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70362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880040572.9
申请日:2018-06-15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具有示出一定且稳定的抗削性和耐磨损性、并且耐剥离性(密合性)优异的包覆膜的滑动构件、及该包覆膜。其解决方法是滑动构件(10),其在基材(11)的滑动面(16)具有由硬质碳层形成的包覆膜(1),上述包覆膜(1)如下所述地构成:通过明视野TEM图像观察包覆膜(1)的剖面时,包含相对地由黑色表示的黑色硬质碳层(B)和相对地由白色表示的白色硬质碳层(W)的重复单元在厚度方向上层叠,且具有1μm~50μm的范围内的厚度,包覆膜(1)具有设置于基材侧的倾斜区域(2)和设置于滑动构件(10)的表面侧的均质区域(3),在上述倾斜区域(2),重复单元中的白色硬质碳层(W)的厚度在厚度方向上逐渐变大,在上述均质区域(3),重复单元中的白色硬质碳层(W)的厚度在厚度方向上相同或大致相同,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587107B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710817318.2
申请日:2014-02-27
Applicant: 日本活塞环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活塞环,其具有能够容易地在同一批次内形成,不会产生层间剥离,初始融合性及耐磨性优异的硬质碳被膜。一种硬质碳被膜,其形成于活塞环基材的至少外周滑动面上,实质上不含氢,所述硬质碳被膜利用使电子能量损失谱法(EELS)与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组合成的TEM‑EELS光谱法测定的sp2成分比为40%~80%,含有的大颗粒的硬质碳被膜表面的面积比为0.1%~10.0%。
-
公开(公告)号:CN107614944B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680025542.1
申请日:2016-07-29
Applicant: 日本活塞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J9/26 , C23C14/0605 , C23C14/325 , C23C14/54 , F02F5/00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有成膜容易且密合性与耐磨损性优异的硬质碳膜的活塞环以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如下活塞环,解决了所述课题:具有形成于活塞环基材(1)的至少外周滑动面(11)上的硬质碳膜(50),该硬质碳膜(50)是由多个层构成的层叠膜,具有层叠间距为3nm以上50nm以下的范围内的上层(5)、层叠间距比上层(5)小的中间层(4)、以及层叠间距为与上层(5)相同的范围内且比中间层(4)大的下层(3)。能够构成为,通过使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EM)与电子能量损失谱法(EELS)组合的TEM-EELS光谱法测定该硬质碳膜50的sp2成分比为35%以上且80%以下的范围内,氢含量为0.1原子%以上且5原子%以下的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9196209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780033714.4
申请日:2017-05-30
Applicant: 日本活塞环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的滑动结构。气缸在其冲程中心区域形成有多个凹部,在其活塞环的外周面形成有倾斜面,并且构成为使润滑油流入通过倾斜面而相对移动的内壁面与外周面的间隙而实现流体润滑,在内燃机怠速运转的转速以上的任意转速时,设定为使活塞环在冲程中心区域中以最高速度通过的部位的摩擦系数(以下,称为中央摩擦系数)小于假设在该冲程中心区域不形成凹部的状态的情况下的中央摩擦系数,另一方面,在该转速时,设定为使活塞环通过冲程中心区域的外侧即外部区域的任意部位时的摩擦系数(以下,称为外部摩擦系数)小于在外部区域形成有多个凹部的情况下的外部摩擦系数。结果,关于微凹衬垫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的燃油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614944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680025542.1
申请日:2016-07-29
Applicant: 日本活塞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J9/26 , C23C14/0605 , C23C14/325 , C23C14/54 , F02F5/00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有成膜容易且密合性与耐磨损性优异的硬质碳膜的活塞环以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如下活塞环,解决了所述课题:具有形成于活塞环基材(1)的至少外周滑动面(11)上的硬质碳膜(50),该硬质碳膜(50)是由多个层构成的层叠膜,具有层叠间距为3nm以上50nm以下的范围内的上层(5)、层叠间距比上层(5)小的中间层(4)、以及层叠间距为与上层(5)相同的范围内且比中间层(4)大的下层(3)。能够构成为,通过使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EM)与电子能量损失谱法(EELS)组合的TEM-EELS光谱法测定该硬质碳膜50的sp2成分比为35%以上且80%以下的范围内,氢含量为0.1原子%以上且5原子%以下的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4075672B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410125965.3
