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22387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380075745.8
申请日:2013-09-18
Applicant: 恩耐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C17/22 , H01C17/075 , H01C17/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1/1884 , G06F3/041 , G06F2203/04102 , G06F2203/04103 , G06F2203/04112 , H05K3/02 , H05K2201/0108 , H05K2201/026 , H05K2203/107 , H05K2203/1142 , Y02E10/50
Abstract: 一种用于处理透明基板的方法包括产生至少一种激光脉冲,所述激光脉冲具有被选择用于将安置在所述透明基板上的导电层以非烧蚀性方式改变成不导电特征的激光参数;及将所述脉冲导引到所述导电层。一种保护膜可以附着在所述透明基板的表面上并且在所述基板的处理期间无需移除。处理之后,经处理区域与未处理的区域可以是目测不可区别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822622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380063464.0
申请日:2013-12-03
Applicant: 应用纳米结构解决方案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图沙尔·K·沙阿 , 刘晗 , 杰斯·迈克尔·戈德芬格尔 , 约翰·J·莫贝尔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9/009 , H05K1/0218 , H05K1/09 , H05K2201/026 , H05K2201/0323 , Y02P20/582
Abstract: 碳纳米结构能够向多种基底传递增强的电导率,同时保持高表面积和每单位面积的低密度。这样的基底能够在宽范围频率上提供良好的电磁辐射屏蔽。导电结构可包括: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包含多个纤维,所述支撑层具有限定在所述纤维之间的孔;和多个碳纳米结构,所述碳纳米结构至少部分地对所述纤维进行共形涂布并桥接限定在相邻纤维之间的孔从而形成连续的碳纳米结构层。各个碳纳米结构可包括多个碳纳米管,所述多个碳纳米管是支化的、交联的和相互共享共用壁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700927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410730403.1
申请日:2014-12-04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1/0274 , H05K1/097 , H05K2201/0108 , H05K2201/0254 , H05K220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明导体、制造其的方法以及包括其的光学显示器。所述透明导体包含基层以及形成于所述基层上并且包含金属纳米线以及基质的导电层,其中所述基质由包含无机中空粒子、氟单体或其混合物的组合物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4685578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380051014.X
申请日:2013-11-08
Applicant: HRL实验室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B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0045 , H01G13/00 , H01L51/0002 , H01Q1/1271 , H01Q1/28 , H01Q1/32 , H01Q1/38 , H01Q9/0407 , H01Q13/10 , H05K1/0274 , H05K1/09 , H05K1/097 , H05K1/181 , H05K3/06 , H05K3/067 , H05K3/4644 , H05K2201/026
Abstract: 描述了一种装置、系统和/或方法,其用于提供光学透明可重构的集成电子组件,如用于与光学透明寄主平台(如玻璃)关联的天线或RF电路。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将Ag NW薄膜配置为天线的透明导体和/或无源电路组件(如电容器或电阻器)的互连部件。Ag NW也可用于器件的传输线和/或互连叠层。也可将石墨烯薄膜配置为用于制造有源RF器件(如放大器和开关)的有源沟道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4640696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80032172.0
申请日:2013-06-19
Applicant: 卡尔斯特里姆保健公司
Inventor: M.T.斯特宾斯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1/0274 , B82Y30/00 , C08K3/08 , C08K5/101 , C08K7/06 , C09D101/08 , C09D101/14 , H01B1/22 , H01L31/022466 , H01L31/1884 , H05K1/095 , H05K3/1208 , H05K3/1275 , H05K2201/0108 , H05K2201/026 , Y02E10/50 , C08L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并且要求保护透明导电膜,所述透明导电膜展现高透光率、低表面电阻率和优良的剥离粘着力。这类膜适用于电子应用中。
-
公开(公告)号:CN102834936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180011069.9
申请日:2011-02-23
Applicant: 凯博瑞奥斯技术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10/00 , B82Y40/00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 , H01L31/022466 , H01L51/0023 , H01L51/442 , H01L51/5234 , H05K1/09 , H05K1/092 , H05K1/095 , H05K3/06 , H05K2201/026 , Y02E10/549 ,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对基于纳米线的透明导体进行构图的方法。具体地,该方法涉及产生低可见性图案或不可见图案的部分蚀刻。
-
