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系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425742B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810147697.3

    申请日:2018-02-13

    Abstract: 传动系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含有发动机壳体;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含有紧固于所述发动机壳体的变速器壳体;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设置在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内部;以及绝热材料,所述绝热材料设置在所述发动机壳体与所述变速器壳体之间,所述绝热材料的热传导率比所述发动机壳体的热传导率及所述变速器壳体的热传导率低。

    车辆的热交换系统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501550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11066626.7

    申请日:2018-09-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热交换系统,所述车辆包括蓄电池、电动机以及动力传递装置。所述热交换系统包括热泵和热交换器。所述热泵包括压缩制冷剂的电动压缩机。所述电动压缩机构成为利用所述蓄电池的电力来驱动。所述热交换器构成为在对所述动力传递装置进行润滑的润滑油与所述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车辆
    14.
    发明公开
    车辆 失效

    公开(公告)号:CN109421515A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810753861.5

    申请日:2018-07-11

    Abstract: 一种车辆,配备有:利用油进行润滑的轮内装式电动机、供冷却介质流动的冷却介质回路、对冷却介质进行冷却的冷却器、在冷却介质与进行轮内装式电动机的润滑的油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以及能够利用在冷却介质回路中流动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却且具有变换器的控制器和蓄电装置中的至少一种,冷却回路具有使冷却介质按照所述冷却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蓄电装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热交换器的顺序循环。

    车辆用热交换器和具备该车辆用热交换器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6403669B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610597218.9

    申请日:2016-07-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11/08 F16H57/0417 F28D9/009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动力传递系统整体的燃料经济性的车辆用热交换器和具备该车辆用热交换器的车辆。通过层叠多个板体(10)而分别形成用于供发动机冷却水流动的第一流路(11)、用于供发动机油流动的第二流路(12)以及用于供变速器油流动的第三流路(13),第一流路形成为发动机冷却水能够经由板体与第二流路中的发动机油和第三流路中的变速器油均相互进行热交换,第二流路与第三流路配置于同一层,第一流路配置于与第二流路和第三流路不同的层,在第一流路中的发动机冷却水的流动方向F11的上游侧配置第三流路,在第一流路中的发动机冷却水的流动方向F11的下游侧配置第二流路。

    用于变速器的润滑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574708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580044612.3

    申请日:2015-08-20

    Abstract: 用于变速器的润滑控制装置包括油泵、热交换器、油量控制阀、第一旁通油路和电子控制单元。热交换器被连接在油泵和变速器的被润滑部之间。油量控制阀包括流入口、供给口和排出口。供给口被连接到热交换器。油量控制阀被构造成控制作为从流入口流到供给口的油的流量的供给油量,且将残余的油从排出口排出。第一旁通油路被连接到排出口。电子控制单元被构造成调整油量控制阀,使得供给油量随着油的温度升高而增大。

    动力传动系统的冷却装置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928867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011389916.2

    申请日:2020-12-02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有效冷却旋转电机和电力控制单元的动力传动系统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搭载于具备包括旋转电机的旋转电机单元和驱动旋转电机的电力控制单元的动力传动系统。冷却装置具备:冷却制冷剂的散热器;制冷剂循环回路,构成为将从散热器排出的制冷剂经电力控制单元的被冷却部即第1被冷却部向旋转电机的被冷却部即第2被冷却部供给;旁通流路,绕过第2被冷却部而连接于制冷剂循环回路;调量阀,调整向第2被冷却部流动的制冷剂流量即第2制冷剂流量相对于向第1被冷却部流动的制冷剂流量即第1制冷剂流量的比率;及控制调量阀的控制装置。调量阀的控制模式包括以第2制冷剂流量比第1制冷剂流量少的方式控制调量阀来调整比率的流量限制模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