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几何特征的样条曲线生成方法、系统及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17274425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11121012.5

    申请日:2023-08-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制造装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几何特征的样条曲线生成方法、系统及终端,通过输入横剖面面积、型心、斜率和曲率等平面曲线的参数信息,可以快速得到满足设计要求的光顺样条曲线,进而将样条曲线的参数化设计问题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设计者根据曲线的设计要求选择几何形状特征参数作为输入,依据参数选择的数量多少,可将样条曲线分为两大类:(a)具有11个输入参数的样条曲线;(b)具有部分缺省值的样条曲线,依据样条曲线的种类不同,选择对应的优化函数式和未知变量。最后结合牛顿迭代法求解非线性规划问题,通过近似七顶点多边形模型确定优化迭代方程的初始矩阵输入值,使问题得到快速、准确的求解。

    一种基于几何特征的船体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18487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211228315.2

    申请日:2022-1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几何特征的船体建模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船体的设计要求以及实现目标,定义建模几何参数;步骤2:基于所述建模几何参数,构建初始船体轮廓;步骤3:筛选所述初始船体轮廓中的关键型线,并进行预投影;步骤4:确定预投影结果中关键型值点,构成型值点阵数据,并进行曲面拟合形成网络曲面;步骤5:将所述网络曲面展开,确定插值控制点位置进行控制点插入,实现对初始船体轮廓的优化,得到最终船体轮廓。通过预投影以及曲线展开以及插值控制点位置设置,可以有效的提高船体的优化轮廓,来提高建模的精度。

    一种新型磁流变阻尼器及车辆悬架系统阻尼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96452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011576430.X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磁流变阻尼器及车辆悬架系统阻尼控制方法,包括活塞筒、活塞头、活塞杆和磁流变液,活塞头设在活塞筒内,活塞头包括活塞外壳和活塞内芯,活塞内芯和活塞外壳间设有主流道,活塞内芯包括主流道结构和旁通道结构,主流道结构包括第一磁芯、第一励磁线圈、正弦状磁极和正弦状隔磁环,旁通道结构设在第一磁芯顶部,旁通道结构包括第二磁芯、第二励磁线圈和旁通孔,活塞杆设在活塞头顶部,磁流变液设在活塞筒中,利用正弦磁极控制主流道的流通截面积,进而控制阻尼器的阻尼系数,通过活塞头附加旁通孔的开关作用控制阻尼器斜率突变点的位置。

    多锥辊摆辗机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097851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350012.7

    申请日:2017-12-1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锥辊摆辗机,包括机身、锥辊组件、下模组件、滑动导向组件和旋转驱动装置,机身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及设于上、下横梁四角之间的立柱,滑动导向组件包括滑块、导轨和滑动驱动装置,滑动驱动装置设于上横梁上与滑块相连,导轨分别安装于立柱上,与滑块的四角相配置,锥辊组件包括数个锥辊,通过支架依次水平排列布设于滑块底部,下模组件设于下横梁顶部,与旋转驱动装置相联。本发明实现对大直径厚度比(直径可达10m以上,厚度可达100mm以下,直径/厚度大于100以上)的金属圆盘件和金属圆坯件进行多辊摆辗的成形。

    多辊摆辗金属圆盘和金属圆环的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80543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711347882.9

    申请日:2017-12-1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辊摆辗金属圆盘和金属圆环的成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坯料经过加热、镦粗、局部加压累积成形制成半成品,半成品为圆盘坯或圆环坯;S2)将所制造的半成品放入凹模型腔中,圆盘坯置于下模模芯上,圆环坯外套于模芯;S3)多锥辊辗压机的滑块朝向半成品向下运动,模芯和凹模绕摆辗机轴线旋转,当多锥辊下母线接触到半成品上表面时,各锥辊在其与半成品上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下自转,对半成品进行轧制变形;S4)随着多锥辊辗压机滑块向下移动,多锥辊对半成品进行局部累积辗压,半成品厚度变薄,直径变大,直至加工完成。本发明能有效实现对大直径厚度比(直径可达10m以上,厚度可达100mm以下,直径/厚度大于100)的金属圆盘件和圆环件进行摆辗成形。

    燃料电池增湿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6152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111531477.9

    申请日:2021-12-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增湿系统及控制方法,能够缓解“膜干”的问题,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瞬变工况应对能力,提高了电堆性能和寿命。该系统包括:燃料电池电堆,设置有电堆阴极进口和电堆阴极出口;膜增湿器,包括湿度传感器、电控涡轮风扇、液态水喷射机构、干侧流道和湿侧流道;干侧流道与湿侧流道之间设置有加湿膜;湿度传感器设置于干空气出口处;液态水喷射机构设置于湿侧流道上;电控涡轮风扇设置于湿侧流道内;空压机,用于将干空气吹入干侧流道;增湿控制器,与湿度传感器、液态水喷射机构以及电控涡轮风扇均电连接,用于接收检测到的干空气出口的空气湿度,并发送控制信号。

    车用燃料电池堆建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40183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277959.9

    申请日:2023-03-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燃料电池堆建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仿真技术领域,能够有效提高燃料电池模型仿真计算速度,并有效提高了燃料电池模型的精度以及可靠性。该方法包括:根据预设边界条件构建歧管三维流体动力学模型;根据预设电流密度计算电池内部的预设气体传输数据;其中,所述预设气体传输数据包括阴极气体传输数据和阳极气体传输数据;根据所述预设气体传输数据耦合电化学控制函数以及热传输控制函数进行模拟,得到一维单电池机理模型;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一维单电池机理模型进行拟合,得到单电池神经网络模型;根据所述歧管三维流体动力学模型和所述单电池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得到燃料电池堆模型。

    燃料电池增湿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61525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531477.9

    申请日:2021-12-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增湿系统及控制方法,能够缓解“膜干”的问题,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瞬变工况应对能力,提高了电堆性能和寿命。该系统包括:燃料电池电堆,设置有电堆阴极进口和电堆阴极出口;膜增湿器,包括湿度传感器、电控涡轮风扇、液态水喷射机构、干侧流道和湿侧流道;干侧流道与湿侧流道之间设置有加湿膜;湿度传感器设置于干空气出口处;液态水喷射机构设置于湿侧流道上;电控涡轮风扇设置于湿侧流道内;空压机,用于将干空气吹入干侧流道;增湿控制器,与湿度传感器、液态水喷射机构以及电控涡轮风扇均电连接,用于接收检测到的干空气出口的空气湿度,并发送控制信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