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考虑真实加工粗糙度的船用凸轮-挺柱副三维混合润滑状态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79720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19685.0

    申请日:2021-09-0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真实加工粗糙度的船用凸轮‑挺柱副三维混合润滑状态分析方法,具体为一种考虑真实加工表面三维粗糙度、瞬时接触载荷、瞬时曲率半径及瞬时卷吸速度等影响的凸轮‑挺柱副润滑状态分析方法,能够实现不同加工工艺及不同工况下凸轮‑挺柱副的润滑状态分析,并通过优化结构特征参数改善凸轮‑挺柱动态接触和润滑性能,为船舶柴油机配气凸轮挺柱副磨损分析及低摩擦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本发明的通用性较好,可进行任意真实表面粗糙度及工况下的凸轮‑挺柱副润滑状态分析。考虑了真实加工表面三维粗糙度、瞬时接触载荷、瞬时曲率半径及瞬时卷吸速度等影响因素,润滑状态分析精度高,能够从摩擦学角度指导凸轮结构优化设计。

    一种涉及混合润滑-接触状态的船用齿轮次表层应力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83032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607950.0

    申请日:2021-06-0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涉及混合润滑‑接触状态的船用齿轮次表层应力计算方法,在考虑考虑界面间混合润滑中三维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以及船用齿轮啮合周期内瞬态载荷、瞬态曲率及瞬态速度变化影响,借助von Mises应力分析模型,形成齿轮次表层三维动态应力计算方法,可以实现表面微观形貌、工况条件、结构和材料参数对接触应力状态的影响分析,可为船用传动齿轮局部应力集中、疲劳点蚀预测和结构优化提供技术依据。本发明可以实现任意工况条件下的齿轮表面及次表层三维动态应力计算。考虑了齿面微观形貌、轮齿瞬态曲率、瞬态速度及瞬态载荷等,表面及次表层三维动态应力计算精度高,并且能够从齿面局部应力集中和疲劳点蚀方面指导齿轮的优化设计。

    一种新型滑油粘度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458265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329025.1

    申请日:2020-04-24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新型滑油粘度测试装置,包括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器、便携式低频小信号光电测量系统及固定底座;所述便携式低频小信号光电测量系统包括光电测量装置、信号发生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及报警系统;所述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器放置在固定底座中心位置上,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同一水平面平行的两个刻度尺,所述信号发生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分别固定在刻度尺上的相同刻度位置。本发明设计简便,选择合适的制测量装置,本发明的发明理念是将时间测量装置与粘度装置结合,实现了实验时间的自主测量,同时,利用对光学信号的监测代替人眼识别,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实验精度。

    一种针对于活塞环槽内气体压力状态的集成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28044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0938511.0

    申请日:2019-09-3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于活塞环槽内气体压力状态的集成计算方法,通过气室理论求得环槽内气体压力状态分布,而后基于参数化分析,得到影响气体压力的环槽几何参数显著性,且选取最为显著的影响因数作为判定依据。引入Pearson相关系数,建立环槽内气体压力状态与影响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相关系数强度表,取0.6为相关程度分界线,而后逆推得到环槽几何参数的临界值。本发明同时适用于低速二冲程内燃机和中高速四冲程内燃机;集成了现有的两种主流计算方法,利用环槽轴向高度等显著因子有效地结合了简易替代法和传统理论计算方法,发挥了各自的优点,避免现有方法的缺陷。

    一种船用柴油机供油凸轮-滚轮副弹流润滑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11226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210178918.X

    申请日:2022-0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船用柴油机供油凸轮‑滚轮副弹流润滑分析方法,在考虑实际界面瞬态接触动力学情况下,并基于先进三维线接触混合润滑模型,耦合凸轮‑滚轮副瞬态突变工况、几何变化和润滑油非牛顿流体作用,采用稳定性好、收敛速度快的准系统数值分析方法,形成船用供油凸轮‑滚轮副弹流润滑分析方法,还揭示了工况改变对其润滑状态特性影响规律,为船用柴油机供油凸轮‑滚轮副润滑预测及低摩擦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一种涉及混合润滑-接触状态的船用齿轮次表层应力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83032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110607950.0

    申请日:2021-06-0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涉及混合润滑‑接触状态的船用齿轮次表层应力计算方法,在考虑考虑界面间混合润滑中三维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以及船用齿轮啮合周期内瞬态载荷、瞬态曲率及瞬态速度变化影响,借助von Mises应力分析模型,形成齿轮次表层三维动态应力计算方法,可以实现表面微观形貌、工况条件、结构和材料参数对接触应力状态的影响分析,可为船用传动齿轮局部应力集中、疲劳点蚀预测和结构优化提供技术依据。本发明可以实现任意工况条件下的齿轮表面及次表层三维动态应力计算。考虑了齿面微观形貌、轮齿瞬态曲率、瞬态速度及瞬态载荷等,表面及次表层三维动态应力计算精度高,并且能够从齿面局部应力集中和疲劳点蚀方面指导齿轮的优化设计。

    一种考虑油膜热效应的高速球轴承动态性能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75645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20512.0

    申请日:2021-09-0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油膜热效应的高速球轴承动态性能分析方法,揭示了高速球轴承油膜热效应作用下动态性能变化规律,考虑热效应对润滑油粘度及膜厚影响,建立轴承滚动体、套圈及保持架动力学平衡方程组,结合牛顿拉夫逊法和最速下降法计算轴承各滚动体与套圈的受力及运动状态,可以实现不同温度、工况条件、结构和材料参数对轴承动态性能及刚度特性的影响分析。本发明通用性好,可以实现任意油膜温度条件下的高速球轴承动态性能分析。本发明计算模型中考虑了热效应对轴承滚动体及套圈接触微区油膜厚度影响,并进一步影响接触变形、接触载荷及轴承整体动态性能,本发明计算精度高,为进一步完善轴承动力学理论提供基础支撑。

    一种菱形分布的气缸套表面织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520249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378860.4

    申请日:2020-05-07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菱形分布的气缸套表面织构结构,包括气缸套本体,所述气缸套本体内表面开设有菱形分布的沟槽,所述沟槽几何形状相同,横截面为矩形,且沿所述气缸套本体轴向等距分布;所述沟槽由所述气缸套中部向上下两侧呈对称分布,且在气缸套内表面的占有率为4%~10%;所述沟槽沿活塞运动方向的尺寸为长度A,与活塞运动方向垂直的尺寸为宽度B,且B大于A,沿活塞运动方向与活塞运动方向垂直的间距L相同。本发明未增加零件,仅通过结构设计改善了气缸套摩擦副的润滑性能,具有结构简单、经济性好的优点。此外,该结构还具有适用性广的特点,可以针对不同的工况,选用不同分布和尺寸的沟槽,从而保证气缸套具有优异的工作性能。

    一种考虑真实表面粗糙度的燃机轴承胶合失效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59490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228492.0

    申请日:2022-10-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真实表面粗糙度的燃机轴承胶合失效预测方法,考虑燃机轴承典型工况及几何特征,耦合三维混合润滑分析模型及第二类Volterra积分方程,建立了燃气轮机轴承副胶合失效预测方法,本方法实用性较好,可实现任意加工工艺及极端工况下轴承副瞬态温升及摩擦系数预测;其中,考虑多因素综合作用的混合润滑方程求解方法,考虑了真实表面粗糙度,润滑油非牛顿特性,船舶轴承特定结构与服役工况,可实现从全膜润滑、混合润滑、边界润滑直至干接触整个润滑状态的预测,并且能够从失效(磨损及胶合等)程度方面指导轴承结构的优化设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