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04496B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580064699.0
申请日:2015-11-27
Abstract: 电力从送电装置以非接触方式传送到受电装置,所述受电装置包括:铁素体,所述铁素体呈板状设置并且具有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设置在所述铁素体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上的环形线圈;和设置在所述铁素体的所述第二主表面上的遮蔽物,其中所述线圈的外周部相对于所述铁素体的外周部位于内侧,使得所述第一主表面的一部分在所述铁素体的外周部侧露出;并且所述遮蔽物的外周侧包括设置在离开所述铁素体的所述第二主表面的位置处的阶梯部,使得所述第二主表面的一部分在所述铁素体的外周部侧露出。
-
公开(公告)号:CN107004496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580064699.0
申请日:2015-11-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1/182 , B60L2210/10 , B60L2210/30 , B60L2210/40 , B60L2270/147 , H01F27/362 , H01F27/365 , H01F38/14 , H01M10/46 , H01M2220/20 , H02J7/025 , H02J50/10 , Y02T10/7005 , Y02T10/7072 , Y02T10/7216 , Y02T10/7241 , Y02T90/122 , Y02T90/127 , Y02T90/14 , H02J5/005
Abstract: 电力从送电装置以非接触方式传送到受电装置,所述受电装置包括:铁素体,所述铁素体呈板状设置并且具有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设置在所述铁素体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上的环形线圈;和设置在所述铁素体的所述第二主表面上的遮蔽物,其中所述线圈的外周部相对于所述铁素体的外周部位于内侧,使得所述第一主表面的一部分在所述铁素体的外周部侧露出;并且所述遮蔽物的外周侧包括设置在离开所述铁素体的所述第二主表面的位置处的阶梯部,使得所述第二主表面的一部分在所述铁素体的外周部侧露出。
-
公开(公告)号:CN105745726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80061710.3
申请日:2014-11-11
Abstract: 受电装置(200)具备平板状的芯(240)和线圈(250),所述线圈(250)呈螺旋状卷绕于芯,卷绕中心轴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线圈以在用与线圈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平面剖视线圈的情况下具有长边部(251)和短边部(252)的方式形成为平板状。线圈以长边部与芯的表面相对的方式卷绕于芯。因此,能够谋求受电装置的薄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04137202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380010633.4
申请日:2013-0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27/02 , B60L11/18 , B60L11/182 , B60L2270/147 , H01F27/36 , H01F27/40 , H01F38/14 , H02J7/0044 , H02J7/025 , H02J17/00 , H02J50/10 , H02J50/12 , H02J50/70 , Y02T10/7005 , Y02T10/7072 , Y02T90/122 , Y02T9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屏蔽壳体,该屏蔽壳体能在确保诸如强度和防水的耐环境性的同时允许高效率的电力输送;以及使用该屏蔽壳体的无线充电系统。屏蔽壳体(70)使用在无线充电系统中的电力供应侧装置(3)中,该无线充电系统如下设置有:电力供应侧装置(3),安装到固定体(2)中;以及电力接受侧装置(5),安装在移动体(4)中并且从电力供应侧装置(3)无线地接受电力。屏蔽壳体(70)包括下列构件:壳体(71、72),朝着电力接受侧装置(3)的一侧开口;线圈(31),容纳在所述壳体(71、72)的内部;以及盖(76),覆盖壳体(71、72)中的所述开口。从壳体(71、72)的底表面延伸到盖(76)的内表面的负荷支撑装置(74、75)设置在壳体(71、72)的内部。
-
公开(公告)号:CN103946046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180075054.9
申请日:2011-11-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1/005 , B60L11/123 , B60L11/14 , B60L11/182 , B60L11/1829 , B60L2270/147 , Y02T10/6217 , Y02T10/7005 , Y02T10/7072 , Y02T10/7077 , Y02T90/12 , Y02T90/121 , Y02T90/122 , Y02T90/125 , Y02T90/14 , Y10S903/9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10),其具备:车辆搭载物(110、120、130、131、150、170、180),其被搭载于后地板面板(31)的下方;受电装置(40),其被搭载于后地板面板(31)的下方,并且包括受电部(27),所述受电部(27)以非接触的方式而从包括被设置于外部的输电部的输电装置接受电力,车辆搭载物(110、120、130、131、150、170、180)被配置于与所述受电装置(40)相同的平面上且被配置于所述受电装置(40)的周围。
-
公开(公告)号:CN103843084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180073989.3
申请日:2011-10-0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25 , B60L11/182 , B60L11/1838 , H01F27/006 , H01F38/14 , H02J50/12 , H02J50/70 , Y02T10/7005 , Y02T10/7072 , Y02T90/121 , Y02T90/122 , Y02T90/128 , Y02T90/14 , Y02T90/163
Abstract: 一种受电装置,具备:受电部(27),其以非接触方式从隔开间隔配置的送电部(28)接受电力;和第1保持单元(61),其保持受电部(27),受电部(27)包括受电线圈(11),受电线圈(11)通过卷绕宽度比厚度大的第1线圈线(64)而形成,第1保持单元(61)包括形成有第1槽部(77)的多个第1线圈保持构件(62),所述第1槽部(77)在受电线圈(11)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并接受受电线圈(11),第1槽部(77)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在第1线圈线(64)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第1槽部(77)的深度比在第1线圈线(64)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第1槽部(77)的宽度大。
