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43228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280047874.1
申请日:2012-10-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送电装置(101)具有主动电极(11)、被动电极(13)、对主动电极(11)以及被动电极(13)间施加电压的电压发生电路、以及与基准电位连接的基准电位电极(12)。受电装置(201)具有主动电极(21)、被动电极(23)、在主动电极(21)以及被动电极(23)之间连接的二次电池、以及与基准电位连接的基准电位电极(22)。被动电极(13、23)相对置,且基准电位电极(12、22)相对置,并且主动电极(11、21)隔着绝缘体相对置而进行电容耦合,由此从送电装置(101)向受电装置(201)进行电力传输。由此,提供一种使得从送电装置向受电装置的电力传输时的送电装置以及受电装置的电位稳定、不会引起受电装置的误动作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4115367A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280069678.4
申请日:2012-11-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2J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5/0012 , H02J5/00 , H02J17/00 , H02J50/05 , H02J50/10 , H02J50/40 , H02J50/70 , H04B5/0037
Abstract: 设置于送电装置(10)的有源电极(E1)以及无源电极(E2),与设置于产生交流电压的变压器(14)的二次侧的电感器(L2)连接,并且与受电装置(20)的有源电极(E3)以及无源电极(E4)电场耦合。此外,送电装置(10)的接地电极(G1)与有源电极(E1)以及无源电极(E2)对置,受电装置(20)的接地电极(G2)与有源电极(E3)以及无源电极(E4)对置。在接地电极(G1)以及(G2)分别格子状地形成多个开口。
-
公开(公告)号:CN103620957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280026788.2
申请日:2012-05-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Q1/50 , H01F19/04 , H03H7/38 , H04B1/0458
Abstract: 本发明的天线装置(101)包括天线元件(11)、以及与该天线元件(11)相连接的阻抗转换电路(35)。阻抗转换电路(35)插入在天线元件(11)与供电电路(30)之间。阻抗转换电路(35)包括由第一线圈状导体(L1a)和第二线圈状导体(L1b)串联连接而成的第一串联电路(26)、以及由第三线圈状导体(L2a)和第四线圈状导体(L2b)串联连接而成的第二串联电路(27)。第一线圈状导体(L1a)和第二线圈状导体(L1b)构成通过第一磁通闭环的闭磁路,第三线圈状导体(L2a)和第四线圈状导体(L2b)构成通过第二磁通闭环的闭磁路。由此,天线装置在宽频带内与供电电路进行阻抗匹配。
-
公开(公告)号:CN103026370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180035339.X
申请日:2011-10-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19/0723 , H01Q1/46 , H02J5/005 , H02J17/00 , H02J50/05 , H02J50/10 , H04B3/542 , H04B5/0037 , H04B2203/544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气产品,能与读写器进行稳定的通信、且能防止无线IC元件损伤和脱落等。在电气产品主体(2)的内部配置有处理高频信号的无线IC元件(30),无线IC元件(30)的输入输出端子与从电气产品主体(2)导出到外部的电源电缆(15)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耦合。
-
公开(公告)号:CN104115367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280069678.4
申请日:2012-11-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2J5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5/0012 , H02J5/00 , H02J17/00 , H02J50/05 , H02J50/10 , H02J50/40 , H02J50/70 , H04B5/0037
Abstract: 设置于送电装置(10)的有源电极(E1)以及无源电极(E2),与设置于产生交流电压的变压器置(20)的有源电极(E3)以及无源电极(E4)电场耦合。此外,送电装置(10)的接地电极(G1)与有源电极(E1)以及无源电极(E2)对置,受电装置(20)的接地电极(G2)与有源电极(E3)以及无源电极(E4)对置。在接地电极(G1)以及(G2)分别格子状地形成多个开口。(14)的二次侧的电感器(L2)连接,并且与受电装
-
公开(公告)号:CN101663926B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0880012186.5
