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59490B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211228492.0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真实表面粗糙度的燃机轴承胶合失效预测方法,考虑燃机轴承典型工况及几何特征,耦合三维混合润滑分析模型及第二类Volterra积分方程,建立了燃气轮机轴承副胶合失效预测方法,本方法实用性较好,可实现任意加工工艺及极端工况下轴承副瞬态温升及摩擦系数预测;其中,考虑多因素综合作用的混合润滑方程求解方法,考虑了真实表面粗糙度,润滑油非牛顿特性,船舶轴承特定结构与服役工况,可实现从全膜润滑、混合润滑、边界润滑直至干接触整个润滑状态的预测,并且能够从失效(磨损及胶合等)程度方面指导轴承结构的优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4169157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439821.1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2 , G06F17/15 , G06F17/18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界面摩擦的角接触球轴承动态特性计算方法,描述界面摩擦作用下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动态特性变化规律的计算方法,考虑界面摩擦系数对径向摩擦力及轴向拖动力的影响,建立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动力学特性分析模型,联合计算速度快的牛顿拉夫逊法和对初值不敏感的最速下降法分析获取轴承动态特性,可以实现不同界面摩擦模型对轴承动态接触特性、运动学特性及刚度特性的准确影响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4611226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210178918.X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船用柴油机供油凸轮‑滚轮副弹流润滑分析方法,在考虑实际界面瞬态接触动力学情况下,并基于先进三维线接触混合润滑模型,耦合凸轮‑滚轮副瞬态突变工况、几何变化和润滑油非牛顿流体作用,采用稳定性好、收敛速度快的准系统数值分析方法,形成船用供油凸轮‑滚轮副弹流润滑分析方法,还揭示了工况改变对其润滑状态特性影响规律,为船用柴油机供油凸轮‑滚轮副润滑预测及低摩擦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3283032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110607950.0
申请日:2021-06-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8 , G06F17/13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涉及混合润滑‑接触状态的船用齿轮次表层应力计算方法,在考虑考虑界面间混合润滑中三维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以及船用齿轮啮合周期内瞬态载荷、瞬态曲率及瞬态速度变化影响,借助von Mises应力分析模型,形成齿轮次表层三维动态应力计算方法,可以实现表面微观形貌、工况条件、结构和材料参数对接触应力状态的影响分析,可为船用传动齿轮局部应力集中、疲劳点蚀预测和结构优化提供技术依据。本发明可以实现任意工况条件下的齿轮表面及次表层三维动态应力计算。考虑了齿面微观形貌、轮齿瞬态曲率、瞬态速度及瞬态载荷等,表面及次表层三维动态应力计算精度高,并且能够从齿面局部应力集中和疲劳点蚀方面指导齿轮的优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3775645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20512.0
申请日:2021-09-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油膜热效应的高速球轴承动态性能分析方法,揭示了高速球轴承油膜热效应作用下动态性能变化规律,考虑热效应对润滑油粘度及膜厚影响,建立轴承滚动体、套圈及保持架动力学平衡方程组,结合牛顿拉夫逊法和最速下降法计算轴承各滚动体与套圈的受力及运动状态,可以实现不同温度、工况条件、结构和材料参数对轴承动态性能及刚度特性的影响分析。本发明通用性好,可以实现任意油膜温度条件下的高速球轴承动态性能分析。本发明计算模型中考虑了热效应对轴承滚动体及套圈接触微区油膜厚度影响,并进一步影响接触变形、接触载荷及轴承整体动态性能,本发明计算精度高,为进一步完善轴承动力学理论提供基础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272427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297620.6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气阀和阀座之间磨损量的计算方法及相关装置,涉及气阀磨损量化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排气阀落座时冲击角度的影响,建立冲击磨损模型;并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建立滑动磨损模型;随后分别调用冲击磨损模型和滑动磨损模型,计算得到法向冲击磨损量、冲击滑移磨损量和滑动磨损量;据此计算得到排气阀和阀座之间的总磨损量。本申请上述方案充分考虑了排气阀和阀座之间的各种磨损,如将冲击磨损具体分化为法向冲击磨损和切向上的冲击滑移磨损,还计算了气阀闭合后的滑动磨损,相较于传统的仅考虑法向冲击磨损的方案,本申请关于磨损量的计算结果更精准,本申请方案更符合实际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5730433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413056.0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混合润滑状态下船用柴油机凸轮副摩擦‑闪温预测方法,应用于船舶内燃机摩擦学领域,包括:分别构建考虑表面真实粗糙度的雷诺方程、膜厚方程、承载方程以及摩擦‑闪温方程,耦合得到凸轮副摩擦‑闪温预测模型;输入待测配气机构运行参数至凸轮副摩擦‑闪温预测模型,得到预测结果。本发明揭示了工况改变及几何结构对其润滑状态和摩擦‑闪温特性影响规律,为船用柴油机配气凸轮‑挺柱副磨损预测及摩擦学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提高了配气机构性能和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4154318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396704.1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Q10/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观润滑的球轴承动力学特性预测方法,主要考虑微观粗糙表面对润滑油膜的影响,包括具有横向纹理、纵向纹理和各向同性的粗糙表面,开展轴承接触变形、接触载荷及接触角计算,从将接触力学特性映射至轴承运动学状态及刚度特性分析,实现考虑表面粗糙纹理作用的轴承动力学特性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779720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19685.0
申请日:2021-09-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真实加工粗糙度的船用凸轮‑挺柱副三维混合润滑状态分析方法,具体为一种考虑真实加工表面三维粗糙度、瞬时接触载荷、瞬时曲率半径及瞬时卷吸速度等影响的凸轮‑挺柱副润滑状态分析方法,能够实现不同加工工艺及不同工况下凸轮‑挺柱副的润滑状态分析,并通过优化结构特征参数改善凸轮‑挺柱动态接触和润滑性能,为船舶柴油机配气凸轮挺柱副磨损分析及低摩擦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本发明的通用性较好,可进行任意真实表面粗糙度及工况下的凸轮‑挺柱副润滑状态分析。考虑了真实加工表面三维粗糙度、瞬时接触载荷、瞬时曲率半径及瞬时卷吸速度等影响因素,润滑状态分析精度高,能够从摩擦学角度指导凸轮结构优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3283032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607950.0
申请日:2021-06-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8 , G06F17/13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涉及混合润滑‑接触状态的船用齿轮次表层应力计算方法,在考虑考虑界面间混合润滑中三维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以及船用齿轮啮合周期内瞬态载荷、瞬态曲率及瞬态速度变化影响,借助von Mises应力分析模型,形成齿轮次表层三维动态应力计算方法,可以实现表面微观形貌、工况条件、结构和材料参数对接触应力状态的影响分析,可为船用传动齿轮局部应力集中、疲劳点蚀预测和结构优化提供技术依据。本发明可以实现任意工况条件下的齿轮表面及次表层三维动态应力计算。考虑了齿面微观形貌、轮齿瞬态曲率、瞬态速度及瞬态载荷等,表面及次表层三维动态应力计算精度高,并且能够从齿面局部应力集中和疲劳点蚀方面指导齿轮的优化设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