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结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171477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910042292.8

    申请日:2019-0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将从车辆后方输入到后侧框架的冲击载荷通过紧凑的结构在后侧框架的弯折部分散而向车辆前方传递的车身结构。车身具备后侧框架(3)、后横梁(4)及纵框架(5)。左右的后侧框架(3)具有:实质上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前后延伸部(3a);在前后延伸部(3a)的前端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倾斜地弯折的弯折部(3b);从弯折部(3b)向车宽方向外侧前方延伸的倾斜部(3c)。后横梁(4)的端部结合于后侧框架(3)的倾斜部(3c)的前部区域。车身结构设有载荷传递构件(30),该载荷传递构件(30)从后侧框架(3)的弯折部(3b)向车辆前方延伸而固定于后横梁(4)中的与纵框架(5)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车身结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171477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042292.8

    申请日:2019-0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将从车辆后方输入到后侧框架的冲击载荷通过紧凑的结构在后侧框架的弯折部分散而向车辆前方传递的车身结构。车身具备后侧框架(3)、后横梁(4)及纵框架(5)。左右的后侧框架(3)具有:实质上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前后延伸部(3a);在前后延伸部(3a)的前端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倾斜地弯折的弯折部(3b);从弯折部(3b)向车宽方向外侧前方延伸的倾斜部(3c)。后横梁(4)的端部结合于后侧框架(3)的倾斜部(3c)的前部区域。车身结构设有载荷传递构件(30),该载荷传递构件(30)从后侧框架(3)的弯折部(3b)向车辆前方延伸而固定于后横梁(4)中的与纵框架(5)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车身结构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155182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1910116488.7

    申请日:2019-02-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将输入到延长件、横梁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载荷效率良好地向车身构件传递的车身结构。车身具备:一对侧框架,它们分别在车辆的左右的侧部实质上沿着前后方向分别延伸;一对延长件(14),它们从各所述侧框架的前后方向的端部向远离车辆前后方向的中央的方向而沿着前后延伸;以及横梁,其配置于一对延长件(14)的车宽方向内侧,且实质上沿着车宽方向延伸。在横梁上设置有向车辆前后方向中央侧延伸的左右的一对延伸设置部(17)。各延伸设置部(17)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结合于比延长件(14)靠车辆前后方向中央侧的车身构件。

    车身结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155182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116488.7

    申请日:2019-02-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将输入到延长件、横梁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载荷效率良好地向车身构件传递的车身结构。车身具备:一对侧框架,它们分别在车辆的左右的侧部实质上沿着前后方向分别延伸;一对延长件(14),它们从各所述侧框架的前后方向的端部向远离车辆前后方向的中央的方向而沿着前后延伸;以及横梁,其配置于一对延长件(14)的车宽方向内侧,且实质上沿着车宽方向延伸。在横梁上设置有向车辆前后方向中央侧延伸的左右的一对延伸设置部(17)。各延伸设置部(17)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结合于比延长件(14)靠车辆前后方向中央侧的车身构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