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93643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560808.X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M3/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管道密封装置,包括机架和锁止组件,机架上设置有同步旋转机构,锁止组件与所述同步旋转机构相连;同时在机架上还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上连接有封堵组件;使用时,通过旋转同步旋转机构控制锁止组件收拢,从而将密封装置与待密封管道相连;在通过驱动组件控制所述封堵组件与待密封管道贴合;安装完成后,待密封管道的法兰盘与所述锁止组件贴合,从而为封堵组件提供一限制力;驱动组件将为封堵组件提供一顶撑力,两作用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从而实现对封堵组件的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不使用连接螺栓的情况下,实现了封堵组件与待密封管道的密闭连接,避免频繁的拆装螺栓,实现了对待密封管道的高效率密封。
-
公开(公告)号:CN113771131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121669.2
申请日:2021-09-24
Applicant: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复合材料制孔表面纤维劈裂的方法,属于航空复合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在复合材料制件上先制出初孔,初孔直径为D1;b、然后用带限位器的锪窝钻对初孔入口处进行倒角处理,锪窝直径为D2,再用扩孔钻头进行扩孔,扩孔直径为D3;c、最后用精铰铰刀对扩孔后的孔进行精铰制成终孔。本发明能够有效避免扩孔时扩孔钻头产生轴线偏移,保证扩孔质量,有效降低复合材料制孔表面劈裂的风险,能够增加扩孔钻头的切削接触面积,减小复合材料制件单位面积的切削力,有效避免复合材料制件表面纤维因切削力太大而产生的纤维劈裂,且能够极大的提升复合材料大直径孔的制孔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355819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1910528340.4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蒙皮与骨架连接结构的制孔方法,属于装配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1)玻璃布样板制作;2)在玻璃布样板上标识理论孔位;3)将玻璃布样板定位;4)在玻璃布样板上投射实际的骨架位置;5)孔位调整量标识;6)蒙皮及玻璃布样板定位;7)孔位调整画线;8)将玻璃布样板下架,在型架上定位蒙皮,按实际孔位进行画线、制孔。本发明利用玻璃布的透光性、不可延展性以及贴合性,可反映出骨架零件的实际位置,根据零件实际位置与理论孔位的关系确定孔位调整量,实现蒙皮孔位随骨架位置的精确调整,避免了由于孔位偏差造成的零件报废,同时减少了大量的卡板开闭工作,提高了封闭区的制孔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618118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965851.X
申请日:2021-08-23
Applicant: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B23B4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钻刀具快换装置及气钻刀具更换方法,属于拆卸工具技术领域,其包括基座、工具头以及辅助夹紧装置;其中,基座内部设置有电机,电机的电机轴穿出基座的一侧,并与工具头同轴连接,以带动工具头旋转;工具头的工作端端面设置有与钻夹头啮合的齿纹结构;辅助夹紧装置的一端与基座之间转动副连接,以使辅助夹紧装置在绕基座转动时,辅助夹紧装置的另一端可堵住夹紧啮合在工具头上的钻夹头,本方案解决了因钻夹头过紧而人工拆卸十分困难的问题,同时解决了需要安装大径刀具时人工安装造成安装不稳的的情况,保证了钻孔的质量;进一步的,本方案避免人工拆卸安装刀具对钻夹头的钻体上的拆卸安装造成的损伤,增加了钻夹头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357494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96163.9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B23B4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动制孔垂直度及深度控制装置及制孔方法,属于装备制造技术领域,装置包括旋转工作杆、压缩弹簧、固定套、限深外套、卡位环和钻头,所述旋转工作杆的前端面为钻头定位端面Ⅰ,并在该端面开设有用于安装钻头的螺纹孔;旋转工作杆的前端开设有用于安装卡位环的卡环定位槽,旋转工作杆的前部圆柱面为前旋转圆柱面,与固定套的前旋转孔壁同轴配合;旋转工作杆中间部分的前端面为制孔限位端面;旋转工作杆的后旋转圆柱面和固定套的后旋转孔壁同轴配合;旋转工作杆后部为夹持端,用于驱动工具夹持,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动制孔时难以同时保证制孔垂直度和控制制孔深度的精度要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616769