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系锂型蓄电元件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723483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480062771.1

    申请日:2014-1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系锂型蓄电元件,其为电极层积体和非水系电解液收纳于外装体中而成的非水系锂型蓄电元件,该电极层积体具有负极电极体、正极电极体以及隔板,该负极电极体具有负极集电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于该负极集电体的单面上或双面上,且包含负极活性物质,该负极活性物质包含能够吸收、释放锂离子的碳材料,该正极电极体具有正极集电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设置于该正极集电体的单面上或双面上,且包含正极活性物质,该正极活性物质包含活性炭,该非水系电解液以该非水系电解液的总量基准计含有0.5mol/L以上的锂盐,并且,该负极活性物质层相对于负极活性物质的单位质量包含2.6×10?6mol/g~2,000×10?6mol/g的特定的含硫化合物。

    非水系锂蓄电元件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475588B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780007103.2

    申请日:2017-01-2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水系锂蓄电元件,其能够抑制在正极中残存的锂化合物的过量分解,抑制高电压下的气体产生,抑制高负载充放电循环中的容量降低。本实施方式的非水系锂蓄电元件具有正极、负极、隔板和非水系电解液,所述正极包含活性物质以外的锂化合物,所述非水系电解液包含锂离子,其中,上述正极表面通过SEM‑EDX得到的元素分布像中,以光亮度值的平均值为基准进行二值化得到的氟分布像相对于氧分布像的面积重复率U1为40%以上99%以下。

    非水系锂蓄电元件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475586B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780007189.9

    申请日:2017-01-20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蓄电元件包含正极、负极、隔板和非水系电解液,所述正极包含活性物质以外的锂化合物,所述非水系电解液包含锂离子,其中,在无孔状正极集电体的双面涂布有活性物质,在无孔状负极集电体的双面涂布有能够吸收和释放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将正极活性物质层Cx面的基重设为Cx1、将另一个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Cy面的基重设为Cy1,将与Cy面对置的负极活性物质层Ay面的基重设为Ay1、将另一个面即负极活性物质层Ax面的基重设为Ax1,将Cx面的单位面积的锂化合物量设为Cx2、将Cy面的单位面积的锂化合物量设为Cy2时,满足下述式。0.85≤Cx1/Cy1≤1.15、0.85≤Ax1/Ay1≤1.15、0.80≤(Ax1+Cx1)/(Ay1+Cy1)≤1.20、0.1≤Cx2(g/m2)≤18、0.1≤Cy2(g/m2)≤18、0.60≤Cy2/Cx2≤1.70、0.60≤Cx2/Cy2≤1.70。

    非水系锂型蓄电元件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475587B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780007102.8

    申请日:2017-01-20

    Abstract: 非水系锂型蓄电元件包括正极、负极、隔板以及包含锂离子的非水系电解液,正极具有正极集电体和配置于正极集电体的单面或双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包含碳材料的正极活性物质,负极具有负极集电体和配置于负极集电体的单面或双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含有能够吸收和释放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在利用压汞法测定正极活性物质层的细孔分布时,在表示细孔径与Log微分细孔容积的关系的细孔分布曲线中,具有Log微分细孔容积为1.0mL/g以上5.0mL/g以下的峰值的峰在细孔径0.1μm以上50μm以下的范围中存在一个以上,并且细孔径0.1μm以上50μm以下的范围中的总累计细孔容积Vp为0.7mL/g以上3.0mL/g以下。

    非水系锂型蓄电元件
    1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475584B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780007111.7

    申请日:2017-01-20

    Abstract: 一种非水系锂型蓄电元件,其包括正极、负极、隔板、包含锂离子的非水系电解液,上述负极具有负极集电体和设置于上述负极集电体的单面上或双面上的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并且上述负极活性物质包含能够吸收和释放锂离子的碳材料,进而,上述正极具有正极集电体和设置于上述正极集电体的单面上或双面上的包含上述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并且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包含活性炭,另外,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相对于上述正极物质层的每单位质量为1.60×10‑4mol/g~300×10‑4mol/g的选自下述式(1)~(3)中的一种以上的化合物。{式中,R1R2、R3X1、X2表示本申请说明书中所定义的基团。}LiX1‑OR1O‑X2Li (1);LiX1‑OR1O‑X2R2 (2);R2X1‑OR1O‑X2R3 (3)。

    锂离子电容器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765680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480064572.4

    申请日:2014-1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容器,该锂离子电容器是将电极层积体和非水电解液收纳于外装体中而成的,上述电极层积体包括正极、负极以及隔板,上述非水电解液包含含锂离子的电解质,该负极具有负极集电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在该负极集电体的单面或双面上包含能够吸收、释放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并且该锂离子电容器同时满足下述(i)~(iii):(i)该负极活性物质为含有炭黑和碳质材料的复合碳材料;(ii)该负极相对于每单位质量的该负极活性物质掺杂有1,050mAh/g以上2,500mAh/g以下的锂离子;(iii)关于该负极活物层的厚度,每一单面为10μm以上60μm以下。

    锂离子二次电池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095650B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1980004459.X

    申请日:2019-07-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具备正极、负极以及包含锂离子的非水系电解液,正极具有正极集电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和锂化合物,正极活性物质包含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活性物质层中的正极活性物质以外的锂化合物的浓度为0.1~10质量%,负极具有负极集电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50~95质量%的碳材料、5~50质量%的合金系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层在光电子光谱分析(XPS)中的Ni3p的主峰能量与亚峰能量之差为4.9eV以上6.1eV以下。

Patent Agency Ranking