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080601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0771978.6
申请日:2018-07-13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驾驶车辆刹车辅助执行装置,包括:电机;滚珠丝杆、螺纹连接于滚珠丝杆上的滑台以及直线导轨;拉压力传感器,其安装于滑台,用于实时采集踏板拉线的拉力信息;位移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拉压力传感器的位移信息;踏板拉线,其一端与拉压力传感器连接,另一端与安装于驾驶室底板上的制动踏板连接;控制器,其给电机发送开启信号或停止信号,并接收位移传感器发送的位移信息和拉压力传感器发送的拉力信息。本发明通过控制器发出指令实现电机、传动机构和踏板拉线等的机械运动,进而拉动制动踏板运动,并通过拉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进行精确的踏板深度和踏板力的反馈,最终实现汽车无人驾驶中制动踏板的精确自动控制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487724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331564.1
申请日:2018-04-13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侧方位立体停车系统,包括剪叉式升降台、双层车位和控制装置,剪叉式升降台包括升降架、升降电机、升降丝杠,升降电机带动升降丝杠旋转,其两端的螺母分别与升降架相连;双层车位包括矩形框架、上停车板、下停车板、平移电机和平移丝杠,上、下停车板对称设于矩形框架的顶部和底部,平移电机带动平移丝杠旋转,平移丝杠的螺母与下停车板底面相连;控制装置为STC单片机和蓝牙模块,STC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线缆分别与升降电机和平移电机相连,输入端通过线缆与蓝牙模块相连。本发明充分利用马路、小区两边侧方位停车位,不占用马路上层资源,不影响马路通行,蓝牙智能存取车方便、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944738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17460.1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H01M8/04298 , H01M8/04992 , H01M8/04701 , H01M8/04746 , H01M8/04828 , H01M8/0402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宽温域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宽温域控制系统在使用时,气路中的气流和气流的温度、湿度、压力和流量可根据需求调配所需的预设值;通过油浴循环装置与透明环境箱对燃料电池进行双重温度控制以提升温度的控制响应速度,在控制终端的调配下,可以满足反应装置预设温度范围内实现快速、稳定的温度控制,使燃料电池在室温至预设温度的任意温度下稳定运行。透明环境箱配合燃料电池的可视化窗口,能观察在室温到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液态水分布与传输,并且可以将燃料电池的温度控制在温度范围内的任一温度,从而可以实现对宽温域范围内的两相流动态机理与水管理技术进行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5482803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211041732.6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10K11/1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车内路噪控制的系统参数智能标定方法及系统,在车身布设传感器采集汽车噪声数据;利用车内视觉传感器对控制区域进行识别,根据乘员落座情况获取车内路噪分区控制模式;基于分区控制模式和控制区域降噪最大化,利用多重相干分析法筛选出该控制区域的最优参考信号组合;结合车内路噪分区控制模式,采用VSS‑DSAF算法生成次级噪声信号以干涉相消实现特定区域的降噪;利用二次规划算法对VSS‑DSAF算法的进行可调参数寻优设计。本发明可以解决目前车内路噪的主动控制计算复杂度高、收敛速度慢、稳定性差的缺点。使得车内各处落座人员均能获得较好的降噪效果。同时解决电动汽车在失去发动机阶次噪声声掩蔽效应之后的中低频路噪凸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465895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110697221.9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 徐州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消声器传递损失测试装置及控制方法。该装置直接采用发动机作为高温气流的输出源,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发动机排气口温度,输入给控制器来控制发动机的转速,使发动机输出不同温度、不同流速的气流,采用电动阀进一步精确控制气体流速,以模拟消声器实际使用过程中高温、高速气流的情况。本发明提出的发动机排气系统消声器传递损失测试装置具有操作简单、测试效率高、适用性强的优点。在不同发动机的排气系统消声器声学设计和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97694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827773.2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 武汉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8/04992 , H01M8/04791 , H01M8/04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阳极吹扫的控制方法,当阳极氮气的摩尔浓度大于上限值β,或各单片电池电压的均匀度大于临界值γ时,开启吹扫阀,通过阳极吹扫除去阳极积累的氮气,直至阳极氮气的摩尔浓度小于下限值α,且各单片电池电压的均匀度小于等于临界值γ时,关闭吹扫阀,通过将阳极氮气的摩尔浓度和各单片电池电压的均匀度共同作为吹扫策略的控制指标,实时精确控制燃料电池阳极吹扫,在充分排氮的同时,避免氢气浪费,保证燃料电池处于性能最优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640183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277959.9
申请日:2023-03-21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30/17 , G06F30/27 , G06F30/15 , G06N3/04 , G06F119/14 , G06F119/08 , G06F119/06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燃料电池堆建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仿真技术领域,能够有效提高燃料电池模型仿真计算速度,并有效提高了燃料电池模型的精度以及可靠性。该方法包括:根据预设边界条件构建歧管三维流体动力学模型;根据预设电流密度计算电池内部的预设气体传输数据;其中,所述预设气体传输数据包括阴极气体传输数据和阳极气体传输数据;根据所述预设气体传输数据耦合电化学控制函数以及热传输控制函数进行模拟,得到一维单电池机理模型;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一维单电池机理模型进行拟合,得到单电池神经网络模型;根据所述歧管三维流体动力学模型和所述单电池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得到燃料电池堆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2710473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011559902.0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发动机激励的系统和方法,通过总控计算机控制信号发生器输出真实发动机运行时的缸压信号,经由功率放大器驱动发动机激励源发生装置模拟真实发动机的激励。发动机激励源发生装置接收缸压信号并产生激振力,模拟发动机激励的振动与声音。建立“源‑路径‑响应”模型,获取结构对应的力振传递函数及力声传递函数,进行发动机传递路径分析试验。在保证稳定输出试验所需的激励源信号前提下大大简化结构,满足激励源方便拆卸与安装的要求,不仅可实现发动机不同工况的激励模拟,还可实现其他多缸发动机或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模拟,有利于在实验室范围内进行部分发动机相关NVH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509909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734183.4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7/18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熵权TOPSIS的白车身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对白车身进行静动态性能试验以验证白车身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筛选出优化设计的多个设计变量,建立多目标优化设计数学模型,设置初始样本点;对初始样本点进行有限元模型仿真,得到初始样本的响应;采用径向基函数构建近似模型,对目标函数近似模型有效性评价:求解多目标问题模型的帕累托前沿解集,得到满足约束条件的多个非劣解;利用熵权法和TOPSIS策略完成帕累托前沿解集优劣性能排序,获取白车身结构最优设计方案。能够精确、快速找出最佳结构设计方案,使白车身轻量化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5017974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504216.6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声品质评价的声品质自整形设计方法和系统,利用试验人员的主观评价方式对多工况采集的噪声信号待测样本进行主观评价,并运用支持向量机法(SVM)结合客观指标参数建立主客观评价体系,完成了主观评价值与客观评价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基于脑电系统的评价体系作为判定条件,通过舒适度等级设置和脑电参数采集,通过GRNN神经网络将主观评价转化为可以重复再现而能标准可量化的心理声学评价值,取消了传统主观评价过于依赖主观人员的主观意识的干扰,让主观评价过程具有再现性和标准一致性,将噪音舒适度方面的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实现有个体选择性的车内噪声控制和设计,使车内噪声更加符合消费者主观感受的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