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74550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310863361.8
申请日:2023-07-14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两个具有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的对映贝壳杉烷二萜类二聚体新骨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还公开了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用途。本发明发现新骨架化合物1和2对两种耐药性和两种敏感性幽门螺杆菌均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抑制活性,MIC为2–16μg/mL。其中,化合物2对两种耐药性菌株H.pylori 159和H.pylori 129的抑制作用比阳性药甲硝唑更强,可用于制备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或作为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开发的先导化合物。#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6874550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63361.8
申请日:2023-07-14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两个具有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的对映贝壳杉烷二萜类二聚体新骨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还公开了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用途。本发明发现新骨架化合物1和2对两种耐药性和两种敏感性幽门螺杆菌均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抑制活性,MIC为2–16μg/mL。其中,化合物2对两种耐药性菌株H.pylori 159和H.pylori 129的抑制作用比阳性药甲硝唑更强,可用于制备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或作为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开发的先导化合物。#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3425725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10812516.6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1/473 , A61K31/352 , A61K36/74 , C07D221/08 , C07D311/92 , A61P31/04 , A61P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盖裂果及其提取物在制备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筛选实验发现,从盖裂果中分离的氮杂蒽醌benzo[g]isoquinoline‑5,10‑dione和/或氧杂蒽醌1‑hydroxybenzoisochromanquinone,在体外的抑菌活性强于阳性药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可用于制备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3425725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812516.6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1/473 , A61K31/352 , A61K36/74 , C07D221/08 , C07D311/92 , A61P31/04 , A61P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盖裂果及其提取物在制备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筛选实验发现,从盖裂果中分离的氮杂蒽醌benzo[g]isoquinoline‑5,10‑dione和/或氧杂蒽醌1‑hydroxybenzoisochromanquinone,在体外的抑菌活性强于阳性药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可用于制备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8126014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057423.0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07D311/64 , C07D311/58 , A61P31/04 , A61P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公开了抗幽门螺旋杆菌的含二氢茋类母核的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甘草茎叶为原料,采用醇提后,通过大孔树脂、硅胶柱和制备液相提取分离、鉴定,得到新的天然异戊烯基二氢茋类化合物,并且新化合物对两种耐药性和敏感性幽门螺杆菌均具有较好的活性,可用于制备成抗幽门螺旋杆菌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788669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42684.5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07C69/30 , C07C67/48 , C07C67/56 , C07C41/34 , C07C41/36 , C07C43/23 , C07C69/33 , C07C47/57 , C07C45/78 , C07C45/79 , C07C39/21 , C07C37/68 , C07C37/82 , A61P3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公开了抗幽门螺旋杆菌的含二氢茋类母核的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甘草茎叶为原料,采用醇提后,通过大孔树脂、硅胶柱层析和制备液相提取分离、鉴定,得到新的天然异戊烯基二氢茋类化合物,并且新化合物对两种耐药性和敏感性幽门螺杆菌均具有较好的活性,可用于制备成抗幽门螺旋杆菌的药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