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混合动力汽车仿真试验台

    公开(公告)号:CN104535337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795930.0

    申请日:2014-12-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压混合动力汽车仿真试验台,旨在克服研发的实车测试费用高、受环境影响大、计算机仿真不够精确问题。试验台包括实时仿真系统和液压实物台架;实时仿真系统由控制器、DSPACE系统与上位机组成。控制器的AD口与DSPACE系统的DA口电线连接,上位机与DSPACE系统光纤连接;液压实物台架包括油源部分、测试部分、储能部分与加载部分。油源部分的2号单向定量液压泵的出油口和测试部分的1号单向阀的进油口连接;测试部分中的转矩转速传感器与加载部分中的双向定量液压泵的输入轴键连接;储能部分的2号二位二通换向阀的A口和测试部分的1号三位四通换向阀的B口连接;液压实物台架与的控制器之间采用电线连接。

    双转子电机复合行星排式混合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442346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27937.9

    申请日:2014-12-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转子电机复合行星排式混合动力系统,是由发动机、一号电机、二号电机、复合双行星排、第一锁止器、第二锁止器、逆变器、超级电容和输出齿轮组成。所述二号电机为双转子电机,由内转子、外转子和定子组成;复合双行星排包括前行星排和后行星排,其中前行星排包括前排太阳轮、前排行星轮、前排齿圈和前、后行星排共用的行星架,后行星排包括后排太阳轮、后排行星轮、后排齿圈和前、后行星排共用的行星架。本发明使用了双转子电机实现双模功能,降低了对驱动电机的要求;本发明在功率直接传递模式下第二锁止器可以在一号电机接近零转速时将其锁止,避免了一号电机的低效工作,提高了系统效率;本发明使用了双转子电机,内、外转子可以同时参与再生制动,能够更有效地回收制动能量。

    一种轮毂马达液压驱动系统变量泵排量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60915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410008566.9

    申请日:2014-01-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毂马达液压驱动系统变量泵排量控制方法,属于汽车控制系统。使得前轮转速跟随后轮转速,主要分为静态调节和PI调节两个部分,静态调节包含档位估计和排量查表两个步骤,其根据估计出来的档位直接查表得到一个常数值排量,也就是静态排量,还需加上一个前轮轮速与后轮轮速差值的PI反馈调节对静态排量修正。本发明优点是使当系统处于辅助驱动工况下时,在该控制方法的控制下,汽车前轮轮速能与后轮轮速达到一致。在控制轮毂马达液压驱动系统液驱系统显著提高整车在低附着路面或者较大坡度路面上的通过性能的同时,使得整车的滑转效率达到最佳。

    混合动力汽车车速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23022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528609.1

    申请日:2013-10-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车速估计方法,解决现有车速估计算法由于采用加速度传感器造成的应用上的局限性和ABS、ESP、TCS作用时,车轮滑转造成估算不准确的问题,该混合动力汽车车速估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信号读取:分别读取混合动力汽车的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的轮速信号;步骤二、将轮速信号转换成对应的车速信号;步骤三、车速估计算法选择:根据四个车轮的轮速错误状态变量、电机转速错误状态变量、TCS的工作状态变量、ABS的工作状态变量、ESP的工作状态变量确定车速估计算法;步骤四、当检测到四个轮速均不正常且驱动电机或者发动机转速信号不正常时,直接给定车速为零;步骤五、计算车速输出。

    楔形自增力盘式制动器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62871B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210042955.4

    申请日:2012-02-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楔形自增力盘式制动器的设计方法,其步骤如下:1.楔形自增力盘式制动器的总体设计:楔形自增力盘式制动器的结构设计;楔形自增力盘式制动器中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与楔形自增力盘式制动器中各零部件的装配关系设计。2.楔形制动块顶角的设计:满足楔形自增力盘式制动器所需自增力倍数;满足楔形制动块所需回复力与防止在发生热衰减现象时制动效能丧失过大,热衰减比率n/n1的值越大,表示热衰减越小;热衰减比率n/n1的值越小,表示热衰减越严重。所以设计楔形制动块的顶角时,应综合考虑满足楔形自增力盘式制动器所需自增力倍数、满足楔形制动块所需回复力与防止在发生热衰减现象时制动效能丧失过大,选取一个楔形制动块顶角α的优化值。

