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安装结构以及真空成膜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58185A

    公开(公告)日:2009-10-14

    申请号:CN200880001091.3

    申请日:2008-03-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4/545

    Abstract: 本发明的传感器安装结构(50)具备支持基体(21a),利用流过其内部的冷却流体进行冷却的基体支架(6a)、检测与在基体(21a)上成膜相关的物理量(下述为成膜相关物理量)的传感器(55)、与传感器(55)形成一体,能够传递成膜相关物理量,而且将成膜相关物理量变换为传送信号的变换器(54)、将变换器(54)收容于其内部,而且使传感器(55)露出于其外部的容器(52);将容器安装于基体支架(6a)上,而且使得能够利用冷却流体对容器(52)进行冷却。

    超低温冷冻装置及真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04209A

    公开(公告)日:2009-08-12

    申请号:CN200910118136.1

    申请日:2005-01-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低温冷冻装置,于使用混合沸点相互各异复数种冷媒的混合冷媒的超低温冷冻装置(R)中,为确保对于过冷却器(31)的液体冷媒流量,增大低温盘管(32)的冷却效率,对于设置了低温盘管(32)及毛细管(29)的主冷媒回路(38)、上流端连接于上述主冷媒回路(38)的上流端,设置了毛细管(28)的副冷媒回路(39),使副冷媒回路(39)的高度位置低于主冷媒回路(38)的高度位置。使自过冷却器(31)一次一侧(31a)喷出的气液混合状态冷媒流入副冷媒回路(39)的流量比流入主冷媒回路(38)的流量多,流向副冷媒回路(39)的液体冷媒流量比流入主冷媒回路(38)的流量增加。

    超低温冷冻装置、冷冻系统及真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0485285C

    公开(公告)日:2009-05-06

    申请号:CN200580002097.9

    申请日:2005-01-05

    Abstract: 于使用混合沸点相互各异复数种冷媒的混合冷媒的超低温冷冻装置(R)中,为确保对于过冷却器(31)的液体冷媒流量,增大低温盘管(32)的冷却效率,对于设置了低温盘管(32)及毛细管(29)的主冷媒回路(38)、上流端连接于上述主冷媒回路(38)的上流端,设置了毛细管(28)的副冷媒回路(39),使副冷媒回路(39)的高度位置低于主冷媒回路(38)的高度位置。使自过冷却器(31)一次一侧(31a)喷出的气液混合状态冷媒流入副冷媒回路(39)的流量比流入主冷媒回路(38)的流量多,流向副冷媒回路(39)的液体冷媒流量比流入主冷媒回路(38)的流量增加。

    车辆升降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机械式停车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0455761C

    公开(公告)日:2009-01-28

    申请号:CN200610002526.9

    申请日:2006-01-10

    Inventor: 小森保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使车辆升降装置的车辆路面与上下用甲板面大致为一平面,形成上下容易的结构的停车设备。车辆升降装置设置:在设置停车棚的停车塔的垂直方向上升降的升降框架、将升降框架上的托盘存放于停车棚的横向驱动装置、在该升降框架上从下部支持托盘的旋转框架、在升降框架上使该旋转框架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设置于该旋转框架与升降框架之间,抑制旋转框架旋转的配合机构、以及使旋转框架从在托盘的车辆路面与上下用甲板的上表面大致为一平面的位置上吊挂升降框架,以配合机构抑制旋转的状态,上升到托盘与上下用甲板互不干扰的位置,然后使其上升到解除配合机构对旋转的抑制的位置的柱塞缸。

    垃圾滑槽系统
    9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77972A

    公开(公告)日:2008-05-14

    申请号:CN200710140295.2

    申请日:2007-08-08

    Inventor: 碓井仁

    Abstract: 将具有暂储部(31)、开闭暂储部(31)的下端开口(34)的排出门(32)的垃圾暂储排出器(3)安装在滑槽(11)的下端。垃圾暂储排出器(3),在暂储部(31)内储存了所规定的垃圾时打开排出门(32),将垃圾排出到收集器(21)内。

    光学增透膜及其镀膜方法
    9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45000C

    公开(公告)日:2007-10-24

    申请号:CN03156715.0

    申请日:2003-0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增透膜(反射防止膜)及其镀膜方法。一层具有与丙烯酸树脂基片的折射率基本相等的折射率的第一一氧化硅膜制备在该基片上至大约200钠米厚度,在该第一一氧化硅膜上制备一层折射率值在1.48至1.62之间范围内的第二一氧化硅膜至大约200钠米厚度。还有,例如在高低高低型增透膜的情况中,使用一特殊的离子镀装置制备一层折射率值在2.2至2.4之间范围的二氧化钛膜,以作为从最外层起算的第二层。

    集装箱
    10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17756A

    公开(公告)日:2006-08-16

    申请号:CN200510097661.1

    申请日:2005-08-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装箱,其以简单的机构实现盖部件的开闭,能够实现盖部件开闭所需的设备的简洁化及空间的节省,且在设计性方面优异。该集装箱,在集装箱主体(11)的后壁(2)上形成有出入口(4),出入口设置成可由上盖板(6)与下盖板(5)关闭,在出入口与压实机的压出口连接了的状态下,通过压实机侧的移动机构使上盖板向上方移动,并且,连结压实机的压出板与下盖板通过压出板的往复运动对压实机内的垃圾从压出口经出入口进行压缩移送,其中,在上盖板上设有盖部件(7),所述盖部件通过上下滑动开闭其与下盖板之间的间隙。盖部件构成为,通过与集装箱(1)向压实机的连接/分离动作联动地动作的滑动机构(8)开闭间隙(156)。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