-
公开(公告)号:CN103827996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180073664.5
申请日:2011-09-2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堀内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2/02 , B60L11/123 , B60L11/14 , B60L11/1811 , B60L11/182 , B60L11/1824 , B60L11/1833 , B60L2210/10 , B60L2210/30 , B60L2210/40 , B60L2270/145 , H01F27/36 , H01F38/14 , H01F2038/146 , H02J7/025 , H02J50/05 , H02J50/12 , H02J50/70 , H05K5/03 , H05K9/0007 , Y02T10/6217 , Y02T10/7005 , Y02T10/7022 , Y02T10/7072 , Y02T10/7077 , Y02T10/7216 , Y02T10/7241 , Y02T90/12 , Y02T90/121 , Y02T90/122 , Y02T90/125 , Y02T90/127 , Y02T90/14
Abstract: 受电装置具备:受电部(27),其包括第一电容器(19),以非接触方式从设置在外部的送电部(28)接受电力;第一收容壳体(50),其将受电部(27)收容在内部;以及第一固定构件(52),其将第一电容器(19)固定;第一收容壳体(50)包括对在受电部(27)的周围形成的放射电磁场的区域进行规制的第一屏蔽部(53),第一电容器(19)通过第一固定构件(52)而固定在从第一屏蔽部(53)隔开间隔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137202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380010633.4
申请日:2013-0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27/02 , B60L11/18 , B60L11/182 , B60L2270/147 , H01F27/36 , H01F27/40 , H01F38/14 , H02J7/0044 , H02J7/025 , H02J17/00 , H02J50/10 , H02J50/12 , H02J50/70 , Y02T10/7005 , Y02T10/7072 , Y02T90/122 , Y02T90/14
Abstract: 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屏蔽壳体,该屏蔽壳体能在确保诸如强度和防水的耐环境性的同时允许高效率的电力输送;以及使用该屏蔽壳体的无线充电系统。屏蔽壳体(70)使用在无线充电系统中的电力供应侧装置(3)中,该无线充电系统如下设置有:电力供应侧装置(3),安装到固定体(2)中;以及电力接受侧装置(5),安装在移动体(4)中并且从电力供应侧装置(3)无线地接受电力。屏蔽壳体(70)包括下列构件:壳体(71、72),朝着电力接受侧装置(3)的一侧开口;线圈(31),容纳在所述壳体(71、72)的内部;以及盖(76),覆盖壳体(71、72)中的所述开口。从壳体(71、72)的底表面延伸到盖(76)的内表面的负荷支撑装置(74、75)设置在壳体(71、72)的内部。
-
公开(公告)号:CN103492220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280019811.5
申请日:2012-04-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9/00 , B60L11/182 , B60L11/1824 , B60L2210/10 , B60L2210/30 , B60L2210/40 , B60L2270/147 , H01F27/346 , H01F27/36 , H01F38/14 , H01Q1/526 , H01Q7/00 , H02J5/005 , H02J7/025 , H02J50/12 , H02J50/70 , Y02T10/7005 , Y02T10/7072 , Y02T10/7216 , Y02T10/7241 , Y02T90/12 , Y02T90/121 , Y02T90/122 , Y02T90/127 , Y02T90/14
Abstract: 一种共振型非接触电力馈送系统(10),包括:作为电力接收侧(二次侧)装置的负载设备(50)、二次线圈(40)、二次共振线圈(45)和整流器(160)。电池(52)设置在负载设备(50)的负载壳体(54)的内部。此外,像在电力传输侧上的电力传输侧金属屏蔽部(80)那样,共振型非接触电力馈送系统(10)包括:覆盖二次线圈(40)和二次共振线圈(45)的电力接收侧金属屏蔽部(90),以及覆盖整流器(160)的整流器屏蔽部(170)。而且,提供覆盖电力接收侧金属屏蔽部(90)的外侧和整流器屏蔽部(170)的电力接收侧大金属屏蔽部(130)。
-
公开(公告)号:CN104025422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180074457.1
申请日:2011-10-2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2J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38/14 , B60L7/14 , B60L11/005 , B60L11/14 , B60L11/182 , B60L11/1824 , B60L11/1829 , B60L11/1833 , B60L11/1846 , B60L11/1861 , B60L15/2009 , B60L2210/10 , B60L2210/30 , B60L2210/40 , B60L2220/14 , B60L2240/423 , B60L2240/547 , B60L2240/549 , H02J5/005 , H02J7/0004 , H02J7/025 , H02J50/12 , H02J50/90 , Y02T10/645 , Y02T10/70 , Y02T10/7005 , Y02T10/7022 , Y02T10/7044 , Y02T10/705 , Y02T10/7072 , Y02T10/7077 , Y02T10/7216 , Y02T10/7241 , Y02T10/7275 , Y02T90/121 , Y02T90/122 , Y02T90/125 , Y02T90/127 , Y02T90/128 , Y02T90/14 , Y02T90/163 , Y02T90/169 , Y04S3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接触受电装置、非接触送电装置以及非接触送电受电系统。非接触受电装置以非接触的方式接收从送电装置(200)传输的电力。送电装置包括:送电部(220);电源部(250),其向送电部供给交流电力。非接触受电装置具备:受电部(110),其以非接触的方式从送电部接收电力;电气负载装置(190、120),其使用由受电部所接收的电力。受电部被构成为,在受电部被配置成与送电部间的位置发生了偏移的状态的情况下,在非接触电力传输中所使用的电源部的电源频率下的传输效率达到最佳。优选为,受电部被构成为,在受电部的中心轴与送电部的中心轴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被配置成发生了偏移的状态的情况下,使变更了送电频率时的传输效率呈现出峰值的峰值频率与电源频率一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