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穗粒表型提取方法、系统、介质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74168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800459.X

    申请日:2024-1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穗粒表型提取方法、系统、介质和设备,涉及农学技术领域,包括获取获取待检测区域稻穗图像;采用多个实例分割模型对稻穗图像进行分割,选取分割精度最高的YOLOv8模型作为稻穗图像分割模型,将稻穗图像输入至稻穗图像分割模型进行分割,对分割后的稻穗图像进行分类标注,确定分类标注数据;根据分类标注数据,采用多个卷积神经网络对分类后的稻穗图像进行特征识别,根据对各个目标检测网络识别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将识别准确率最高的YOLOX网络作为穗粒识别模型;将分割处理后的稻穗图像输入至穗粒识别模型,确定稻穗穗粒状态,对分类标注后的稻穗图像中的稻穗穗粒进行识别,得到识别结果,根据识别结果,获取水稻穗粒相关表型。

    大豆苹果酸脱氢酶在调控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210427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310675924.0

    申请日:2023-06-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大豆苹果酸脱氢酶在调控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大豆的抗逆性,例如如何提高大豆的耐盐性。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蛋白质或调控基因表达的物质或调控所述蛋白质活性或含量的物质在调控植物耐盐性中的应用,所述基因编码所述蛋白质,所述蛋白质可为GmMDH2蛋白;所述GmMDH2蛋白是氨基酸序列是SEQ IDNo.1第1‑352位所示的蛋白质。本发明结果表明GmMDH2能显著提高转基因植物的抗盐能力,GmMDH2作为耐盐基因可以被应用于培育大豆抗逆品种。

    大豆基因GmSnRK2C-e在植物耐镉胁迫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389583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643857.9

    申请日:2024-05-23

    Abstract: 大豆基因GmSnRK2C‑e在植物耐镉胁迫中的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大豆品质对镉的耐受性较差,传统育种方法改良大豆耐镉性的研究进程缓慢的技术问题,提供大豆基因GmSnRK2C‑e在植物耐镉胁迫中的应用,所述大豆基因GmSnRK2C‑e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以及含有上述基因的表达载体和重组菌在植物耐镉胁迫中的应用。本发明对镉胁迫下的野生型和过表达转基因植株进行观察,发现与野生型相比过表达转基因植株受到的生长抑制较小,植株根部的缩短较轻,植株叶片受到的细胞损害较小;结果证明大豆基因GmSnRK2C‑e具有正向调控大豆植物耐镉胁迫的能力,提供的GmSnRK2C‑e基因对于加速耐镉性植物的育种进程以及提高育种效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GmMPK6基因在抑制大豆结瘤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958868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0541562.1

    申请日:2022-0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GmMPK6基因在抑制大豆结瘤中的应用,属于农业微生物的技术领域。为了控制大豆的结瘤。在降低人工人本的前提下,减少根瘤的数量,解决了很难控制大豆根瘤数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GmMPK6基因在抑制大豆结瘤中的应用。所述抑制大豆结瘤是通过抑制侵染线的形成。所述抑制大豆结瘤是减少根瘤数目和根瘤干重。通过对过表达GmMPK6毛状根的侵染线观察结果,表明GmMPK6抑制侵染线的形成。为后续研究大豆‑根瘤菌共生体系形成提供了基础,为提高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效率提供了可能性。

    一种大豆植株豆荚相关表型提取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62571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82642.4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植株豆荚相关表型提取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涉及农学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待测区大豆植株正反面图像;构建改进型孪生网络模型;基于原孪生网络模型,将特征提取部分替换为压缩激励残差网络SE‑ResNet50,增加注意力机制,在网络分类层中添加Dropout层;将大豆植株正反面图像输入至目标检测模型中,得到茎节点的坐标信息;根据茎节点的坐标信息,对豆荚的坐标信息进行提取,采用欧氏距离获取每个豆荚与每个茎节点的距离,将豆荚和茎节点进行匹配;在豆荚与茎节点匹配之后,将正反面图像均包含豆荚的大豆植株图像输入至改进型孪生网络模型,对图像中的豆荚进行相似性判断,获取大豆植株豆荚相关表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