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0938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75713.9
申请日:2024-06-17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环境水利与计算数学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多级验证的污染源模拟预测方法,通过基于水环境功能区、流域边界、水质控制断面以及其他排污口等影响划分的因素,将待预测流域分为若干控制单元;筛选水面颜色不连贯的控制单元,通过综合相邻段控制单元的水面颜色、颜色不连贯区域的移动情况以及自然地理因素,分析颜色不连贯的原因,确定是污染区域后,再将对应控制单元的各种参数输入耦合模型得出预测结果,根据预测结果分析得出污染区域的扩散情况。本方案通过在进行模型预测前,对目标区域的污染情况进行确认,以确保模拟过程中使用的参数、边界条件、初始条件等符合实际情况,从而提高模型输入数据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632755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1007191.0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贝壳鱼礁,包括:主体Ⅰ为一锥状体,主体Ⅰ包括基座Ⅰ;根支撑杆Ⅰ;多根缆绳和多根分支绳;主体Ⅱ包括基座Ⅱ;多根支撑杆Ⅱ;支撑台;容置槽;盖体;海草种植在容置槽内的海底基质中;以及多个网笼,任一网笼内填充贝类。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贝壳鱼礁的制备方法。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的人工贝壳鱼礁,能够营造异质性栖息环境,为藻类、贝类、甲壳类、鱼类等提供适宜的附着、生长和繁殖场所,提高河口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连通,并且还可进一步提高海草覆盖率,有效改善河口带生态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7646404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710859147.X
申请日:2017-09-21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冷地区砂质滨岸带洼地改造结构,包括设置于主河道与河岸带之间的喇叭形的开口,所述开口的高程低于河流常水位线,以所述开口为起点,沿原有地势挖出一个倒梯形的生态沟渠,在所述生态沟渠的内部平铺客土,在所述客土表面种植湿中生植被,生态沟渠两岸坡扦插或移栽沼柳,生态沟渠的渠沿种植乔木,在所述生态沟渠的终端处利用原有的碟形洼地形成一倒梯形的生态池塘,在生态池塘的塘底客泥炭沼泽土,在所述生态池塘的塘底种植水生植被,生态池塘的塘底滨水区种植湿生植被,生态池塘的塘岸坡扦插或移栽沼柳;本结构可以改良砂质土壤,改善植被生境,保持水土。
-
公开(公告)号:CN114775513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503654.0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区河岸带废弃采砂场基质改良及其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挡坝构建;步骤二,砂土基质改良;步骤三,废弃采砂场修复区分区;步骤四,先锋植物种(东方藨草)及其群落构建;步骤五,草本植物群落构建;步骤六,灌木(柳树)移栽:移栽东方藨草50~60日后,在未移栽草本植物的剩余多个栽植穴坑中斑块式异位移栽1龄以上柳树;步骤七,东方藨草匍匐茎引育。本发明提供的寒区河岸带废弃采砂场基质改良及其生态修复方法,可以改良废弃采砂场砂质土壤,提高植被覆盖度,改善生物栖息生境,提高河岸带生物多样性,同时过滤地表径流,吸收养分,改善河流水质的寒区废弃采砂场基质改良及其生态修复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935329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811083138.7
申请日:2018-09-17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A01K6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东北林蛙开放式栖息生境,包括:成体越冬场;成体产卵育幼场和幼体避难场;成体觅食场以及幼体成体迁移通道,其连接成体越冬场、低洼水坑或池塘和所述成体觅食场,以上各场地相互配合,有利于提高野生东北林蛙产卵成功率、蛙卵孵化率、幼蛙成活率等,同时营造出有利于东北林蛙觅食、避害以及越冬休眠的小生境,不仅有助于野生东北林蛙数量的增加和恢复,还有利于改善天然河流溪沟及其岸坡的自然环境。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东北林蛙开放式栖息生境的构建方法,为成功构建开放式栖息生境提供技术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9804848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018691.0
申请日:2019-01-09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区河流沙洲湿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4-8月在寒区河流沙洲上异位移栽成行1龄以上的柳树;且成行柳树的成行方向与寒区河流的流动方向一致,其中,所述寒区河流沙洲四面环水,长度不小于50m,寒区河流沙洲的边沿与其临近的寒区河流的河岸距离小于20m;在柳树之间斑块式异位移栽水蒿、东方藨草、小叶章和长芒稗中的至少两种以形成草本植物种群。本发明方法通过沙洲地形空间的塑造及植物的配置来营造多种生境系统,达到提高河流生境多样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360453B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0175652.7
申请日:2018-03-02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原河流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初步选定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在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的上游,沿第一河岸带的延伸方向构筑多个多孔隙堆石堰坝,并在两两多孔隙堆石堰坝之间的靠近第一河岸带水域呈多个斑块式移栽香蒲和/或菖蒲,构建成水生植物群落;在多个多孔隙堆石堰坝之后的缓流水域的水面上间隔开设置多个苔草木方,在河床上铺设多个卵石斑块;在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的下游河面上间隔开铺设多个高度可调控的河流底栖动物躲避装置;在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上投放土著底栖软体动物。本发明方法可快速有效地改善河流底栖动物的生境质量,进而提高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的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935329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1083138.7
申请日:2018-09-17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A01K6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东北林蛙开放式栖息生境,包括:成体越冬场;成体产卵育幼场和幼体避难场;成体觅食场以及幼体成体迁移通道,其连接成体越冬场、低洼水坑或池塘和所述成体觅食场,以上各场地相互配合,有利于提高野生东北林蛙产卵成功率、蛙卵孵化率、幼蛙成活率等,同时营造出有利于东北林蛙觅食、避害以及越冬休眠的小生境,不仅有助于野生东北林蛙数量的增加和恢复,还有利于改善天然河流溪沟及其岸坡的自然环境。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东北林蛙开放式栖息生境的构建方法,为成功构建开放式栖息生境提供技术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8464264A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810312912.0
申请日:2018-04-09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A01K6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度可自调式鱼类放流槽,包括:放流槽本体为一可伸缩的长条形槽体,在放流槽本体的长度方向上形成一弧形的放流槽;放流槽本体包括多个分槽体,其中,任一个分槽体的底部设置有一端开口的U形套接筒,多个分槽体通过其内的U形套接筒依次套设,以使得多个分槽体的U形套接筒的内侧U形侧壁相互拼接成放流槽;以及伸缩推杆,其一端设置在放流槽本体的最外侧的第一分槽体的底部,伸缩推杆的每一级推杆的另一端依次与多个分槽体的底部可拆卸的连接设置。本发明能够根据实际放流水域的堤坝的长度和地势的不同,调整放流槽的长度,以满足多水域鱼类放流的需要;并且由于放流槽的长度可以调节,也极大的提高其运输的便利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493952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948340.0
申请日:2017-10-12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 A01G17/005 , A01B79/02 , A01G22/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区废弃砂场鸟类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包括以下实施步骤:1)功能分区、2)地貌修饰、3)砂质改造和4)植被恢复;本发明充分利用废弃砂场的底质及地貌特点,采用“功能分区-地貌修饰-砂质改造-植被恢复”的近自然恢复技术体系,从生态完整性的角度促进河流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恢复。本发明方法降低了采砂场的生态恢复难度,加快了恢复速度,成本低,环境效益好,可广泛应用于寒区尤其是松花江流域废弃砂厂鸟类栖息地的近自然恢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