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357977A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710500228.0
申请日:2017-06-2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二阶盲辨识的线性时不变结构工作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及对应的时不变的工作模态参数识别的装置、一种结合二阶盲辨识和最小二乘广义逆方法的三维结构的工作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及对应一种时不变三维圆柱壳工作模态参数识别的实验装置,一种时变的工作模态参数识别的方法和一种基于滑动窗二阶盲辨识的线性时变结构工作模态参数识别装置。该方法和装置仅由实测的响应信号就能对时不变或者带有时变特性的动态系统进行工作模态参数在线实时识别,识别出结构(系统)的工作模态参数(模态振型,模态频率),能实时有效监测系统的动态变化特性,可用于振动控制、设备故障诊断、健康监测以及系统结构分析与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6933325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073174.4
申请日:2017-02-1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G06F1/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优先级IO设备能耗管理方法:利用单调速率双优先级策略调度任务;计算来自任务实例Ti,j预算的空闲时间ST(Ti,j,t);计算来自任务实例Ti,j最近满足条件时间点的空闲时间LT(Ti,j,t);计算设备λk的设备空闲时间DS(λk,t);当设备λk处于活跃状态,且其设备空闲时间DS(λk,t)大于设备临界时间B(λk),将设备λk切换到休眠状态,且设置其激活时间Up(λk);当设备处于休眠状态,且当前时间等于设备的激活时间Up(λk),将设备切换到活跃状态。本发明能够确保资源受限周期任务在其截止期限内完成执行,且能够确保资源被互斥的使用;降低设备能耗,进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减少电池的更换周期。实施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能够比现有技术节约大约33.28%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06708242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121620.6
申请日:2016-12-0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G06F1/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32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硬实时系统能耗最优方法,包括:计算硬实时系统中每个使用设备Dk的临界时间Bk;将任务Ti所使用设备的临界时间按照非降的顺序进行排列;根据所使用设备的临界时间,将任务Ti的空闲区间划分为m+1个子区间{Im,Im‑1,…,I0};分别计算任务Ti的响应时间属于所述子区间和不属于所述子区间时,执行任务Ti所消耗的总能耗Ei(S);求取总能耗Ei(S)的最小值,获得局部最优速度根据局部最优速度计算全局最优速度本发明方法计算的全局最优速度能够有效地降低系统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03559340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310511500.7
申请日:2013-10-25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COMI‑PSO算法的不相关多源频域载荷识别方法,首先根据多个载荷源不相关的性质,对载荷识别的动力学方程进行了解耦;其次,利用基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最小二乘解的传递函数进行识别;再次,寻找一个可行载荷解,使得所测得的响应的最大相对误差最小;最后,采用COMI‑PSO算法来搜索求解该单目标最优化问题,识别多个不相关载荷源;本发明根据多个测点的响应信号,能同时识别多个不相关频域载荷源,能彻底解决传递函数获取困难,在共振频率处矩阵求逆所出现的病态问题,通过本发明识别的多元载荷激励的精度和对测量噪声的敏感程度均优于传统方法,基本能满足3db的工程精度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4112072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410335960.3
申请日:2014-07-15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小波阈值去噪的主成分分析的工作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能够有效滤除小阻尼机械结构的振动响应信号中的测量噪声,识别出系统的工作模态(模态固有频率、模态振型),甚至能识别出在响应信号中贡献量小的工作模态(模态固有频率、模态振型),并赋予了PCA模态参数识别算法以及物理意义解释与证明。以及该方法在三维工作模态参数识别中的应用,在设备故障诊断与健康状态监测中的应用。还涉及一种基于所述方法的工作模态参数分析仪,将多个振动传感器布置于机械结构的关键点上,通过对测量得到的振动响应信号进行工作模态参数识别,可以了解系统结构的特性的变化,并将其应用于大型工程结构的故障诊断与健康状态监测中。
-
公开(公告)号:CN106446503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578140.6
