慧控制阀门智慧控制子系统、阀门信息通讯及防辐射损伤子系统均集成在阀门本体上,与总控系统的连接为动力线及通讯线;当阀门收到自检命令或者达到要求的检测周期时,阀门通过阀门智慧控制子系统进行自我检测,并通过参数对比的方式,即可获得阀门是否正常的状态,自动决断采取相应动作策略,并通过阀门信息通讯及防辐射损伤子系统自动反馈给上级终端。本系统设计合理,成本较低,操作方便,信号准确且易于读取。
-
公开(公告)号:CN107766641B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710959109.1
申请日:2017-10-1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UO2燃料裂变气体热释放率的方法,包括:计算在当前时刻与前一时刻之间新产生的裂变气体浓度和不考虑释放的当前时刻的燃料基体裂变气体浓度;计算晶界气体浓度的上下阈值以及上下阈值对应的等效燃耗;判断当前时刻局部燃耗和时间步平均局部温度是否达到热释放开启的条件,达到开启条件时计算时间步平均局部温度下的裂变气体原子晶格扩散系数D、时间‑燃耗转换系数TBu;计算当前时刻t的燃耗系数和当前时刻的热释放率FGRth(t)。本发明重新推导建立了晶界气体浓度和裂变气体热释放率的关系,相比于以前假设晶界浓度恒定不变的计算方法,与实验中发现的晶界气泡连通过程符合的更好,可以更准确的计算裂变气体热释放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