申请日:2008-04-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5K3/4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1/141 , H01L23/552 , H01L2224/16225 , H01L2924/00011 , H01L2924/00014 , H01L2924/15192 , H01L2924/15313 , H01L2924/19105 , H05K1/0218 , H05K1/183 , H05K1/187 , H05K3/007 , H05K3/20 , H05K3/284 , H05K3/303 , H05K3/46 , H05K3/4694 , H05K3/4697 , H05K2201/0715 , H05K2201/0979 , H05K2201/09972 , H05K2203/016 , H05K2203/167 , Y10T29/4913 , H01L2224/04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降低成本、能够实现成品率提高、且可靠性高的部件内置模块。部件内置模块(A),具有:在上表面具有布线电极(2)的模块基板(1)、安装于该布线电极(2)上的第一电路部件(7)、配置于未形成布线电极(2)的区域的子模块(10)、在模块基板的上表面整个面中,以覆盖第一电路部件以及子模块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而形成的绝缘树脂层(20)。在子模块(10)中搭载或内置了包含集成电路元件的第二电路部件(15)。在模块基板(1)中,从下表面形成过孔导体(3),并与子模块(10)下表面的端子电极(14)直接连接。作为子模块(10),使用比模块基板(1)布线精度高的基板,从而得到可靠性高的部件内置模块。
-
公开(公告)号:CN101663926A
公开(公告)日:2010-03-03
申请号:CN200880012186.5
申请日:2008-04-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5K3/4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1/141 , H01L23/552 , H01L2224/16225 , H01L2924/00011 , H01L2924/00014 , H01L2924/15192 , H01L2924/15313 , H01L2924/19105 , H05K1/0218 , H05K1/183 , H05K1/187 , H05K3/007 , H05K3/20 , H05K3/284 , H05K3/303 , H05K3/46 , H05K3/4694 , H05K3/4697 , H05K2201/0715 , H05K2201/0979 , H05K2201/09972 , H05K2203/016 , H05K2203/167 , Y10T29/4913 , H01L2224/04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降低成本、能够实现成品率提高、且可靠性高的部件内置模块。部件内置模块(A),具有:在上表面具有布线电极(2)的模块基板(1)、安装于该布线电极(2)上的第一电路部件(7)、配置于未形成布线电极(2)的区域的子模块(10)、在模块基板的上表面整个面中,以覆盖第一电路部件以及子模块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而形成的绝缘树脂层(20)。在子模块(10)中搭载或内置了包含集成电路元件的第二电路部件(15)。在模块基板(1)中,从下表面形成过孔导体(3),并与子模块(10)下表面的端子电极(14)直接连接。作为子模块(10),使用比模块基板(1)布线精度高的基板,从而得到可靠性高的部件内置模块。
-
公开(公告)号:CN104040832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280065960.5
申请日:2012-10-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2J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5/0012 , H02J17/00 , H02J50/05 , H04B5/0031 , H04B5/003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同时进行数据通信与电力传输的情况下,也能够以高通信灵敏度进行稳定的数据通信的电力传输系统。第一至第三耦合电极对中至少第三耦合电极对是与基准电位相连接的基准电极对,第一通信部的一端与送电装置的基准电位相连接,第二通信部的一端与受电装置的基准电位相连接。第一通信部的另一端与送电装置侧的第一或第二耦合电极中的任意一者相连接,第二通信部的另一端与受电装置侧的第一或第二耦合电极中的任意一者相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3843228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280047874.1
申请日:2012-10-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2J17/00
Abstract: 送电装置(101)具有主动电极(11)、被动电极(13)、对主动电极(11)以及被动电极(13)间施加电压的电压发生电路、以及与基准电位连接的基准电位电极(12)。受电装置(201)具有主动电极(21)、被动电极(23)、在主动电极(21)以及被动电极(23)之间连接的二次电池、以及与基准电位连接的基准电位电极(22)。被动电极(13、23)相对置,且基准电位电极(12、22)相对置,并且主动电极(11、21)隔着绝缘体相对置而进行电容耦合,由此从送电装置(101)向受电装置(201)进行电力传输。由此,提供一种使得从送电装置向受电装置的电力传输时的送电装置以及受电装置的电位稳定、不会引起受电装置的误动作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3620957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280026788.2
申请日:2012-05-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Q1/50 , H01F19/04 , H03H7/38 , H04B1/0458
Abstract: 本发明的天线装置(101)包括天线元件(11)、以及与该天线元件(11)相连接的阻抗转换电路(35)。阻抗转换电路(35)插入在天线元件(11)与供电电路(30)之间。阻抗转换电路(35)包括由第一线圈状导体(L1a)和第二线圈状导体(L1b)串联连接而成的第一串联电路(26)、以及由第三线圈状导体(L2a)和第四线圈状导体(L2b)串联连接而成的第二串联电路(27)。第一线圈状导体(L1a)和第二线圈状导体(L1b)构成通过第一磁通闭环的闭磁路,第三线圈状导体(L2a)和第四线圈状导体(L2b)构成通过第二磁通闭环的闭磁路。由此,天线装置在宽频带内与供电电路进行阻抗匹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