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02624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212119.4
申请日:2023-03-07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线性多肽及其环肽。所述线性多肽由18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2127.35,等电点为4.44,其氨基酸序列为:ECRIQERNQQQDPLVCPA。本发明所述的线性多肽来源于壁虎的酶解物,可通过固相合成制备。本发明所述线性多肽对血管内皮细胞(VEC)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改造而成的环肽,能够增强其在消化道的结构稳定性,可用于消化道肿瘤药物的制备和开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650347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010433350.2
申请日:2020-05-20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针对现有技术中中药山楂在炮制生产过程中采取的以个人经验判断颜色作为唯一指标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引入了一种新的基于气味的山楂炮制控制新方法。利用可准确量化气味值的电子鼻技术采集山楂炮制过程中变化的传感器响应值,有效地解决了其在评价过程中缺乏客观性的技术问题,经过统计计算,确定了基于气味值为指标的数字化标准、模式化标准、“火候”判别函数的方式用于山楂饮片炮制过程中的在线控制。并借助于电子鼻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的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引起山楂炮制气味变化的指标性成分,并制定限量。将此法用于山楂的炮制生产中,可确保山楂饮片质量的稳定性,并具有客观、快速、可靠的优点,解决现有技术中人为判断缺乏客观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979754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79747.8
申请日:2021-02-07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07K7/06 , A61K47/18 , A61K47/42 , A61K31/70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释放可控肽融合膜载体及应用,涉及生物科学及药物载体技术领域。旨在解决膜载体中内容物易顺浓度梯度泄露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功能性肽与含有负电荷磷脂层的载体如脂质体、细胞膜、外泌体等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融合,在氧化条件下肽中的半胱氨酸(C)中的巯基交联形成二硫键,实现对载体内容物的封锁,减缓内容物释放和泄露。在体内还原性条件下,尤其是肿瘤环境中,二硫键逐步断裂,封锁解除,内容物从载体中释放,发挥作用。本发明所述肽融合膜载体的制备工艺简单,安全性高,便于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1650347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433350.2
申请日:2020-05-20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针对现有技术中中药山楂在炮制生产过程中采取的以个人经验判断颜色作为唯一指标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引入了一种新的基于气味的山楂炮制控制新方法。利用可准确量化气味值的电子鼻技术采集山楂炮制过程中变化的传感器响应值,有效地解决了其在评价过程中缺乏客观性的技术问题,经过统计计算,确定了基于气味值为指标的数字化标准、模式化标准、“火候”判别函数的方式用于山楂饮片炮制过程中的在线控制。并借助于电子鼻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的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引起山楂炮制气味变化的指标性成分,并制定限量。将此法用于山楂的炮制生产中,可确保山楂饮片质量的稳定性,并具有客观、快速、可靠的优点,解决现有技术中人为判断缺乏客观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810941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257672.3
申请日:2019-04-01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髓来源的破骨细胞培养方法,属于细胞培养技术领域。该方法是将已提取的骨髓用分离液处理后获得单核细胞,清洗后将所得的单核细胞加完全培养基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接种于96孔板中,于第二天加含有RANKL和M-CSF培养基培养。所用完全培养基,是在MEM Alpha basic培养基中添加胎牛血清和双抗制成的。其特征在于培养时间缩短,培养成本降低,使骨髓分离得到的可以分化为破骨细胞的单核细胞(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纯度更大,培养得到的破骨细胞有相当甚至更好的效果,且破骨细胞在酶活性和数目来看具有更宽的范围,为筛选药物提供了一个更为精细、快速、便捷的培养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51578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80138.5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12N9/06 , A61K38/44 , A61K9/06 , A61K47/42 , A61P3/10 , A61P19/08 , C08J3/075 , C08J3/28 , C08L8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赖氨酰氧化酶活性的多肽模拟酶,它是由多肽序列Pep与铜离子构建而成;所述的多肽序列Pep序列为:HQHYHGGGGS‑DOPA‑DDDD。本发明基于仿生原理设计Pep分子,与铜离子高效结合构建LOX多肽模拟酶,实现了与LOX在三维结构‑体外活性‑催化机制上的高度一致。该模拟酶制备简单、活性稳定、生物相容性良好,进一步负载于GelMA凝胶中缓慢释放,长期维持有效治疗浓度,具有很好的治疗糖尿病骨缺损的功效。
-
公开(公告)号:CN111939268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1910396302.8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 南京海科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IPC: A61K47/69 , A61K31/704 , A61K47/6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肿瘤微环境响应性形变的纳米粒子复合物,由两亲性寡聚多肽药物结合物与β‑羧酸酰胺聚赖氨酸通过静电作用结合而成。两亲性寡聚多肽药物结合物为抗癌药物阿霉素与寡聚多肽KIGLFRWR通过化学键缩合的产物。本发明所述纳米粒子复合物可以被动靶向聚集于肿瘤部位,在肿瘤区域酸性pH条件下,聚赖氨酸上连接的β‑羧酸酰胺基团断裂,聚赖氨酸的电荷由负电荷变为正电荷,与带正电荷的两亲性寡聚多肽药物结合物相排斥,使纳米粒子复合物解离,随后两亲性寡聚多肽药物结合物可以进一步组装为长纤维,在肿瘤部位实现长时间滞留,缓慢释放药物阿霉素,实现高效抗癌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979754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110179747.8
申请日:2021-02-07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07K7/06 , A61K47/18 , A61K47/42 , A61K31/70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释放可控肽融合膜载体及应用,涉及生物科学及药物载体技术领域。旨在解决膜载体中内容物易顺浓度梯度泄露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功能性肽与含有负电荷磷脂层的载体如脂质体、细胞膜、外泌体等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融合,在氧化条件下肽中的半胱氨酸(C)中的巯基交联形成二硫键,实现对载体内容物的封锁,减缓内容物释放和泄露。在体内还原性条件下,尤其是肿瘤环境中,二硫键逐步断裂,封锁解除,内容物从载体中释放,发挥作用。本发明所述肽融合膜载体的制备工艺简单,安全性高,便于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1939268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910396302.8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 南京海科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IPC: A61K47/69 , A61K31/704 , A61K47/6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肿瘤微环境响应性形变的纳米粒子复合物,由两亲性寡聚多肽药物结合物与β-羧酸酰胺聚赖氨酸通过静电作用结合而成。两亲性寡聚多肽药物结合物为抗癌药物阿霉素与寡聚多肽KIGLFRWR通过化学键缩合的产物。本发明所述纳米粒子复合物可以被动靶向聚集于肿瘤部位,在肿瘤区域酸性pH条件下,聚赖氨酸上连接的β-羧酸酰胺基团断裂,聚赖氨酸的电荷由负电荷变为正电荷,与带正电荷的两亲性寡聚多肽药物结合物相排斥,使纳米粒子复合物解离,随后两亲性寡聚多肽药物结合物可以进一步组装为长纤维,在肿瘤部位实现长时间滞留,缓慢释放药物阿霉素,实现高效抗癌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946677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1263513.0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F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复合磁性煅自然铜支架的制备方法。首先是3D打印浆料的制备,然后使用magics软件设计支架的形状及大小,最后采用DLP光固化增材制造成型技术制成3D打印复合磁性煅自然铜支架。本发明的3D打印复合磁性煅自然铜支架具备一定的力学强度、良好的孔隙率和生物相容性,植入骨缺损部位可实现支架的降解和药物的缓慢释放,煅自然铜粉的磁性作用有助于成骨细胞在骨缺损部位堆积,促进新骨长成,从而有助于骨缺损快速修复和愈合,从而起到原位给药、缓释长效的治疗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