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70231B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910724150.X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明物体厚度激光测量方法和系统,包括: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经过发射透镜后形成一束聚焦激光束,聚焦激光束投向待测透明物体前表面,经待测透明物体前表面反射后的光束经滤光片和接收透镜后在线阵CMOS器件上形成前表面成像波形;经待测透明物体前表面折射后的光束达到待测透明物体后表面,经待测透明物体后表面反射和二次折射后在线阵CMOS器件上形成后表面成像波形;前表面成像波形的质心坐标与前表面的位置一一对应,根据激光三角测距原理可以实现透明物体厚度的测量。本发明不仅可同时得到透明物体的前表面位置和厚度值,而且能自动适应前表面的位置变化、得到归一化的准确厚度测量结果,具有更广泛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470227B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910724152.9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B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激光位移传感器温度自适应补偿方法,包括:在不同距离条件下分别测试不同温度下激光位移传感器的输出位移值;通过多项式拟合获得不同距离条件下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的位移‑温度变化曲线的温度特性参数值;对不同距离的所述温度特性参数值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不同距离条件下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温度特性参数的计算系数;根据测量过程中获得的绝对位移值计算与之对应的温度特性参数,得到位移的温度补偿值,以所述温度补偿值对实际测量得到的位移值进行补偿。本发明可以适应满量程内的任意位置,有效解决了不同距离下的温度系数不同带来的偏差,不仅具有自适应性能,而且显著提高了温度补偿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470231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724150.X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明物体厚度激光测量方法和系统,包括: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经过发射透镜后形成一束聚焦激光束,聚焦激光束投向待测透明物体前表面,经待测透明物体前表面反射后的光束经滤光片和接收透镜后在线阵CMOS器件上形成前表面成像波形;经待测透明物体前表面折射后的光束达到待测透明物体后表面,经待测透明物体后表面反射和二次折射后在线阵CMOS器件上形成后表面成像波形;前表面成像波形的质心坐标与前表面的位置一一对应,根据激光三角测距原理可以实现透明物体厚度的测量。本发明不仅可同时得到透明物体的前表面位置和厚度值,而且能自动适应前表面的位置变化、得到归一化的准确厚度测量结果,具有更广泛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800794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811630037.7
申请日:2018-12-2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K9/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观相似目标的跨相机重识别融合方法,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图片全局特征图,并根据目标检测结果在全局特征图上提取目标的外观向量;对相机进行编码,生成包含观测视角信息的视角向量;根据目标在图像坐标系下对应的检测框位置生成目标的位置向量。将三个向量融合并经过变换后生成目标表示向量。通过优化三元组损失函数对网络进行训练,学习用于重识别的表示向量,在训练过程中采用离线挖掘和在线挖掘相结合的方法生成和更新三元组数据集。最后采用带约束的层次聚类算法对不同的相机中目标对应的表示向量进行聚类,实现跨相机目标重识别。同时提供了一种外观相似目标的跨相机重识别融合系统。本发明提高了重识别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208659509U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720463918.9
申请日:2017-04-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IPC: A61B17/66
Abstract: 一种医用布朗氏架,包括底座、托架和支撑架,支撑架和托架分别固定设置在底座的上侧,支撑架位于托架的尾端外,支撑架的上部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圆形板,圆形板上均各自设置有一条圆弧形长槽或两个以上数目的沿圆弧方向分布的通孔,圆形板的轴心处通过转轴设置有第一滑轮支架,第一滑轮支架中设置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与圆形板固定,托架的尾端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延伸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二滑轮支架,第二滑轮支架与连接杆设置为滑动副。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不同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牵引角度和长度的调节,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采用可拆卸的托架衬垫,易于清洗消毒,达到了降低耗材、预防感染、高患者舒适度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08610814U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721598070.7
申请日:2017-11-2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上海市东方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胸诊断治疗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背板、“U”形管、四通阀,所述的四通阀的第一通管与所述的“U”形管的右侧臂开口端相连接,所述的四通阀的第二通管与胸腔引流管相连接,所述的四通阀的第三通管与抽气装置相连接,所述的四通阀的第四通管为用于排出气体的开口通管,所述的“U”形管竖直设置于所述的背板。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气胸诊断治疗装置,“U”形管及其他通管均可设置成塑料管或硅胶管,“U”形管可拆卸设置于可折叠结构,易装配及拆卸,强调一次性使用,保证临床诊疗安全性。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气胸诊断治疗装置可以减少临床上气胸误诊的发生,鉴别气胸压力分型并及时抽气治疗,并可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