    楔形自增力盘式制动器

    公开(公告)号:CN102537140B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210043086.7

    申请日:2012-02-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楔形自增力盘式制动器,其包括制动钳体、楔形制动块、摩擦衬片、固定制动块、4~6个滚柱、密封圈、轮缸活塞、轮缸、2个挡板与制动钳导向架。制动钳体的上端与制动钳导向架中的上制动钳口配装,制动钳体中制动钳口的内侧面与4~6个滚柱接触连接,4~6个滚柱和处于下方的楔形制动块的大直角边面接触连接,楔形制动块的斜边面上粘接有一个摩擦衬片,楔形制动块的小直角边面与轮缸活塞的伸出端连接。密封圈安装在轮缸活塞与轮缸之间,固定制动块固定于制动钳导向架中下制动钳口上,第二个摩擦衬片粘接在固定制动块上。2个挡板通过螺栓安装在制动钳体中的制动钳口的两端面上,2个挡板的内端面与楔形制动块两端面为间隙配合。

    楔形自增力盘式制动器

    公开(公告)号:CN102537140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43086.7

    申请日:2012-02-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楔形自增力盘式制动器,其包括制动钳体、楔形制动块、摩擦衬片、固定制动块、4~6个滚柱、密封圈、轮缸活塞、轮缸、2个挡板与制动钳导向架。制动钳体的上端与制动钳导向架中的上制动钳口配装,制动钳体中制动钳口的内侧面与4~6个滚柱接触连接,4~6个滚柱和处于下方的楔形制动块的大直角边面接触连接,楔形制动块的斜边面上粘接有一个摩擦衬片,楔形制动块的小直角边面与轮缸活塞的伸出端连接。密封圈安装在轮缸活塞与轮缸之间,固定制动块固定于制动钳导向架中下制动钳口上,第二个摩擦衬片粘接在固定制动块上。2个挡板通过螺栓安装在制动钳体中的制动钳口的两端面上,2个挡板的内端面与楔形制动块两端面为间隙配合。

    差动多模混合动力车辆驱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599823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1710978675.7

    申请日:2017-10-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差动多模混合动力车辆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离合器、制动器、扭转减震器、行星架、一号行星轮、二号行星轮、一号齿圈、二号齿圈、太阳轮、一号电机、二号电机等部件。通过控制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结合或分离和两个电机是否供电以及电机处于发电还是耗电状态可以实现多种工作模式,其工作模式包括单电机驱动模式、双电机驱动模式、发动机直驱模式、并联模式、输入式功率分流模式、单电机再生制动模式、双电机再生制动模式、驻车发电模式。

    一种双模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参数匹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66544B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810265384.8

    申请日:2018-03-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模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参数匹配方法,旨在解决双模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参数设计问题。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建立双模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的杠杆模型,得到系统不同模式下的效率特性与切换条件;然后综合考虑动力性指标、循环行驶工况、模式切换条件以及基本控制思想,依次进行发动机、电机和电池的选型设计;最后,利用前向仿真模型开展仿真计算,分别对整车动力性能与经济性能进行验证。本发明的匹配方法简单有效,可以节省前期匹配费用,缩短开发周期,显著提高整车动力性能与经济性能。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油耗理论计算与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88746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810198356.9

    申请日:2018-03-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油耗理论计算与分析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合动力汽车油耗理论计算与分析方法不完善、在混合动力汽车前期开发设计过程中无法快速实现理论计算、且缺乏油耗微观细节量化分析依据的问题,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混合动力汽车油耗理论计算,包括:1)混合动力汽车系统功能模块与能量流动结点划分;2)混合动力汽车系统各结点能量流计算;3)混合动力汽车系统平均综合传动效率计算;4)建立混合动力汽车油耗理论计算模型;二、混合动力汽车油耗影响因素分析,包括:1)混合动力汽车理论油耗增量计算模型;2)混合动力汽车油耗影响因素定量分析,实现混合动力汽车油耗影响因素细节量化分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