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乙醇为过渡碳源的双菌分步发酵产单细胞蛋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36118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165441.1

    申请日:2018-0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乙醇为过渡碳源的双菌分步发酵产单细胞蛋白的方法,以混糖为碳源,以树干毕赤酵母为发酵菌株,发酵制备出树干毕赤酵母单细胞蛋白和含有乙醇的发酵液,然后向发酵液中加入产朊假丝酵母,发酵制备出产朊假丝酵母单细胞蛋白。本发明采用乙醇为中间过渡碳源,双菌分步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结果发现,双菌分步发酵能够较好解决混菌共发酵情况下两种菌体之间相互抑制的问题,与产朊假丝酵母和树干毕赤酵母单菌发酵相比,双菌分步发酵的粗蛋白生产速率提升较为明显,分别提高了102.72%和38.41%。

    一种亚铁离子协同醋酸催化高效消减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76397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543487.6

    申请日:2018-05-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铁离子协同醋酸催化高效消减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方法,采用适量的亚铁离子在低温条件下协同醋酸快速处理大豆豆粕,可使抗原蛋白完全消解,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从5.15mg/g降低至0.81mg/g,消减率达到84%以上,同时蛋白溶解度为85%左右,符合饲料用豆粕的国际标准。该方法可以在不损失豆粕营养价值的前提下高效地消减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为显著改善豆粕的营养价值和提高养殖效益提供一种高效、简便和快速的生产技术。

    一种定量表征半乳甘露聚糖不完全降解产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38529B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610215009.3

    申请日:2016-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量表征半乳甘露聚糖不完全降解产物的方法,将半乳甘露聚糖不完全降解产物分级成若干分子量区间,测定各分子量区间的平均分子量及对应的半乳甘露聚糖不完全降解产物含量,以若干不同平均分子量的半乳甘露聚糖不完全降解产物的含量定量表征半乳甘露聚糖不完全降解产物。该定量表征半乳甘露聚糖不完全降解产物的方法,具有科学、准确、易于操作等优点,可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质量控制以及食品、饲料中半乳甘露低聚糖不完全降解产物的定量分析中广泛推广应用,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种铁离子-醋酸催化定向水解半纤维素制取木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18103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711414867.1

    申请日:2017-12-20

    Inventor: 黄凯旋 徐勇 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离子-醋酸催化定向水解半纤维素制取木糖的方法。该方法以半纤维素为原料,粉碎筛选后利用0.6%~1.2%的三价铁离子(质量浓度)和2%~10%的醋酸(质量浓度)在150~180℃条件下预处理20~60min,定向催化水解木聚糖生成木糖溶出,经固液分离得到木糖液,90%以上木聚糖被降解,其中木糖得率超过70%,并采用减压蒸发木糖液以醋酸-水共沸物的形式回收醋酸。该方法操作安全、木糖得率高、降解抑制物少且实现醋酸催化剂回用;此外,作为过渡金属的三价铁离子不仅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而且稳定,不会影响产品木糖的品质;因此,该方法更加绿色、环保和高效。

    一种原位分离和回收强碱性溶液中半纤维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47353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414868.6

    申请日:2017-12-20

    Inventor: 罗京 徐勇 黄凯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B37/00 C08B37/00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分离和回收强碱性溶液中半纤维素的方法,主要特征:按溶液体积比向含半纤维素的强碱性溶液中添加乙醇至20%~80%,充分混匀,于室温条件下静置沉降15~150min后分离回收半纤维素。通过乙醇改变强碱性溶液体系的介电性质,破坏半纤维素的氢键、水化层和改变大分子构象,促使其原位沉淀析出。采用虹吸、溢流、过滤或离心等方法从乙醇碱溶液中分离回收半纤维素,半纤维素质量回收率超过90%。利用高浓度碱对乙醇/水体系气化分离的促进效应,采用蒸(精)馏或气化膜分离乙醇碱溶液分别得到乙醇、强碱性溶液并回用,乙醇质量回收率超过92%,强碱性溶液中残留乙醇质量浓度低于0.05%。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