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30391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015927.6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21/25 , G06N3/0464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输出U‑Net的煤质参数快速检测方法,属于煤质参数分析及人工智能领域。煤质分析主要对煤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发热量四种参数的测量。现有技术无法精准地同时检测多个参数。本发明根据采集的煤炭光谱数据以及对应样本参比值建立样本数据库;基于拉依达准则和欧氏距离的迭代方法剔除异常样本,采用Savizkg‑Golag平滑和二阶求导进行光谱预处理;搭建基于多输出U‑Net的煤质参数快速检测模型,采用梯度归一化算法进行优化;并行输出煤炭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发热量的值。相较于单参数分析,本发明能够利用多个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实现多种煤质参数的并行检测,提高了模型的鲁棒性和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130391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0015927.6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21/25 , G06N3/0464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输出U‑Net的煤质参数快速检测方法,属于煤质参数分析及人工智能领域。煤质分析主要对煤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发热量四种参数的测量。现有技术无法精准地同时检测多个参数。本发明根据采集的煤炭光谱数据以及对应样本参比值建立样本数据库;基于拉依达准则和欧氏距离的迭代方法剔除异常样本,采用Savizkg‑Golag平滑和二阶求导进行光谱预处理;搭建基于多输出U‑Net的煤质参数快速检测模型,采用梯度归一化算法进行优化;并行输出煤炭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发热量的值。相较于单参数分析,本发明能够利用多个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实现多种煤质参数的并行检测,提高了模型的鲁棒性和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253115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011100033.5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近水平煤层巷式胶结充填开采方法,涉及采煤工艺技术领域。包括:采用走向长壁工作面方向间隔支巷出煤、分步充填,在掘进下一支巷出煤的同时完成上一支巷的充填;在一条或多条支巷开采完毕后,在第一支管道上连接第一高压软管,第一高压软管伸入于支巷中,在第二支管道、连接第二高压软管,第二高压软管伸入于支巷中,在三通管与第一高压软管、四通管上接口与第二高压软管的连接部位分别设有流量调节阀;在支巷两端设置挡浆模板;开启主阀和调节阀,启动充填泵,通过第一高压软管和第二高压软管从上、下向采空区中注浆,当支巷内充填高度达到80%后,两端软管同时灌浆至充满。便于保证接顶密实性和提高充填开采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791002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1081618.1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N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矸石粉煤灰浆体表观粘度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其包括:底座;盛浆桶,所述盛浆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端面上;支架,所述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在位于所述盛浆桶左侧的部分所述底座的顶端面上;直流电动机,所述直流电动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旋转测试组件,所述旋转测试组件的顶端驱动连接于所述直流电动机的驱动端,所述旋转测试组件的底端伸入至所述盛浆桶内腔中。本发明装置测试方便,成本低,可以测试矸石粒级达到5~20mm的矸石粉煤灰浆体表观粘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253115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00033.5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近水平煤层巷式胶结充填开采方法,涉及采煤工艺技术领域。包括:采用走向长壁工作面方向间隔支巷出煤、分步充填,在掘进下一支巷出煤的同时完成上一支巷的充填;在一条或多条支巷开采完毕后,在第一支管道上连接第一高压软管,第一高压软管伸入于支巷中,在第二支管道、连接第二高压软管,第二高压软管伸入于支巷中,在三通管与第一高压软管、四通管上接口与第二高压软管的连接部位分别设有流量调节阀;在支巷两端设置挡浆模板;开启主阀和调节阀,启动充填泵,通过第一高压软管和第二高压软管从上、下向采空区中注浆,当支巷内充填高度达到80%后,两端软管同时灌浆至充满。便于保证接顶密实性和提高充填开采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03839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0568907.1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18/243 , G06F18/15 , G06F18/213 , G06F18/25 , G06N3/0464 , G06N3/045 , G01N21/3577 , G01N21/35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原油原产地鉴别方法及系统,旨在满足原油贸易、海关管理、工业生产等多领域需求。传统溯源方法准备工作繁琐,使用的分析仪器昂贵,对测试环境要求高,限制了其在科研、工业和管理领域的应用。本发明进行原油产地溯源的过程为:采集原油近红外光谱数据,并通过工业分析等方法综合测定原油样本的产地信息;针对高维度原油光谱数据的特点,使用改进的马氏距离剔除方法对样本集进行数据预处理;搭建基于多感受野和Transformer的U形网络深度学习模型,使其适用于捕获原油光谱与产地信息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本发明可简单高效地实现对原油样本产地的快速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8503839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68907.1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18/243 , G06F18/15 , G06F18/213 , G06F18/25 , G06N3/0464 , G06N3/045 , G01N21/3577 , G01N21/35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原油原产地鉴别方法及系统,旨在满足原油贸易、海关管理、工业生产等多领域需求。传统溯源方法准备工作繁琐,使用的分析仪器昂贵,对测试环境要求高,限制了其在科研、工业和管理领域的应用。本发明进行原油产地溯源的过程为:采集原油近红外光谱数据,并通过工业分析等方法综合测定原油样本的产地信息;针对高维度原油光谱数据的特点,使用改进的马氏距离剔除方法对样本集进行数据预处理;搭建基于多感受野和Transformer的U形网络深度学习模型,使其适用于捕获原油光谱与产地信息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本发明可简单高效地实现对原油样本产地的快速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209892222U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20098737.X
申请日:2019-01-2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挖掘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护装置。支护装置包括支护板和锚杆;所述支护板设置在隧道内壁上;多个所述锚杆穿过所述支护板伸入所述隧道土体内,用于锚固所述支护板。本申请提供的支护装置,通过将支护板覆盖在隧道内壁上,多个锚杆穿过支护板伸入隧道土体内,用于锚固和施加预应力,适用于多种复杂地质条件,保证了隧道的整体性,实现对隧道的支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