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积型电容器
    8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76845A

    公开(公告)日:2006-05-24

    申请号:CN200510123703.4

    申请日:2005-11-18

    Inventor: 富樫正明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积型电容器,包括层积体以及位于层积体侧面的第一和第二端子电极。层积体是第一内部电极层与第二内部电极层经由介电层而交互层积。第一内部电极层包括从第一侧面引出而延伸的第一内部电极、和从第三侧面引出而延伸的第二内部电极。第二内部电极层包括从第二侧面引出而延伸的第三内部电极、和从第四侧面引出而延伸的第四内部电极。由第二内部电极和第四内部电极形成第一电容成分,由第一内部电极和第四内部电极形成第二电容成分。由第二内部电极和第三内部电极形成第三电容成分。

    积层电容器
    8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95215A

    公开(公告)日:2005-11-09

    申请号:CN03825030.6

    申请日:2003-09-09

    Abstract: 在电介质单体(12)内,从上到下按顺序配置第1内部导体(21)、第2内部导体(23)、第1内部导体(22)和第2内部导体(24)。第1内部导体(21、22)分别引出到电介质单体的相互对置的2个侧面。一对第2内部导体(23、24)分别引出到和分别引出第1内部导体(21、22)的相互对置的2个侧面不同的相互对置的2个侧面上。在电介质单体(12)的4个侧面分别配置端子电极(31~34),使其分别连接在这4个内部导体(21~24)上。

    固体电解电容器和制造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75724A

    公开(公告)日:2005-09-28

    申请号:CN03818703.5

    申请日:2003-06-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012 H01G9/15 Y10T29/41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所述固体电解电容器可以减小ESL和ESR,并以较小的尺寸增加静电电容,以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方法。固体电解电容器元件110包括其表面粗糙化或增大且在其表面上形成有氧化铝薄膜2x的箔状阀用金属基体2,以及其表面没有粗糙化处理的箔状铝基体3a至3d,且在箔状铝基体2a的表面上形成石墨膏层和银膏层。在固体电解电容器元件110中,包括阳极引线电极16a至16d和17a至17d的引线电极对18a至18d互相邻近地放置,从而抵消产生的磁场。

    层叠电容器
    8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61741A

    公开(公告)日:2005-08-31

    申请号:CN200510052192.1

    申请日:2005-02-28

    Inventor: 富樫正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4/30 H01G4/228 H01G4/232 Y10T29/43

    Abstract: 本发明的层叠电容器备有:电介质基体;一对第1内部导体,相互间被电介质层隔开地相邻,分别配置在电介质基体内并成为相同极性;第1引出部,从一对第1内部导体分别引出一个;一对第2内部导体,通过电介质层而与一对第1内部导体隔开,相互间被电介质层隔开地相邻,分别配置在电介质基体内并成为相同极性;第2引出部,从一对第2内部导体分别引出一个;分别从相邻配置的一侧的第1内部导体与第2内部导体引出的第1引出部与第2引出部作成为,分别引出到电介质基体的互相对置的侧面中的大致同一位置上。因而,其成为可以降低等效串联电感并使CPU用电源的电压变动减小的层叠电容器。

    层叠电容器
    8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23620A

    公开(公告)日:2004-08-25

    申请号:CN200410005435.1

    申请日:2004-02-18

    Abstract: 在电介质体(12)内配置内部导体层(14),在隔着陶瓷层(12A)的内部导体层(14)的里侧配置内部导体层(16)。沿陶瓷层的层叠方向Y的电介质体(12)的边的长度W,构成为比沿着与沿该层叠方向(Y轴方向)的边交叉的方向(X、Y轴方向)的其他的任何两边的长度L、T长。在各内部导体层(14)、(16)形成切口部(18a)、(18b),夹着切口部(18a)内部导体层(14)被分割成通路部(20A)、(20B),夹着切口部(18b)内部导体层(16)被分割成通路部(22A)、(22B)。这些通路部经由各自的切后残留端部(19)来连接,电流向相互反方向流动。能够大幅降低层叠电容的有效电感并可以使CPU用的电源的电压变动变小。

    贯通电容器阵列
    8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02164B

    公开(公告)日:2011-10-26

    申请号:CN200710199824.6

    申请日:2007-12-13

    Inventor: 富樫正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4/35 H01G4/232

    Abstract: 贯通电容器阵列具有第1及第2信号端子电极、第1及第2接地端子电极、第1及第2信号内部电极以及第1及第2接地内部电极。第1信号内部电极和第1接地内部电极经由电介体素体的一部分而相对地配置。第2信号内部电极和第2接地内部电极在第1信号内部电极和第1接地内部电极相对的方向上,经由电介体素体的一部分而相对地配置。第1信号内部电极和第2接地内部电极被配置为在第1信号内部电极和第1接地内部电极相对的方向上互不重合。第2信号内部电极和第1接地内部电极被配置为在第1信号内部电极和第1接地内部电极相对的方向上互不重合。

    叠层电容器
    8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54504B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0710180650.9

    申请日:2007-09-25

    Inventor: 富樫正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4/30 H01G4/012 H01G4/232

    Abstract: 一种叠层电容器,包括:由多个电介质层(12a)层叠而形成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电介质基体(12);跨越在电介质基体(12)的第1纵向侧面12A和两个横向侧面(12C、12D)上而引出的第1内部导体层(21);隔着电介质层(12a)相对于第1内部导体层(21)层叠在电介质基体(12)内,跨越在第2纵向侧面(12B)和两个横向侧面(12C、12D)上而引出的第2内部导体层(22);在电介质基体(12)的外面,跨越在第1纵向侧面(12A)和两个横向侧面(12C、12D)上而形成的第1端子电极(31);在电介质基体(12)的外面,跨越在第2纵向侧面(12B)和两个横向侧面(12C、12D)上而形成的第2端子电极(32)。在第1引出部上沿第1纵向侧面(12A)的位置,形成不与第1端子电极(31)连接的第1间隙图形(41)。

    贯通型叠层电容器
    9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10295B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0710136192.9

    申请日:2007-07-20

    Inventor: 富樫正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4/35 H01G4/012 H01G4/232 H01G4/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贯通型叠层电容器,其具备:电容器素体;至少2个信号用端子电极;至少1个接地用端子电极。电容器素体具有:层叠的多个绝缘体层;夹着至少1个绝缘体层而相对配置的信号用内部电极和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夹着至少1个绝缘体层而与信号用内部电极或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相对地配置的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信号用内部电极与2个信号用端子电极连接,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与1个接地用端子电极连接。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通过通孔导体仅与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