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81534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310757120.1
申请日:2013-12-09
Applicant: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13/931 , G01S7/40 , G01S7/41 , G01S13/87 , G01S2007/4039 , G01S2013/9346 , G01S2013/93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交叉路口碰撞警示系统的概率目标选择和威胁评估方法以及应用。一种系统和方法提供用于车辆避免撞目的的目标选择和威胁评估,其使用雷达扫描回波的概率分析。该系统确定主车辆的行驶路径,并提供从主车辆上的传感器发射的雷达信号。该系统接收来自被探测物体的多个扫描回波点,处理扫描回波点来生成限定每个被探测物体的轮廓的分布信号,并且处理扫描回波点以提供每个被探测物体的位置、平移速度和角速度。该系统选择可能进入主车辆的行驶路径中的物体,并且通过比较指示物体可能进入行驶路径中的扫描回波点数量与已被接收的用于该物体的扫描点数量,对那些物体进行威胁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4181514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410407342.5
申请日:2014-08-18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合成孔径雷达高精度运动补偿方法,它是首先用雷达平台匀速直线运动轨迹进行BP成像,获得粗聚焦的SAR图像,然后以SAR图像强度作为目标函数,然后以图像强度最优为准则迭代调整天线相位中心误差,迭代结束后获得天线相位中心误差估计,天线相位中心(Antenna Phase Center,APC)位置误差,最后将估计出的APC位置误差加到匀速直线运动轨迹上,获得APC绝对位置,并用BP算法进行最终的高精度成像。本发明方法与现有的基于图像强度的自聚焦BP算法相比,能获得更高的运动补偿精度,且大大降低了内存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04181511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310195248.3
申请日:2013-05-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基微波辐射计定标方法,包括:获得不同衰减值时各通道输出的电压值,利用衰减值计算对应的等效亮温值,根据各等效亮温值与各通道输出电压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计算出系统非线性因子和噪声源注入噪声,完成初步定标;根据时间地点匹配的探空廓线数据,建立大气光学厚度和大气质量的对应关系,代入定标参数,得到一定标关系曲线,根据定标关系曲线确定定标参数;在每个衰减值处观测冷空和冷空耦合噪声,获得不同衰减值时各通道输出的电压值,并对衰减值和电压值进行拟合;利用衰减器衰减值与输出电压值的关系,计算天线对准冷空时观测到的等效噪声温度,确定所述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冷空所对应的亮温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150008B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0980135620.3
申请日:2009-08-26
Applicant: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11/27 , G01S7/40 , G01S7/497 , G01S7/52004 , G01S13/931 , G01S15/931 , G01S17/936 , G01S2013/9375
Abstract: 按本发明的用于调整或校准车辆环境传感器(15)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至少一个目标对(20、22)安置在机动车辆(7)的后轮(12、14)上;通过至少一个测量单元(32、46)来拍摄所述目标对(20、22)并且从中确定行驶轴线(64);将至少一个目标(16、18)安放在相对于车辆环境传感器调整或校准元件(62)的已知的位置中;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测量单元(32、46)来拍摄安放在所述车辆环境传感器调整或校准元件(62)上的目标(18)并且确定所述车辆环境传感器调整或校准元件(62)相对于行驶轴线(64)的角度位置;使所述车辆环境传感器调整或校准元件(62)相对于行驶轴线(64)定向;并且相对于行驶轴线(64)调整或校准所述车辆环境传感器(15)。
-
公开(公告)号:CN104007426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410208375.7
申请日:2014-05-1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研究院雷达与电子对抗研究所
IPC: G01S7/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对空射击管理中的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空射击管理中的ADS与雷达信息系统误差配准算法,包括对空中单目标和多目标的系统误差配准算法。空中单目标系统误差配准算法包括以下两个步骤:a)应用分布式多传感器接收数据进行处理;b)并将数据发送至融合中心,根据各传感器节点的航迹数据完成数据转换、时间对准、空间对准、航迹相关和数据合成,获得系统误差的最优估计。空中多目标系统误差配准算法结合空中多目标的识别,完成对多目标的系统误差估计及测量数据整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能有效校准系统误差,监视精度高,关联由不同雷达和ADS探测到的属于同一目标的航迹,融合多雷达数据并进一步融合ADS数据,对空中目标进行准确识别、高精度定位与跟踪,实现统一化、准确化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03983954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185956.3
