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部结构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677754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012505.1

    申请日:2020-09-23

    Inventor: 五十岚达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向冷却装置供给更多的行驶风并且提高冷却装置的冷却性能的车辆前部结构。车辆的车辆前部结构具备:前保险杠;导风部件,其配置于前保险杠的后方;以及ATF冷却器,其配置于与导风部件的后表面开口部对置的位置。在前保险杠的前格栅开口部中,设置于车宽方向左外侧的狭缝开口部与设置于车宽方向中央的主开口部连接。狭缝开口部与主开口部相比在上下方向上的开口长度短。导风部件配置为在从车辆的前方观察时在车宽方向及上下方向上,前表面开口部位于与前格栅开口部的主开口部部分重叠且与狭缝开口部重合的位置。

    变速器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48027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410077452.X

    申请日:2014-03-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器,利用配置在变速器的第1空间内的挡板,将第2空间的油顺利地排出到第1空间。在变速器的壳体的内部借助隔壁划分出第1空间和第2空间,在隔壁形成使油从第2空间回到第1空间的连通孔,在第1空间内的面对连通孔的位置配置挡板。挡板具有:第1壁部,以覆盖形成在第1空间底部的储油部的上部的方式向连通孔延伸;第2壁部,以阻挡从连通孔流出的油的方式从第1壁部向上方立起;以及圆弧状的第3壁部,以沿着与隔壁平行配置的变速齿轮外周的方式从第1壁部向上方立起。从第2空间穿过隔壁的连通孔流出到第1壁部的上表面的油被第2壁部阻止并通过变速齿轮以沿着第3隔壁的方式被掬起。

    车辆用热交换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928229B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1810487646.5

    申请日:2018-05-21

    Abstract: 车辆用热交换装置(100),其具有:通路形成部(20),其配置于前保险杠(1)和热交换器(10)之间,从前保险杠(1)的空气导入口(4)到热交换器(10)的空气流入部(11),形成供冷却风通过的通路(21);以及热交换器(10),其以上端部相对于下端部位于后方的方式倾斜地配置,通路形成部(20),其具有:管道构件(30),其通过由上表面部(31)、底面部(32)和一对侧面部(33、34)包围起来的空间来形成通路(21)的一部分;以及闭塞构件(40),其以阻塞管道构件(30)的上表面部(31)和热交换器(10)的上端部之间的空隙的方式配置。

    车辆用热交换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928229A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10487646.5

    申请日:2018-05-21

    Abstract: 车辆用热交换装置(100),其具有:通路形成部(20),其配置于前保险杠(1)和热交换器(10)之间,从前保险杠(1)的空气导入口(4)到热交换器(10)的空气流入部(11),形成供冷却风通过的通路(21);以及热交换器(10),其以上端部相对于下端部位于后方的方式倾斜地配置,通路形成部(20),其具有:管道构件(30),其通过由上表面部(31)、底面部(32)和一对侧面部(33、34)包围起来的空间来形成通路(21)的一部分;以及闭塞构件(40),其以阻塞管道构件(30)的上表面部(31)和热交换器(10)的上端部之间的空隙的方式配置。

    驱动装置润滑结构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22397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068717.5

    申请日:2013-03-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装置润滑结构,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对电动机和变速机构供给润滑油,能够实现润滑的高效化。在轴向上的位于电动机(MG)和自动变速器(1)中间的位置配置有形成为沿着电动机的大致U字形状的润滑板(20),在润滑板的轴向另一侧面(61)设有与第1流路(30)连通以将润滑油供给至自动变速器的第1润滑孔(倒车轴内用孔、输出轴内用孔、第2驱动齿轮轴内用孔以及啮合部用孔(27)),在润滑板的轴向一侧面(62)设有与第2流路(40)连通以将润滑油供给至电动机的第2润滑孔(电动机用孔)。因此,在形成为简单的结构的同时仅利用一个润滑板就能够将润滑油供给至在轴向两侧配置的电动机和自动变速器,能够实现润滑的高效化。

    车辆前部结构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677754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011012505.1

    申请日:2020-09-23

    Inventor: 五十岚达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向冷却装置供给更多的行驶风并且提高冷却装置的冷却性能的车辆前部结构。车辆的车辆前部结构具备:前保险杠;导风部件,其配置于前保险杠的后方;以及ATF冷却器,其配置于与导风部件的后表面开口部对置的位置。在前保险杠的前格栅开口部中,设置于车宽方向左外侧的狭缝开口部与设置于车宽方向中央的主开口部连接。狭缝开口部与主开口部相比在上下方向上的开口长度短。导风部件配置为在从车辆的前方观察时在车宽方向及上下方向上,前表面开口部位于与前格栅开口部的主开口部部分重叠且与狭缝开口部重合的位置。

    驱动装置润滑结构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322397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310068717.5

    申请日:2013-03-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装置润滑结构,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对电动机和变速机构供给润滑油,能够实现润滑的高效化。在轴向上的位于电动机(MG)和自动变速器(1)中间的位置配置有形成为沿着电动机的大致U字形状的润滑板(20),在润滑板的轴向另一侧面(61)设有与第1流路(30)连通以将润滑油供给至自动变速器的第1润滑孔(倒车轴内用孔、输出轴内用孔、第2驱动齿轮轴内用孔以及啮合部用孔(27)),在润滑板的轴向一侧面(62)设有与第2流路(40)连通以将润滑油供给至电动机的第2润滑孔(电动机用孔)。因此,在形成为简单的结构的同时仅利用一个润滑板就能够将润滑油供给至在轴向两侧配置的电动机和自动变速器,能够实现润滑的高效化。

    变速器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48027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410077452.X

    申请日:2014-03-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器,利用配置在变速器的第1空间内的挡板,将第2空间的油顺利地排出到第1空间。在变速器的壳体(11)的内部借助隔壁(11a)划分出第1空间(12)和第2空间(13),在隔壁形成使油从第2空间回到第1空间的连通孔(11c),在第1空间内的面对连通孔的位置配置挡板(19)。挡板具有:第1壁部(19c),以覆盖形成在第1空间底部的储油部(11b)的上部的方式向连通孔延伸;第2壁部(19d),以阻挡从连通孔流出的油的方式从第1壁部向上方立起;以及圆弧状的第3壁部(19e),以沿着与隔壁平行配置的变速齿轮(25)外周的方式从第1壁部向上方立起。从第2空间穿过隔壁的连通孔流出到第1壁部的上表面的油被第2壁部阻止并通过变速齿轮以沿着第3隔壁的方式被掬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