申请日:2016-07-21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G06F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遗忘自协方差矩阵递推主元的时变工作模态识别方法,包括:获取线性时变结构在环境激励下多个振动响应传感器从初始时刻0到时刻k的非平稳信号数据矩阵 归一化后求其自协方差矩阵并进行形式的特征向量分解,储存V(k)。获取下一时刻的时域振动响应信号数据,对新的自协方差矩阵进行递归推导时,加入遗忘因子,分配给新旧数据不同的权重,得到V(k+1);循环上述推导步骤,能够得到任意时刻的V(k),V(k)对应k时刻该结构的瞬态工作模态振型矩阵,利用单自由度识别技术对矩阵V(k)TXk进行处理,得到k时刻该结构的瞬时工作固有模态频率。该方法能够有效监测线性工程结构工作模态参数的时变结构特性,可被用于设备故障诊断、健康监测以及系统结构分析与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4991051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10372029.7
申请日:2015-06-3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G01N33/3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混合模型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先在现场按照标准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对不同混凝土配比进行强度实验,获得多组“水泥x1、高炉矿渣粉x2、粉煤灰x3、水x4、减水剂x5、粗集料x6和细集料x7、养护龄期x8混泥土组分配比信息-混凝土强度y”的学习样本,并对混合模型中的极限学习机、人工神经网路和支持向量机进行训练,通过以最小化相对误差为优化目标确定最佳的极限学习机、人工神经网路和支持向量机,在此基础上,基于自适应权重的决策函数可根据三种建模方法的预测值,确定最佳的混凝土预测强度y,用于判断该混凝土组分输入信息是否达到工程设计要求;本发明对三种建模方法的优缺点扬长避短,综合预测效果更好,从而提高对不同实际工况的适应性,即鲁棒性,这对于混凝土快速配合比设计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408006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805413.6
申请日:2016-09-0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 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IPC: G06K9/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6228 , G06K9/62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快速确定复杂不解析不确定性问题随机性的分析方法,包括:步骤一、对随机向量X进行抽样,得到N个测试样本;步骤二、高效初始样本集构建及其测试样本统计;步骤三、基于Kriging建模的复杂工程函数重构及其新样本选择与测试样本统计;步骤四、收敛性判断。本发明以少量样本点获得复杂工程问题函数的概率统计信息,从而减少函数求解次数,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372343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805287.4
申请日:2016-09-0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 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分位点法快速确定不解析不确定问题随机性的分析方法,包括:S1.将函数f的模型输出视为正态分布,根据工程问题的可靠性指标βp1,βp2确定正态分布的左尾部分位点p1和右尾部分位点p2,且有p1+p2=1,p1=1-Φ(βp1),p2=1-Φ(βp2),Φ(·)为正态分布函数;S2.采用高效算法计算分位点p1对应的函数响应值fp1;S3.采用高效算法计算分位点p2对应的函数响应值fp2;S4.以p1和p2分别对应的响应值fp1和fp2来评价该函数的概率分布。本发明采用正态分布函数中分位点的概念来评价复杂工程问题的概率分布特性,并通过高效计算方法,通过少量样本即可获得可靠的计算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353186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696427.9
申请日:2016-08-1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 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IPC: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确定金属材料接触碰撞中恢复系数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试验准备,准备试验材料金属球、金属板、速度传感器和采集卡;S2试验过程,释放金属球,使其从与金属板距离H的高处落下,在金属球第一次碰撞金属板直至停止于金属板的过程中,速度传感器获取金属球在金属板上每次碰撞后的加速度值和碰撞时间值,记第i次采集的加速度为ai,ai对应的时间值ti;采集卡采集该加速度值和时间值;S3试验数据处理,包括S31根据加速度值和加速度所对应的时间值制作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S32依次求出Δti、Tn和T2n;S33求出恢复系数。本发明易操作,通过测试金属材料接触碰撞过程中加速度随的时间变化,获得精确的碰撞恢复系数,提高了测量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