申请日:2014-05-05
Applicant: 上海新跃仪表厂
IPC: G01S7/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雷达跟瞄高精度地面测试的误差补偿系统,包含:二维转台;设置在二维转台上的雷达驱动机构;与二维转台连接的二维转台控制计算机;与雷达信号处理组件连接的中转计算机;与雷达驱动机构相对设置的目标模拟源;与目标模拟源连接的雷达射频模拟器;与雷达射频模拟器连接的雷达综合控制计算机;分别与二维转台控制计算机、中转计算机及雷达综合控制计算机连接的数字空间系统主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雷达跟瞄高精度地面测试的误差补偿方法。本发明能够实现空间相对运动角度模拟的前馈补偿,提高雷达跟瞄高精度地面测试系统的测试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941242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216046.7
申请日:2014-05-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单特显点的调频连续波线阵幅相误差校正方法,该方法首先校正回波中的调频率非线性误差信号,然后利用RVP滤波处理将调频率非线性误差和多通道幅相误差相分离,最后分别校正调频率非线性误差通过RVP滤波处理后得到的信号和多通道幅相误差的影响,完成对系统接收回波总的幅相误差的校正。该方法解决了调频连续波线阵成像雷达系统中存在调频率非线性误差和多通道幅相误差使得直接成像造成重建的雷达图像质量降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926564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81229.X
申请日:2014-04-30
Applicant: 成都民航空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1S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源监视数据的融合方法及装置。上述方法包括:定位目标所在的单位区域,获取该单位区域对应的多个监视源的静态权重;根据实时质量监控结果、系统状态协方差估计值以及上一周期融合效果获取所述单位区域对应的动态权重;根据所述静态权重和所述动态权重获取所述单位区域对应的综合权重;采用综合权重对所述单位区域内的多源监视数据进行融合。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考虑到各个监视传感器的实时状态、单个数据源与多源数据融合的结果的差异情况,结合静态权重和动态权重加权的融合算法有效地跟踪了雷达精度的变化,实时性得到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3852752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410095271.X
申请日:2014-03-14
Applicant: 北京川速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S7/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7/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试测速雷达的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一种调试测速雷达的装置,包括:主控芯片、电源、外部时钟、串口芯片、数码管和控制装置;电源的第一输出端向主控芯片供电,第二输出端向串口芯片供电;串口芯片连接主控芯片和测速雷达,主控芯片通过串口芯片接收测速雷达发送的速度值;主控芯片连接数码管,数码管显示主控芯片接收到的速度值;主控芯片连接调节测速雷达参数的控制装置;主控芯片接收外部时钟发送的时钟信号。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调试测速雷达的装置及方法可以直观的查看数码管上显示的测控雷达测量到的车速值,而且可以通过控制装置调整测速雷达的参数,从而提高了调试测速雷达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837865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410070127.0
申请日:2014-02-27
Applicant: 江苏兆胜空调有限公司
IPC: G01S7/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7/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雷达冷却装置试验用模拟负载系统,一条以上的冷却液进管连接于雷达冷却装置冷却液出口与电加热器之间,冷却液进管上依次进液截止阀、进液压力传感器和进液温度传感器;所述一条以上的冷却液出管连接于雷达冷却装置冷却液进口与电加热器之间,冷却液出管上依次流量传感器、出液温度传感器、出液压力传感器和出液截止阀;所述电加热器、进液截止阀、进液压力传感器、进液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出液温度传感器、出液压力传感器和出液截止阀均连接于控制显示系统。其结构简单,测试使用便捷,能有效测试雷达冷却装置的实际制冷效率,满足雷达系统冷却要求,提高系统工作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