公开(公告)号:CN104423745A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310389706.7
申请日:2013-09-02
Applicant: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吴和虔
IPC: G06F3/04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1/0289 , G06F3/044 , G06F2203/04103 , G06F2203/04112 , H05K1/092 , H05K3/027 , H05K3/046 , H05K2201/0108 , H05K2201/026 , H05K2201/10128 , Y10T29/49155 , H05K3/1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绝缘基底,且该绝缘基底表面具有一透明导电层;图案化该透明导电层,得到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粘胶层,且每个粘胶层将一对应的第一透明导电层部分覆盖,从而使第一透明导电层部分暴露;在所述多个粘胶层的表面形成一碳纳米管层;图案化该碳纳米管层,得到多个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多个第一透明导电层一一对应的第二透明导电层,且每个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于一粘胶层表面;对应每个第一透明导电层形成多个第一电极和一第一导电线路,同时对应每个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多个第二电极和一第二导电线路;以及切割得到多个触摸屏。
-
公开(公告)号:CN104423668A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310389823.3
申请日:2013-09-02
Applicant: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吴和虔
IPC: G06F3/04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37/1284 , B32B38/0004 , B32B38/0008 , B32B38/145 , B32B2037/243 , B32B2310/0831 , B32B2310/0843 , B32B2457/208 , G06F3/044 , G06F2203/04103 , G06F2203/04112 , H05K1/09 , H05K1/16 , H05K2201/026 , H05K2201/0281 , H05K2201/0287 , H05K2201/0323 , H05K2201/10053 , Y10T156/10 , Y10T156/1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绝缘基底,并在该绝缘基底的一表面形成一第一粘胶层;在所述第一粘胶层的表面形成一第一碳纳米管层;图案化该第一碳纳米管层,得到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对应每个第一透明导电层形成多个第一电极和一第一导电线路;形成一第二粘胶层将该多个第一透明导电层覆盖;在所述第二粘胶层的表面形成一第二碳纳米管层;图案化该第二碳纳米管层,得到多个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多个第一透明导电层一一对应的第二透明导电层;对应每个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多个第二电极和一第二导电线路;以及切割得到多个触摸屏。
-
公开(公告)号:CN104094362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280062937.0
申请日:2012-12-10
Applicant: 3M创新有限公司
Inventor: 马克·J·佩莱里蒂 , 约翰·P·贝茨尔德 , 约翰·J·斯特拉丁格 , 吴平凡 , 海厄森斯·L·莱丘加 , 马诺耶·尼马尔
IPC: H01B5/14 , H01B13/00 , B23K26/36 , B23K26/40 , G02F1/134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1/0296 , B23K26/361 , B23K26/362 , B23K26/40 , B23K2101/34 , B23K2101/38 , B23K2103/172 , B82Y30/00 , G02F1/13439 , G02F2202/022 , G02F2202/36 , H01B1/02 , H05K3/027 , H05K3/282 , H05K2201/0108 , H05K2201/026 , Y10T29/49204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透明电导体(10;20),包括透明基板(14;201);复合层(18;28),该复合层包括设置在透明基板(14;201)的主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并包括多个互连金属纳米线的导电层(12),和设置在导电层(12)的至少一部分上的聚合物保护层(16);其中所述复合层中的图案包括复合层的x-y平面的x轴和y轴以及进入复合层的x-y平面的z轴,且该图案限定复合层(18;28)的x-y平面中的多个导电区域(24,24'),其中该导电区域(24,24')被电绝缘迹线(21)彼此分隔开,所述电绝缘极限中的每一者限定进入复合层(18;28)的x-y平面的z轴中的凹谷,该凹谷具有相对于复合层(18;28)的x-y平面50纳米至100纳米范围内的最大深度(27),其中该凹谷具有10微米至1000微米范围内的横截面宽度(M1),并且其中该凹谷还包括多个具有进一步进入复合层(18;28)的x-y平面的z轴中50纳米至100纳米范围内的深度(23)的裂缝(22)。还描述了以图案形式照射透明电极(10;20)以产生电绝缘迹线(21)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4011804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480000277.2
申请日:2014-01-22
Applicant: 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潘克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1/092 , G02F2201/12 , G02F2202/36 , G02F2203/01 , H05K1/0306 , H05K2201/0108 , H05K220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具有融合金属纳米线的透明导电电极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融合纳米线的接合点的结深度小于单个金属纳米线的直径之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