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结构及其形成方法、集成芯片

    公开(公告)号:CN113044800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011265692.4

    申请日:2020-11-13

    Abstract: 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针对包括复合弹簧的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结构。第一衬底位于第二衬底下面。第三衬底位于第二衬底上面。第一衬底、第二衬底和第三衬底至少部分地限定腔。第二衬底包括位于腔中并且位于第一衬底和第三衬底之间的可移动块。复合弹簧从第二衬底的外围区域延伸至可移动块。复合弹簧配置为将可移动块悬置在腔中。复合弹簧包括第一弹簧层和第二弹簧层,第一弹簧层包括第一晶体取向,第二弹簧层包括与第一晶体取向不同的第二晶体取向。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涉及MEMS结构的形成方法、集成芯片。

    回转仪感测器、系统及用于形成回转仪感测器结构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76476A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0910171636.1

    申请日:2009-09-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19/56 Y10T29/49002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回转仪感测系统、回转仪感测器及用于回转仪感测器的结构的制造方法。该回转仪感测器,包含一回转盘;第一光源配置用以提供第一光束,第一光束邻近于回转盘的第一边缘;以及第一光接收器配置用以接收第一光束,以感应回转盘在第一方向的振动。该回转仪感测系统包括,该回转仪感测器及一处理单元,与该回转仪感测器耦合,该处理单元能够控制该回转仪感测系统对应于该回转盘在该第一方向的该振动。该用于形成回转仪感测器结构的方法,包括:形成一回转盘,至少一第一光通道隔开该回转盘与一框,其中该至少一第一光通道提供一第一光束一路径,该第一光束被感应以决定该回转盘在一第一方向的一振动。

    微机电系统封装件及其形成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162777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0991705.4

    申请日:2021-08-27

    Abstract: 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针对包括引线键合阻尼器的微机电系统封装件。壳体结构位于支撑衬底上,并且微机电系统结构位于支撑衬底和壳体结构之间。微机电系统结构包括锚固件、弹簧和可移动块。弹簧从锚固件延伸到可移动块,以将可移动块悬挂在支撑衬底和壳体结构之间的腔体中并允许其移动。引线键合阻尼器位于可移动块上或可移动块周围的结构上。例如,引线键合阻尼器可以位于可移动块的顶面上。作为另一示例,引线键合阻尼器可以位于支撑衬底上,横向介于锚固件和可移动块之间。此外,引线键合阻尼器包括通过引线键合形成并且被配置为抑制对可移动块的冲击的引线。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涉及用于形成微机电系统封装件的方法。

    集成电路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42389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910150287.5

    申请日:2009-06-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R19/005 H04R19/04 H04R2201/003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集成电路结构及其形成方法。该集成电路结构,包含一电容,该电容包含:一多晶硅所形成的第一电容板,包含一回应于一声波而振动的部分;及一第二电容板,围绕该第一电容板,且为固定并包含面向该第一电容板的倾斜边缘。该形成集成结构的方法,包含:提供一硅基板;形成一介电层于该硅基板上;形成一多晶硅区域于该介电层上;形成一多晶硅薄膜,其中该多晶硅薄膜由该多晶硅区域所围绕且不与该多晶硅区域电性连接;形成一自该硅基板的一下表面延伸至该多晶硅薄膜的开口;一第一金属电极,形成于该多晶硅区域上并邻接该多晶硅区域;形成一第一金属电极于该多晶硅区域上;以及形成一第二金属电极于该多晶硅薄膜上。本发明可以降低制造成本,降低制造周期,提高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