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前部结构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246769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380077039.7

    申请日:2013-10-02

    Abstract: 本发明得到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能够确保对于如下碰撞的碰撞性能,所述碰撞为,碰撞体相对于保险杠框架部的重叠量较小的形态的碰撞。车身前部结构(10)具备:一对框架部件(12),其将车辆前后方向设为长度方向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排列;保险杠框架部(18),其将车辆宽度方向设为长度方向,并架设在一对框架部件(12)中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之间;载荷传递部件(26)。载荷传递部件(26)相对于被配置在一对框架部件(12)之间的载荷承受部(22),在与该框架部件(12)在车辆上下方向上重叠的范围内从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以及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中的至少一侧而对置,并且被配置在相对于至少一方的框架部件(12)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

    车门结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383269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548730.X

    申请日:2015-08-31

    Inventor: 玉置明浩

    Abstract: 车门结构包括:门外板(14),其构成了门外部板;门内板(16),其构成了门内部板,并且由树脂制成,门内板具有朝着门外板设置的第一侧;以及门内部部件,其位于门内板的第二侧上,并且面对车辆内部,其中,门内板包括:板部(16P),其具有多个脆弱部(24),脆弱部具有直线状或者点线状,并且在门宽度方向和门竖直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互相隔开的同时,互相平行地设置。

    车门结构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383269B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510548730.X

    申请日:2015-08-31

    Inventor: 玉置明浩

    Abstract: 车门结构包括:门外板(14),其构成了门外部板;门内板(16),其构成了门内部板,并且由树脂制成,门内板具有朝着门外板设置的第一侧;以及门内部部件,其位于门内板的第二侧上,并且面对车辆内部,其中,门内板包括:板部(16P),其具有多个脆弱部(24),脆弱部具有直线状或者点线状,并且在门宽度方向和门竖直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互相隔开的同时,互相平行地设置。

    车身前部结构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246769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380077039.7

    申请日:2013-10-02

    Abstract: 本发明得到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能够确保对于如下碰撞的碰撞性能,所述碰撞为,碰撞体相对于保险杠框架部的重叠量较小的形态的碰撞。车身前部结构(10)具备:一对框架部件(12),其将车辆前后方向设为长度方向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排列;保险杠框架部(18),其将车辆宽度方向设为长度方向,并架设在一对框架部件(12)中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之间;载荷传递部件(26)。载荷传递部件(26)相对于被配置在一对框架部件(12)之间的载荷承受部(22),在与该框架部件(12)在车辆上下方向上重叠的范围内从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以及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中的至少一侧而对置,并且被配置在相对于至少一方的框架部件(12)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

    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339243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480036318.3

    申请日:2014-06-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2 B60R19/34 B62D25/08

    Abstract: 在一种车身前部结构(10)中,当比车辆(12)的前侧构件(20)更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在正面碰撞中与诸如迎面而来的车辆的碰撞物体(在此,壁障(B))碰撞时(即,当所谓的小重叠碰撞发生时),碰撞载荷(F)被输入至加强板(56)的外侧突出部(56A)。该加强板(56)固定在前侧构件(20)的前部的截面中,因此碰撞载荷(F)能够被更好地传递至前侧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部。而且,该加强板(56)从车辆前侧抵接前侧构件(20)的外面板(52)的前端部,因此碰撞载荷还能够被更好地传递至前侧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

    车辆顶棚及使用该车辆顶棚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5313798A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510450969.3

    申请日:2015-07-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3/0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顶棚及使用该车辆顶棚的车辆。本发明的车辆顶棚包含:顶棚主体,其形成为大体矩形平板状,所述顶棚主体的一个表面为顶棚表面;以及线状外观设计部,其沿所述顶棚主体的长度方向以直线或曲线的形式延伸,使得至少定位在顶棚前侧的部分不与第一中心线平行,且当所述车辆顶棚安装至车辆时,所述线状外观设计部形成能够由后面乘员可视地识别的突显部。所述第一中心线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且穿过所述顶棚表面的宽度方向中间位置。

    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339243B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480036318.3

    申请日:2014-06-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2 B60R19/34 B62D25/08

    Abstract: 在一种车身前部结构(10)中,当比车辆(12)的前侧构件(20)更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在正面碰撞中与诸如迎面而来的车辆的碰撞物体(在此,壁障(B))碰撞时(即,当所谓的小重叠碰撞发生时),碰撞载荷(F)被输入至加强板(56)的外侧突出部(56A)。该加强板(56)固定在前侧构件(20)的前部的截面中,因此碰撞载荷(F)能够被更好地传递至前侧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部。而且,该加强板(56)从车辆前侧抵接前侧构件(20)的外面板(52)的前端部,因此碰撞载荷还能够被更好地传递至前侧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

    车辆顶棚结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383407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508638.0

    申请日:2015-08-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顶棚结构。沟槽(38)在定位在顶棚部(30)的末端部(30A)上的顶盖侧装饰板(34)中沿车辆纵向延伸。结果,弯曲表面(88)看起来是被分成在顶棚部(30)的中央侧上的弯曲表面(88A)和在顶棚部(30)的末端部(30A)侧上的弯曲表面(88B)。因而,能够产生顶棚部(30)看起来好像其由两个部分(顶棚部(90)和顶棚部(92))形成的错觉。结果,车厢内部空间(26)显得宽敞,这样乘员能够感觉较小的憋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