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48182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414433.7
申请日:2020-05-15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一粒径填充式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使用基层设计厚度1/3~1/2的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为骨架,嵌锁形成,再填充2.36~4.75mm单一粒径碎石,形成具有18~25%孔隙率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以大粒径碎石为骨架,可有效提高基层整体强度、增强基层抗裂、抗变形及耐久性等性能;同时组成材料内部具有一定孔隙率,有利于路面温度变化的保护,在高温季节降低沥青路面老化速率,低温季节可减缓冻融作用对结构产生的破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0696184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023615.5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水水泥混凝土制备方法,采用体积构成理论,石料构成混凝土骨架,砂、水、水泥作为填充石料构成空隙,填充完成后形成的空隙作为混凝土排水通道,采用体积参数空隙率来控制混凝土透水性能。本方法掺入一定无机型增强剂激发水泥活性,提高胶结材料粘结石料后混凝土后强度,通过石料与砂比例的控制,增加石料表面之间接触面积,以此实现透水混凝土高强度与耐久性。本方法通过分次加水和加水泥搅拌,增加其均匀性和分散性,保证制备的高强透水水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空隙连通性,以此,确保其强度和排水效果。本方法制备的透水混凝土强度达到C35以上,满足重载道路使用要求,对于重载道路品质提升和使用寿命有较大促进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029549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222862.1
申请日:2019-03-22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IPC: E01C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填石路基脱空开裂的处治方法,包括采用探地雷达对填石路基脱空病害进行无损检测、采用水泥砂浆对脱空部位进行振捣注浆、采用双绞合金属网加固路床三项关键技术。本发明在注浆结束后,采用双绞合金属网对路基结构进一步加固,增强了路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降低了路基开裂对路面的不利影响。综上,本发明使填石路基内部注浆成为可能,有效提高了路基承载力和结构稳定性,延长了路面使用寿命。本发明的处治方法极大的避免了大填大挖作业,大大减少了养护工程量,缩短了养护施工时间,经济和社会效益均较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6567302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935003.3
申请日:2016-11-01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1C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C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城高速与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匝道转换互通立交桥,涉及道路交通设计领域,该互通立交布局结构适用于相交公路两侧受用地限制,通过充分利用回头展线,设置迂回调头的匝道,最大限度的利用高速公路沿线绿色走廊带用地,有利的避让艰巨工程和地质不良段落;采用多层次设计方案,增加互通式立交层次,各匝道灵活采用不同平纵面指标,改善立交布局,减少其用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本发明集经济高效、集约用地、安全舒适为一体的互通立交结构,为促进国家节约集约建造模式以及绿色交通的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218622489U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23190090.4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暗埋式高速公路超高段收排水装置,包括暗埋式集水管和收水槽,所述的暗埋式集水管包括集水管和包裹体;收水槽,所述的收水槽包括槽体和顶部篦子;集水井,所述集水井位于高速公路路边,内部设有横向排水管与外界连通,所述集水管与槽体连通后汇集至集水井内,由横向排水管将路面汇集水排出路基范围以外。本实用新型一种暗埋式高速公路超高段收排水装置,其暗埋式集水管可有效避免杂物落入排水管道,防止排水管道堵塞,从而提高了排水效率;收水槽间采用暗埋式集水管连接,管道疏通养护工作可通过集水槽完成,方便快捷,避免了常规的超高段排水设施大量的养护疏通工作,节省了人力物力。
-
公开(公告)号:CN216948441U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22954982.6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IPC: E02D29/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态型透水混凝土井盖,包括加筋普通混凝土框架和透水混凝土主体,所述的加筋普通混凝土框架为井圈和两垂直直径组成,在两垂直直径上设有4个吊装孔,对称布置,所述透水混凝土主体位于加筋普通混凝土框架内。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对路面储排水方式的研究进一步加大,将透水混凝土应用于井盖生产中,丰富当前井盖材料品种,在保证井盖强度及使用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雨水渗透能力,减少路面积水。本实用新型在加筋混凝土中及表面浇筑彩色透水混凝土,与周围路面材料形成统一、协调,同时,彩色给人以警醒,保证了井盖的使用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216193739U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22616747.8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泛柔性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包括路面基层及设置在所述路面基层上方的路面面层;所述路面基层包括的沥青碎石AM‑25层、水泥稳定碎石层、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层和级配碎石层,所述路面面层包括再生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高模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和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高模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作为路面面层的中间结构,提高了路面整体的模量,刚度强于一般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提升了路面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上设置再生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确保了道路的耐久性和高温抗车辙能力,充分的利用了路面废旧沥青混凝土,对于节约道路建设材料,促进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209907145U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20330506.7
申请日:2019-03-15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等级公路超高段中分带防排水系统,包括石灰土路床;位于所述石灰土路床顶部的纵向盲沟、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和包裹横向排水管的现浇混凝土;位于所述石灰土路床上部摊铺的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和中央分隔带;所述中央分隔带包括隔渗土工布、反滤土工布、耕植土、纵向路缘石、纵向路缘石底座及超高段所设置的横向过水槽;所述横向过水槽包括横向路缘石、横向路缘石底座及现浇混凝土枕梁;所述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上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的沥青混凝土面层;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包括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
公开(公告)号:CN208379355U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720275020.9
申请日:2017-03-21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液限粘性土改良尾矿砂的路床结构,包括高液限粘性土改良尾矿砂填芯,边坡包边土和植物纤维毯防护,路面结构层,土工格栅。本实用新型实现工业废料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在路床边坡采用生态防护,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对基层起到抗侵蚀和保水保墒的作用,生态环保,节能高效。本实用新型对废旧料尾矿砂性能进行改良,增加路床的耐久性和稳定性,生态边坡防护施工性价比高,有效减少施工及养护成本,因此,本项技术实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206736670U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720480737.7
申请日:2017-05-03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高速公路养护中超高段路面排水系统,包括纵向排水沟、集水井和横向排水管,纵向排水沟设置在紧邻着中分带护栏外侧的路缘带上,纵向排水沟底部设置有透水垫层,垫层底部设置不透水的透封层,雨水通过路面横坡流至纵向排水沟,集水井用于汇集纵向排水沟中积水,集水井侧面和底面设置防渗层,通过横向排水管将水排放到路面结构外。本实用新型集水井及纵向排水沟均设置在路缘带,施工作业面积小,维修养护较为方便,纵向排水沟采用顶管技术进行钻孔安装,避免对路面破坏,用作高速公路养护项目中,能安全、快捷、高效的将超高段积水排出,极大地改善路面的使用性能和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