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摄像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282674B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0980154771.3

    申请日:2009-1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463 H01L21/266 H01L27/14609 H01L27/14689

    Abstract: 阵列状排列的像素部(10)具备光电变换部(11)、将电荷传输到浮动扩散层(12)的传输晶体管(13)、以及将传输的电荷输出到输出线的放大晶体管(14),相邻的光电变换部(11)间、以及光电变换部(11)和放大晶体管(14)之间通过绝缘隔离部(22)进行隔离。绝缘隔离部(22)具有在光电变换部(11)间未配置有放大晶体管(14)的第1区域(A)、和在光电变换部(11)间配置有放大晶体管(14)的第2区域(B),在绝缘隔离部(22)的下方,形成有第1隔离扩散层(23)和第2隔离扩散层(24),在的第1区域(A),第2隔离扩散层(24)的宽度比第1隔离扩散层(23)的宽度宽。

    立体摄像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77186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280015564.1

    申请日:2012-03-23

    Abstract: 立体摄像装置(100)具备:第一摄像机(C1),生成用于计算表示被摄体的立体形状的第一距离图像的基准图像;第二摄像机(C2),生成用于计算第一距离图像的参考图像;立体匹配部(3),搜索基准图像与参考图像之间的对应像素,根据该对应像素计算视差,生成第一距离图像;以及光源(1),向被摄体照射强度调制后的红外光,第一摄像机(C1),将由被摄体反射的、强度调制后的红外光的反射光,与该强度调制同步来接受,从而还生成包含距被摄体的反射点的距离信息的第二距离图像。

    固体摄像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82674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0980154771.3

    申请日:2009-1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463 H01L21/266 H01L27/14609 H01L27/14689

    Abstract: 阵列状排列的像素部(10)具备光电变换部(11)、将电荷传输到浮动扩散层(12)的传输晶体管(13)、以及将传输的电荷输出到输出线的放大晶体管(14),相邻的光电变换部(11)间、以及光电变换部(11)和放大晶体管(14)之间通过绝缘隔离部(22)进行隔离。绝缘隔离部(22)具有在光电变换部(11)间未配置有放大晶体管(14)的第1区域(A)、和在光电变换部(11)间配置有放大晶体管(14)的第2区域(B),在绝缘隔离部(22)的下方,形成有第1隔离扩散层(23)和第2隔离扩散层(24),在的第1区域(A),第2隔离扩散层(24)的宽度比第1隔离扩散层(23)的宽度宽。

    固体摄像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72930A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0980153560.8

    申请日:2009-1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463 H01L27/14654

    Abstract: 以阵列状排列的像素部(10)的相邻的光电转换部(11)之间、以及光电转换部(11)和放大晶体管(14)之间分别用绝缘隔离部(22)进行隔离,绝缘隔离部(22)具有在光电转换部(11)之间未配置放大晶体管(14)的第一区域(A)和配置了放大晶体管(14)的第二区域(B)。在第一区域(A)的绝缘隔离部(22)的下方,形成有低浓度的第一隔离扩散层(23),在第二区域(B)的绝缘隔离部(22)的下方,形成有高浓度的第二隔离扩散层(24)和低浓度的第一隔离扩散层(23)。第二区域(B)中的放大晶体管(14)的源极·漏极区域形成在与第二隔离扩散层(24)同时形成的阱区域(25)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