申请日:2014-03-31
Applicant: 日本活塞环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圆筒形状物的尺寸检查装置及圆筒形状物的尺寸检查方法,能够短时间且高精度地检查壁厚较薄而易于变形的圆筒形状物的内周面尺寸。该尺寸检查装置检查圆筒形状物的内周面尺寸,具备:测定用喷嘴,能够插入于该圆筒形状物的内周,且具有与该圆筒形状物的内周面相对的外周面,并且在内部设有空气流路,将与该空气流路连通的空气吹出口设于该外周面;调节器,对从空压源供给的压缩空气进行调压;及空气流量检测单元,检测从该空气吹出口向该圆筒形状物的内周面吹出由该调节器调压后的空气的空气流量,将该空气吹出口在该测定用喷嘴外周的同一圆周上分开地配置6个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7075659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480082001.3
申请日:2014-09-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仅充分地改善低摩擦性与耐磨损性的并存且改善耐碎片性或耐剥离性的被覆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PVD装置。一种被覆膜,被覆在基材的表面上,且具有在通过明视场TEM图像对截面进行观察时相对地以黑白显示的硬质碳,白色的硬质碳在厚度方向上相连成网格状、黑色的硬质碳分散在网格的间隙中的网格状硬质碳层是使用PVD法而形成,在利用拉曼分光法对网格状硬质碳层进行测定时,拉曼分光光谱的D频带与G频带的波峰的面积强度比ID/IG比为1~6。本发明的被覆膜的制造方法及装置使用电弧式PVD法,以将基材温度维持于超过200℃且为300℃以下的方式控制偏向电压、电弧电流、加热器温度等,并且一面使基材自转和/或公转一面在基材的表面上被覆硬质碳膜。
-
公开(公告)号:CN105648382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10828965.4
申请日:2015-11-25
Applicant: 日本活塞环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密合性良好地形成耐磨损性和抗划性优异,且对配合对象的攻击性低的喷镀膜的活塞环。活塞环1具有喷镀原料粉末而成的喷镀膜3,所述原料粉末至少含有Cr3C2粉末和NiCr粉末的混合粉末、以及Mo粉末,混合粉末的平均粒径Da为50μm以上,Mo粉末的平均粒径Db比混合粉末的平均粒径Da小,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根据该发明,构成喷镀膜3的Mo相的面积B和Cr3C2-NiCr相的面积A之比(B/A)可以比构成原料粉末的Mo粉末的配合质量b和混合粉末的配合质量a之比(b/a)大。
-
公开(公告)号:CN103670777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310375714.6
申请日:2013-08-26
Applicant: 日本活塞环株式会社
IPC: F02F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油环,即使内燃机长期运转,在侧轨与间隔外胀环之间也不会堆积碳油泥等。组合油环安装于活塞的油环槽,并具有平板且为环状的上下一对侧轨和配置于上下一对侧轨之间的间隔外胀环,间隔外胀环具备:上片及下片,其沿轴向及周向分离并在周向交替配置多个;连结片,其连结相互邻接的上片和下片;耳部,其立设形成于上片及下片的内周侧端部,用于推压侧轨,在上片的上面及下片的下面的至少一方的面形成有槽,该槽连通的贯通孔形成于耳部,其中,贯通孔以从耳部的顶部的上面或下面的一方至槽的最深部的沿轴向的距离为0.22mm以上的方式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4946966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146629.1
申请日:2015-03-31
Applicant: 日本活塞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58 , B22F1/0059 , B22F3/12 , B22F5/008 , B22F5/10 , B22F5/106 , B23P15/002 , C22C1/0491 , C22C1/05 , C22C33/0207 , C22C33/0285 , C22C33/0292 , C22C38/002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52 , F01L3/02 , F01L3/08
Abstract: 一种铁基烧结合金材料包括基质相、具有600至1200HV的硬度的Co基金属间化合物颗粒、具有400至700HV的硬度的碳化物型颗粒和任选固体润滑剂颗粒,这些颗粒分散在基质相中。包括基质相和这两种硬颗粒的基质部分含有0.3至1.5质量%的C和10至50质量%的选自Si、Mo、Cr、Ni、Co、Mn、S、W、V、Ca、F、Mg和O的一种或多种,余量是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通过将具有高硬度的Co基金属间化合物颗粒和具有低硬度和对配接材料的低侵蚀性和提高的机械强度的碳化物型颗粒分散在基质相中,可以在对配接材料的低侵蚀性和高径向压溃强度(350MPa或更大)下改进耐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