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635954.3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孔垂直度即时保障测量装置,包括一端设置有定位端面的钻套,定位端面垂直于钻套的轴线,钻套的内部设置有垂直度浮动检测部,垂直度浮动检测部能够在同轴于钻套的中位与非同轴于钻套的偏摆位之间摆动,垂直度浮动检测部的中心处设置有轴向孔;钻套的内部对应垂直度浮动检测部相对于中位的不同偏摆角度设置有若干检测触点,钻套的外部设置有状态显示装置,状态显示装置与不同的检测触点连接,且状态显示装置根据垂直度浮动检测部与不同的检测触点接触而进行不同的状态显示;本发明能够针对制孔过程以及制备完成的制孔进行垂直度即时检测,针对不同的垂直度区别进行直观即时区别显示,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更加方便直观的得知垂直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35749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796163.9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B23B4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动制孔垂直度及深度控制装置及制孔方法,属于装备制造技术领域,装置包括旋转工作杆、压缩弹簧、固定套、限深外套、卡位环和钻头,所述旋转工作杆的前端面为钻头定位端面Ⅰ,并在该端面开设有用于安装钻头的螺纹孔;旋转工作杆的前端开设有用于安装卡位环的卡环定位槽,旋转工作杆的前部圆柱面为前旋转圆柱面,与固定套的前旋转孔壁同轴配合;旋转工作杆中间部分的前端面为制孔限位端面;旋转工作杆的后旋转圆柱面和固定套的后旋转孔壁同轴配合;旋转工作杆后部为夹持端,用于驱动工具夹持,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动制孔时难以同时保证制孔垂直度和控制制孔深度的精度要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893643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560808.X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F16L55/115 , F17D5/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管道密封装置,包括机架和锁止组件,机架上设置有同步旋转机构,锁止组件与所述同步旋转机构相连;同时在机架上还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上连接有封堵组件;使用时,通过旋转同步旋转机构控制锁止组件收拢,从而将密封装置与待密封管道相连;在通过驱动组件控制所述封堵组件与待密封管道贴合;安装完成后,待密封管道的法兰盘与所述锁止组件贴合,从而为封堵组件提供一限制力;驱动组件将为封堵组件提供一顶撑力,两作用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从而实现对封堵组件的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不使用连接螺栓的情况下,实现了封堵组件与待密封管道的密闭连接,避免频繁的拆装螺栓,实现了对待密封管道的高效率密封。
-
公开(公告)号:CN113618118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10965851.X
申请日:2021-08-23
Applicant: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B23B4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钻刀具快换装置及气钻刀具更换方法,属于拆卸工具技术领域,其包括基座、工具头以及辅助夹紧装置;其中,基座内部设置有电机,电机的电机轴穿出基座的一侧,并与工具头同轴连接,以带动工具头旋转;工具头的工作端端面设置有与钻夹头啮合的齿纹结构;辅助夹紧装置的一端与基座之间转动副连接,以使辅助夹紧装置在绕基座转动时,辅助夹紧装置的另一端可堵住夹紧啮合在工具头上的钻夹头,本方案解决了因钻夹头过紧而人工拆卸十分困难的问题,同时解决了需要安装大径刀具时人工安装造成安装不稳的的情况,保证了钻孔的质量;进一步的,本方案避免人工拆卸安装刀具对钻夹头的钻体上的拆卸安装造成的损伤,增加了钻夹头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4537704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083704.4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B64F5/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飞机零部件装配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反向钻孔的操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使用磁铁将零部件盲孔内的钻头磁化;B、将铁粉靠近零部件未钻穿的表面,在零部件的表面形成钻头末端形状的铁粉堆;C、根据铁粉堆的顶点进行反向钻孔;本发明的一种反向钻孔的操作方法,不会受到零部件的形状或体积的影响,在零部件未钻穿的表面上能够找到对应的钻孔中心点,避免反向钻孔与原钻孔的轴线相互偏离过大,有效控制了零部件的结构损伤或孔径超差等质量问题的产生,降低了零部件报废的风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