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吸收体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733435B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1910629152.0

    申请日:2019-0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吸收体,以提高被安装于车门装饰部的背面的冲击吸收体的冲击吸收特性的稳定性。冲击吸收体被安装在车门装饰部的背面,对被施加在车门上的冲击进行吸收。冲击吸收体的四棱筒体在筒顶端面具备端板,且面向车门装饰部的背面。四棱筒体由上板、下板和前侧板封闭三个侧面而剩余的一个侧面开放,从而成为大致匚字型的形状。

    乘员保护装置
    2.
    发明公开
    乘员保护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944616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1384798.X

    申请日:2023-10-24

    Abstract: 提供一种乘员保护装置(10),其具备:第一侧面安全气囊(12),其被配置在第一座椅(26f)的车宽方向外侧;第二侧面安全气囊(14),其被配置在第二座椅(26s)的车宽方向外侧;远侧安全气囊(16),其被配置在所述第一座椅的车宽方向内侧且与所述第二座椅相比更靠近所述第一座椅的位置,在检测到了向所述第一座椅侧的侧面碰撞的情况下,在使所述第一侧面安全气囊开始展开后,在经过了第一延迟时间(tf)后使所述远侧安全气囊开始展开,在检测到了向所述第二座椅侧的侧面碰撞的情况下,在使所述第二侧面安全气囊开始展开后,在经过了第二延迟时间(ts)后使所述远侧安全气囊开始展开,所述第一延迟时间大于所述第二延迟时间。

    侧面安全气囊、帘式安全气囊以及后窗安全气囊

    公开(公告)号:CN102803026B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180002092.1

    申请日:2011-03-16

    Inventor: 小林功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配合收纳空间而有效地进行收纳的安全气囊。本发明为被收纳于车辆用座椅(S)的靠背部(SA)中的侧面安全气囊(1),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安全气囊(3),其通过被设置于靠背部(SA)中的充气装置(2)的供给气体,从而在从靠背部(SA)的侧方观察时展开为环状;第二安全气囊(4),其以在展开状态下位于第一安全气囊(3)的内侧的方式而设置;连通通道(5),其在从靠背部的侧方观察时,于第二安全气囊的靠背部侧对第一安全气囊(3)和第二安全气囊(4)进行连通,而且,第二安全气囊(4)被设定为,上下方向宽度(T2)大于连通通道(5)的上下方向宽度(T3),并且,在从靠背部(SA)的侧方观察时,至少上方部(4b)、下方部(4c)及前方部(4d)从第一安全气囊(3)断开。

    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5660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083276.0

    申请日:2024-08-08

    Abstract: 控制装置具备控制部。在船舶位于能够开始向目标靠岸地点的自动操纵的水域的范围外时,控制部在该水域的范围内设定第一中间目标地点。在连结船舶的位置与第一中间目标地点的向量的距离、以及船舶的船头方向与该向量的方向之间的角度满足规定的基准的情况下,控制部制定从船舶的位置经由所设定的第一中间目标地点到达目标靠岸地点的、船舶航行的航线。控制部按照所制定的航线自动操纵船舶。

    碰撞测试设备、车辆设计方法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3299172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280004931.8

    申请日:2012-01-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7/0078

    Abstract: 一种碰撞测试设备(1),所述碰撞测试设备(1)包括:致动器(4A、4B、4C、4D、4E),其用于朝着在其上承载有假人的承载单元(3)侧移动车辆结构部件。致动器(4A、4B、4C、4D、4E)能够彼此独立地被驱动。因此,所述致动器(4A、4B、4C、4D、4E)分别以不同的驱动速度移动车辆结构部件。换句话说,碰撞测试设备(1)不仅简单地移动车辆结构部件,使得车辆结构部件与假人发生碰撞,而且还使得车辆结构部件在不同位置以不同速度移动的同时与假人DM发生碰撞。

    冲击吸收体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733435A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910629152.0

    申请日:2019-0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吸收体,以提高被安装于车门装饰部的背面的冲击吸收体的冲击吸收特性的稳定性。冲击吸收体被安装在车门装饰部的背面,对被施加在车门上的冲击进行吸收。冲击吸收体的四棱筒体在筒顶端面具备端板,且面向车门装饰部的背面。四棱筒体由上板、下板和前侧板封闭三个侧面而剩余的一个侧面开放,从而成为大致匚字型的形状。

    碰撞测试设备、车辆设计方法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3299172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280004931.8

    申请日:2012-01-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7/0078

    Abstract: 一种碰撞测试设备(1),所述碰撞测试设备(1)包括:致动器(4A、4B、4C、4D、4E),其用于朝着在其上承载有假人的承载单元(3)侧移动车辆结构部件。致动器(4A、4B、4C、4D、4E)能够彼此独立地被驱动。因此,所述致动器(4A、4B、4C、4D、4E)分别以不同的驱动速度移动车辆结构部件。换句话说,碰撞测试设备(1)不仅简单地移动车辆结构部件,使得车辆结构部件与假人发生碰撞,而且还使得车辆结构部件在不同位置以不同速度移动的同时与假人DM发生碰撞。

    侧面安全气囊、帘式安全气囊以及后窗安全气囊

    公开(公告)号:CN102803026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180002092.1

    申请日:2011-03-16

    Inventor: 小林功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配合收纳空间而有效地进行收纳的安全气囊。本发明为被收纳于车辆用座椅(S)的靠背部(SA)中的侧面安全气囊(1),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安全气囊(3),其通过被设置于靠背部(SA)中的充气装置(2)的供给气体,从而在从靠背部(SA)的侧方观察时展开为环状;第二安全气囊(4),其以在展开状态下位于第一安全气囊(3)的内侧的方式而设置;连通通道(5),其在从靠背部的侧方观察时,于第二安全气囊的靠背部侧对第一安全气囊(3)和第二安全气囊(4)进行连通,而且,第二安全气囊(4)被设定为,上下方向宽度(T2)大于连通通道(5)的上下方向宽度(T3),并且,在从靠背部(SA)的侧方观察时,至少上方部(4b)、下方部(4c)及前方部(4d)从第一安全气囊(3)断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